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02
/ 2

初中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郝彦英

  保定市徐水区第二中学  072550

摘要:社会发展,教育不断的创新和改革,在初中阶段教学中,音乐教学非常重要,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认知美、体验美、领悟美是音乐学科的应有之义,故而,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的美育。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想实现对美育思想的有效渗透,便需要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不引起学生的抵触与反感。基于此,在本文中,对美育的含义以及在新课标中的重要地位进行概括,分析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

关键词:初中音乐;美育;渗透;意义与策略

引言

音乐素养是当代学生需要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音乐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然而,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如何立足现实问题,进行有效的音乐教学,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基于此,笔者立足初中音乐教学,从美育视角出发,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

1美育的含义以及在新课标中的重要地位

美育,又称美感教育,是审美教学和美感教学的结合,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从而使人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艺术是美育最集中、最典型的形态,在立德树人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课标中特别提出,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引领学生在健康向上的审美实践中感知、体验与理解艺术,逐步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倾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初中生处于思想观念发展的关键时期,积极引导他们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能够丰富他们的审美体验,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这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不谋而合,也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可见美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初中音乐教学的现存问题

就现阶段来看,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这导致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枯燥。初中学生学习受其主观影响较大,如果学生认为音乐学习毫无乐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则会大幅下降,学生的探究欲望、思考欲望也相对偏低,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部分音乐知识尤其是视听演练方面的知识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是较为抽象的,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无法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对应的乐理知识,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相对而言较为缓慢。音乐教学是集美育教育、德育教育、智育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可以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更多助力,但是大多数教师在教学展开的过程中往往只关注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并没有对教学内容做出延伸和拓展,这导致了音乐教学局限于乐理知识的学习,更加偏向于智育教育,忽略了音乐教学的美育教育功能和德育教育功能。

3初中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措施

3.1转变理念,积极创新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也要摒弃刻板的教学模式,通过整合多方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给学生提供课堂表现的机会,促使学生深度参与音乐课堂。音乐欣赏是一项主观性较强的活动,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已经能够在音乐学习中实现“自我教育”。因此,教师要在遵循学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开展音乐教学活动,如组织合唱比赛,在合唱中提升学生的协作能力。通过合唱比赛,学生可以真切感受音律与和声的美,这种美的感受会直抵学生的内心,进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

3.2活化实践,注重表现美

美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主义的教学方式,既要使学生认识美,又要使他们亲自体会美和表现美。而“形体律动”则是一种对人体进行外在表达的行为,将其运用到中学音乐教育之中,能够培养其对音乐表达能力。所以,在中学的音乐教育中,要把它与美育结合起来,要主动地指导和引导“形体律动”,并通过创造有趣的教学活动,产生表达的愿望,使其在感受到的同时,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它的美。

3.3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要想促使音乐教学与美育相结合,教师就需要多开展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课标指出:“编创是发挥想象力、释放艺术潜能的实践活动,是培养音乐思维、提升学生音乐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围绕实际生活拓展教学资源,从兴趣出发,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创作热情,保护学生的创作初心,给予学生创作和表现的机会,比如在课堂上开展音乐作品创作、展示活动,演唱、演奏学生的作品,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实现创造美和以美育人。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借助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指导学生进行编创活动,如利用全民K歌、库乐队、节拍音序器等APP,自主学唱、创编音乐作品,培养创新能力,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

3.4设置科学教学目标,挖掘音乐美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进行全面教育。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在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中,固定化、机械化的教育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利于学生产生良好的审美体验,既抑制了学生的情感表达,又影响了学生的素养提高。为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对音乐背景文化、精神内涵的挖掘,在引导学生挖掘音乐美的过程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实现对学生的情操陶冶。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开展美育,不能采取直接灌输的手段,而应采取逐步渗透、渐进认知的办法,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美育思想。对此,教师应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如借助感情投入渗透美育思想、借助语言引导渗透美育思想、借助技术运用渗透美育思想、借助音乐鉴赏渗透美育。这样,教师便可以高效达成渗透美育思想的目的,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尹爱青.音乐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夏安琪.蔡元培美育思想及对当代美育的启示[J].艺术百家,2019,35(S1):128-131.

[3]张静.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美育的实践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2022(34):9-11.

[4]王兰.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美育教育的实践探讨[J].学周刊,2022(13):164-166.

[5]周莹.初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美育研究[J].新课程,2022(6):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