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骨折术后下肢DVT危险因素及针对性护理措施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0
/ 2

脊柱骨折术后下肢DVT危险因素及针对性护理措施探讨

钟小会 陶晓梅

成都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 611730

摘要目的探讨为脊柱骨折患者提供下肢DVT危险因素的针对性护理的临床应用。方法 在研究中纳入160例于2022.4-2023.4期间我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随机将他们分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选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选用针对性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负面情绪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负面情绪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针对脊柱骨折术患者的危险因素为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助于降低DVT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建议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脊柱骨折术;下肢深静脉血栓;针对性护理

脊柱由各个椎骨连接而成,通过椎孔相连,构成椎管,内部包含脊髓。在意外事故中,严重脊柱骨折可能导致脊髓损伤,引发相应的神经功能症状,甚至造成不同程度的截瘫。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一般发生于脊柱手术的术后[1]。DVT不仅会导致患者的下肢出现肿胀以及溃疡,还会延误患者康复进程,给其家庭增加经济负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临床护理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升。本文旨在探讨为脊柱骨折患者提供下肢DVT危险因素的针对性护理的临床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两组间的一般资料没有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1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n,x±s

组别

n

男性/女性

平均年龄(岁)

对照组

80

41/39

40.8±5.0

观察组

80

38/42

40.5±5.6

x2/t

0.225

0.357

P

0.635

0.721

1.2 方法

(1)对照组选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给药、补液,开展皮肤护理。日常对病房进行清洁消毒,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2)研究组选用针对性护理。①术前评估。高危患者主要包括为60 岁以上的高龄患者、肥胖、吸烟、糖尿病以及存在既往血栓发生史的人群。护理人员应明确其既往病史,并开展血常规等相关检查。在其入院时为其讲解DVT 的形成原因以及后果,增强患者的认知度和护理依从性。②术后严密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确保术后切口引流管的正常通常,预防感染的发生。如果患者感到疼痛与肿胀需要及时向医师报告。为患者进行周围性充力加压的被动训练,促进静脉淤血的排空,避免血栓形成。③指导患者开展术后早期。对比目鱼肌以及腓肠肌等部位进行活动。术后为患者定期更换体位,促进下肢肌肉的收缩和静脉回流。④观察患者下肢血液的回流的情况。包括患者肢体的感觉、肿胀的程度、肢端的颜色以及浅静脉的充盈情况。⑤预防性抗凝护理。为患者选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进行抗凝护理。术后的 24 h患者的关键生命体以及切口的引流状况征进行密切观察。谨遵医嘱测定患者的血常规和凝血酶。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内容包括:深静脉血栓、感染、肺栓塞、残疾。

(2)选用SAS量表和SDS量表比较两组的焦虑和抑郁情况。50 ~59 分为轻度焦虑。60 ~ 69 分为中度焦虑。70 分及以上为重度焦虑。53 ~ 62 分为轻度抑郁。63—72 分重度抑郁。73 分及以上为重度抑郁。

(3)让患者填写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了解其护理满意度。调查内容包括护理能力、服务态度、护患沟通水平、健康宣教。护理质量与得分高低呈正相关性。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ASS 25.0软件进行分析,使用t和“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卡方和(%)表示计数资料,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例(12.50%)和46例(57.50%)。观察组较对照组低,有明显的差异(P<0.05)。

2.1 比较两组的焦虑和抑郁情况

两组的焦虑与抑郁评分在护理前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两项评分均较对照组低,有明显的差异(P<0.05)。详见表2。

2比较两组的焦虑和抑郁情况x±s,分)

组别

n

SAS

SD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80

72.25±2.67

48.74±10.20

71.23±2.45

44.24±11.24

对照组

80

71.82±3.55

66.90±9.64

70.75±3.11

65.32±8.55

t

0.866

11.573

1.084

13.351

P

0.388

<0.001

0.280

<0.001

2.1 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77例(96.25%),较对照组的59例(73.75%)高,两组间有明显的差异(P<0.05)。

3讨论

脊柱骨折在青壮年男性中较为常见,一般是由于冲击性外力所导致,治疗手段主要为手术。术后患者往往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液凝结,从而加速静脉血栓的形成。若未能及时予以治疗和护理,轻者可能导致劳动力丧失,重者可能发生肺栓塞甚至死亡。术后需长时间卧床,活动量减少,下肢血液流速减缓,易于形成深静脉血栓,从而降低预后质量

[2]

临床中现有的护理模式较为笼统,缺乏针对性。与传统护理相比,针对性护理干预通过对患者资料的评估,结合专业知识及临床经验制定具体措施,有效弥补了传统护理的不足。

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负面情绪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探究其原因,为脊柱骨折术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功能锻炼和早期预防措施,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通过知识宣教,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得到提升,充分认识到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转变抗拒心理,从而提高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脊柱骨折术患者的危险因素为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助于降低DVT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建议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林清霞,黄玲,陈泳诗等. 综合护理模式预防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 (26): 110-114.

[2]李海霏,刘艳,陈银兵. 术中干预对老年脊柱骨折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 [J].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 9 (07): 859-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