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融合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31
/ 2

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融合实践

潘多

西藏日喀则市昂仁县达局乡第一小学   858500

摘要: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不仅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为教育带来了巨大变革。相比以往的教学方法已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必须摆脱单纯依靠教材传授知识的模式,转向更有效的方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道德和法治课程教学中,促进师生交流和协作。本文旨在探讨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融合教学的意义和策略,以提供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合的理论依据,促进学生在信息时代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信息技术;融合教学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城市、教育信息化等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在课堂教学中广泛运用云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间的融合已成为一种教育发展新趋势,即便是条件落后的偏远地区,国家近几年来也逐渐加大了教育投入,许多农村学校也已开始借助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通过引入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拓宽教师的视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挑战。并且,丰富的互联网资源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实现深度学习,帮助学生实现他们的目标。因此,在小学阶段,道德和法治课程应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1]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合的意义

首先,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合可以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教学环境。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引入各种形式的资料、案例、视频等资源,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学习。同时,通过互联网可以实现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其次,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提供了许多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工具,如网络讨论、虚拟实验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学生可以参与真实的案例探究,培养分析、合作、创新等能力[2]

最后,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合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通过与学生进行信息技术互动,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融合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增强教学趣味性

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一,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制作精美的教学素材,如使用多媒体课件、动画、视频等形式,将抽象的概念和知识内容进行图像化和动态化展示,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第二,教师可以运用虚拟实验室、模拟软件等工具,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探索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增强学习趣味性和参与感。

第三,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开展游戏化教学,例如:设计道德与法治相关的在线游戏或竞赛活动,让学生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设置游戏关卡和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第四,教师可以利用互动教学平台或学习管理系统开展在线问答、投票等活动,增加课堂互动,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开展多媒体故事讲解,制作小视频、PPT等,将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进行生动讲解和故事化呈现。教师可以选择有趣的案例,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展示,并结合音乐、声效等元素营造出浓厚的故事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

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帮学生还原真实的生活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思考,深入讨论,从而理解较抽象的理论知识。

比如,教学“弘扬优秀家风”时,主讲教师首先通过小视频展示了两个吃饭的场景。一个场景是小明吃完饭后,把碗筷整齐地放在桌子上,对爸爸妈妈说:“我吃好了,你们慢慢吃。”另一个场景是小君吃饭时狼吞虎咽,把筷子一扔就跑开了。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没有下结论,而是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感受,此后又播放了一些展示优秀家风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学习,最后利用希沃白板组织了一场有趣的家风竞答游戏,使得整个课堂达到高潮。课后,笔者随机向几名学生询问学习感受,他们都觉得学得开心,认为应该从小处做起、从自己做起,做一名良好家风的继承者、传播者。

(三)利用信息技术突破重难点

教师可用互联网搜索和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比如图片、案例等,以此来更好地辅助教学。

例如,在“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节约粮食的好习惯。教师在网上寻找了三张图片,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进行分析、总结。第一张图片是浪费粮食的行为;第二张图片是在非洲街头,地上没吃完的馒头被一名身材瘦小的流浪小孩拾起,狼吞虎咽地啃了起来。第三张图片是一群小学生围在一起吃饭,践行“光盘行动”,食堂阿姨竖起大拇指为他们点赞。通过观看三张图片,学生明白,我国已宣布脱贫,中国小朋友能吃饱穿暖,可还有许多人吃不饱饭,我们应节约粮食,向粮食紧缺的地方伸以援手。在教学“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第二课时,教师借用微课向学生介绍了三种身边常见而不起眼的浪费现象,分别是“人走不关灯”“浪费用纸”以及“浪费水”。在微课中,教师借用学生喜欢的动画人物让学生明白节约每一度电、每一张纸、每一滴水的重要意义,一改教师在课堂上枯燥讲授的教学方式,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趣味化,有助于教学突破重难点,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将知识内化于心。

(四)借助学习软件,布置层次化作业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理解和接受知识的方式,因此学生学习效果也不相同,如果教师仅是带领学生完成教材中出现的课后练习题,那么,学生的学习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学习软件为学生展现分层练习形式的随堂作业,让学生能有自由选择作业的空间,进而使课堂作业表现出较强的针对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教师可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A层次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他们能跟随教师上课的节奏在短时间内掌握课堂所需要学习的内容,这部分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布置实践类型的作业,如要求学生制作《作息时间表》《家庭安全清单》等,让学生能从教材内容逐渐过渡到实际生活中,引导学生自觉地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B层次的学生往往具有相对较强的课堂反应能力及学习能力,但他们在思维拓展方面较弱,因此这类学生的随堂作业课堂以拓展作业的形式出现,教师可结合教材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要求学生能够在生活情境作业中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措施,以此促进学生提升课堂学习效果;C层次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较差,他们的学习效果不理想,甚至与平均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可借助软件为他们设计趣味的闯关游戏,让他们在完成游戏的过程中内化课堂所学知识,促进他们掌握与理解基础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充分发挥教学软件的便利性,使学生完成层次化的作业,方便教师批改,进而促进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及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深入研究信息技术与教学之间的融合点,结合实际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信息化教学情境,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同时,不断提升自身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进而为学生打造高效的道德与法治学习课堂,有效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与道德观念。

参考文献:

[1]黄水平.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0,(12):37-38.

[2]王娜.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策略[J].学园,2020,13(28):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