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现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30
/ 2

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现状研究

刘辉

山东省青州市范公亭南街12号高新技术研究所  262500

要:土木工程专业是实践性极强的一个专业, 土木专业学生能否在毕业后脱颖而出顺利就业,值得我们深思。本文根据工程专业的特点,从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条件和对外交流四个方面,详细分析阐述了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现状和矛盾问题,为下一步教育改革奠定基础。

关键词:实践教学;应用型;土木工程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需求的不断增长,土木工程专业逐渐成为热门专业,对工程专业的人才有了新的要求。而在工程专业的教学中,发现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存在几项突出问题,已经影响到人才的培养和工程专业的发展前景,以下基于教学角度分析工程专业课程的现状以及存在的几点问题。

一、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家经济的发展,为土木工程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市场对土木工程专业的人员需求不断增加,土木工程相关专业的招生和毕业人数在近15年也呈现上升趋势。据统计,2019年,全国高等教育在校生3858.6人,其中土木工程相关专业在校生约300万人;全国高等教育毕业生833.4万人,其中土木工程相关专业毕业生约60万人。同时,国家也加强了对土建方面技术人员的职业资格认证和培训体系建设,规范了行业标准和管理制度,提高了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同期,全国共有注册建造师(一级)22.7万人、注册建造师(二级)46.8万人、注册监理工程师(一级)5.7万人、注册监理工程师(二级)13.1万人、注册结构工程师(一级)3.8万人、注册结构工程师(二级)7.2万人、注册造价工程师14.8万人等。虽然土木工程专业实际工作环境较为艰苦,但是其应用型专业学科的本质使得一旦毕业生适应环境后,专业上手,其薪水待遇相对较高。不过随着国家经济形势放缓使得近两年对土木工程专业人员的需求数量减少,使得现有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弊端显露出来。

二、教学矛盾问题

(一)教育理念模糊有待改进。

土木工程是一门知识覆盖面特别广的应用型专业学科,除了需要学习数学、物理学这样的基础理论课程、还要进行测量、工程地质等诸多课程的实习。而部分院校对土木工程专业定位分析不清,从而造成这些院校的师资力量与教学既没有较好地执行学术性院校的标准,在财力、人力、物力上的缺乏也没有完全地按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规定执行。现有的教育模式依旧是教育体系长期使用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老套模式,而且部分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仅仅只是考虑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而不是根据工程施工的需要来进行设置;专业课也是先讲原理,再讲技术,最后进行分析,国内外新的施工理念无法正常普及和学习,这种教育模式无法使学生形成系统性的和综合性的思维,无法适应现阶段的工程施工特点,必须从学科定义、设计理念和实践上进行优化改进。

(二)人才培养模式陈旧不适应工程特点

由于对教育理念的模糊认识使得现有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不甚合理。在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即使在校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实际施工中解决实际问题时,他们表现出的最大缺点就是专业基本功不够扎实。在与这些学生交谈后发现:一方面,在学校里没有就业危机感,学习目的就是为了考个高分或获取奖学金;而另一方面,由于大学课程非常繁重,为了避免补考,使得学生不得不放弃对专业知识的钻研,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避免补考上。直到就业后才发现,即使面对一个哪怕很小的实际工程问题都束手无策,才意识到自身的专业知识的是多么不足。造成这些问题主要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在课程设置上,理论和实践课程设置不合理。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理论类课程设置偏多,实践课程的学时过少,动手实践的时间有限,既无法将知识悟透,也不能将技能练精。二是专业知识、教学硬件更新不及时。专业知识陈旧,教学设备、软件更新不及时是很多工程专业院校都存在的问题。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建筑材料的更新换代,建筑施工技术也迅猛发展;设备的更新、软件的升级换代,都对办学单位和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课程考核方式单一。工程专业的课程考核方式比较单一,80%以上的课程都是以试卷的形式进行考核,而且大部分的课程采用闭卷答题,只有20%的课程是采用实操、设计、创作的形式进行考核。考核方式的单一会严重阻碍学生的发散思维,将学习的目标禁锢在一张答卷上,死记硬背成为学习的首要方式也是最佳方式。

(三)教学条件落后需要改善

现有的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平台、创新实践平台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很多高校不能根据工程专业实际制定符合学生的培养方案,因而在师资建设、教材条件建设的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部分高校招聘教师重学历、轻阅历,重职称、轻才能,招进了一批“从校门到校门”的教师,他们理论性很强、但实践才能较弱,课堂上滔滔不绝、深化浅出,实践经历较少,自己不能较好的指导理论工程,应用型教育不知不觉中成了学术型教育。还有一些高校考核制度重视工作量完成了多少,很少关注参与了哪些设计工程、哪些施工工程,这使得教师不愿去工程实践中进修,不愿在工程施工中成长,造成高校缺少“双师型”人才队伍,更缺乏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科研队伍实力有待加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专业的长远发展。二是教学内容陈旧,不能有效地跟随工程学科前沿发展。由于土木工程专业的教材并不是年年更新的,教材中的很多教学内容太过陈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的知识已经过时甚至淘汰,这样根本无法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三是教学形式单一,缺乏活力,没有有效地使用互联网等新技术辅助教学,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的培训方式难以根据学生实际和社会需要发挥学校应有的优势,应当建立一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行业评价为标志的一种教育互补培养模式。四是授课方式传统单一。理论授课千篇一律的授课方式使学生很难提起兴趣,不愿意主动思考,不愿意积极实践,从而导致理论知识掌握不够。五是实验设备与教学内容落后。原来的土木工程实验大多为演示性实验,教师在实验中充当主要角色,加之院校对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投入经费有限,实验场地较小,使得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无法做到全员参与,实验效果非常不理想,大部分学生不看实验过程,只取实验数据,根据数据完成实验报告,教师以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给实验成绩,根本没有达到实验的目的。

(四)对外交流较少

受到教学理念和教学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除顶尖院校和专业优势较大的院校外,大部分土木工程专业院校的教师参加国内外各类教研、科研会议较少。长期以来与其他高校的交流合作机会有限,对其他同类院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不够了解,大多数教师对外交流意识不强,教师、学生眼界不够开阔。

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严重的影响到高校土木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顺利进行。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这也是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应当从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条件建设等多方面下大力气进行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