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脊柱骨折内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收治的需行脊柱骨折内固定的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康复情况、神经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6个月运动、痛觉、触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有效加快行脊柱骨折内固定患者的康复进程,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 脊柱骨折内固定术 优质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骨折椎弓根内固定患者围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68例椎弓根内固定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椎弓根内固定的护理效果。结果6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5周,65例患者可持拐杖下床活动,3例截瘫患者双下肢功能亦有所改善,均未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加强患者围期的整体护理,术后做好患者康复指导,能够提高脊柱骨折患者椎弓根内固定成功率。

  • 标签: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术,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现代工业和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脊柱骨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传统的脊柱骨折治疗方法如保守治疗和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等,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因此,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逐渐成为脊柱骨折治疗的优选方法。本文旨在探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治疗脊柱骨折脊柱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具体步骤如下:取俯卧位,取背正中切口,显露伤椎及相邻椎体,剥离椎旁肌,用咬骨钳切除伤椎椎板、横突和椎弓根,用椎弓根螺钉固定伤椎上下椎体,将切除的椎板修整后回植,逐层缝合切口。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具体步骤如下:取仰卧位,,取胸骨正中切口,显露伤椎及相邻椎体,剥离椎旁肌,用咬骨钳切除伤椎椎体行椎体切除,然后用椎弓根螺钉固定伤椎上下椎体,将切除的椎体修整后回植,逐层缝合切口。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脊柱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体表现为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脊柱疼痛程度减轻,脊柱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脊柱影像学改变明显,骨折椎体愈合良好,内固定物无松动、脱落,未发生断钉、断棒现象。结论: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治疗脊柱骨折具有术后脊柱功能恢复好、影像学改变小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脊柱骨折治疗方法。然而,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手术操作复杂,创伤较大,临床上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 标签: 后路手术 内固定融合术 脊柱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循证护理(evigencebasednursing,EBN)是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而出现的护理学理念,是借助于循证医学中系统评价,使护理人员在计划其护理活动过程中,将科研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获取最佳证据的过程。由于脊柱骨折多因意外突发于青壮年人,手术风险大,极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对工作和生活有很大影响。我们对其常见的几种并发症实施循证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循证护理 脊柱骨折 骨折患者 围术期 NURSING 循证医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整体护理在脊柱骨折期患者护理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1月-2023年11月本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期患者50例,随机分为研究和对照两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服务运用在脊柱骨折期患者患者护理中,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运用。

  • 标签: 整体护理 脊柱骨折围术期患者 满意度 并发症
  • 作者: 左应才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宜宾市骨科医院左应才脊柱骨折,是一种骨科常见的创伤,其中以胸腰段骨折的发生率最高,脊柱骨折的病因复杂,多见于男性,其一般是由于间接的外力或者直接的外力作用下导致的,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主治医师一般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相应的牵引、复位、固定等保守的治疗,但如果患者情况较严重时有需要时可进行手术治疗。近年来,脊柱骨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车祸、高处坠落等高能量的损伤易造成患者的脊柱骨折,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骨质疏松等低能量的损伤也容易导致老年人的脊柱骨折。脊柱与脊髓相邻,在脊柱骨折的时候,不可避免的要损伤到脊髓,损害小时就会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损害大时就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就脊柱骨折而言,从现场急救到途中的搬运再到诊断的治疗,最后到后期的护理,每一步都至关重要,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细节,因为任何小的失误对脊柱骨折患者而言可能都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脊柱骨折病患采用有效治疗方案 - 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治疗的效果。 方法: 诊疗时间 201 6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选择我院罹患 脊柱骨折 的病例 78 例,数字表法分组,参照组 39 例予以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观察组 39 例予以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 治疗 。 结果: 对比参照组,观察组VAS评分情况、临床治疗情况、临床疗效均更加理想, P < 0.05 。 结论: 脊柱骨折病患采用有效治疗方案 - 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治疗,疗效确切。

  • 标签: 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 脊柱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整体护理在脊柱骨折患者围期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江阴临港医院于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收治的60例脊柱骨折患者纳入研究中,数字随机表法分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有30例。研究组30例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其余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整体护理能够有效减少脊柱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更好的护理效果。

  • 标签: 脊柱骨折 围术期 整体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脊柱骨折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纳入84例脊柱骨折患者,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就诊,按照奇偶数法平均分配。42例为对照组,行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42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对比脊柱功能和创伤应激指标。 结果 患者术前脊柱功能和创伤应激指标无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更高,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肿瘤坏死因子-α、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水平更低(P<0.05)。 结论 予以脊柱骨折患者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可改善脊柱功能,减少应激损伤,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 脊柱骨折 脊柱功能 创伤应激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椎体成形和后凸成形在治疗脊柱骨折中的效果价值展开分析研讨。方法:抽取该院在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间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人数共计82例,按照组间均衡可比原则进行小组划分,每组安排(n=41),分别命名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前者实施椎体成形治疗方案,后者开展椎体后凸成形治疗方案,并针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比对。结果:不同方案的采纳应用,所得效果差异显著,研究组更优(P<0.05),均可见于:术后1、6个月椎体高度、术后1、6个月ODI评分、骨质疏松脊柱骨折临床疗效。结论:对于脊柱患者患者而谈,在其临床治疗方案的横向选取中,采用后凸成形开展治疗,优势性更强,即可有效改善患者脊柱功能,还可使治疗效果得到提升,建议优先选择、广泛推崇。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后凸成形术 治疗 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脊柱骨折内固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94例脊柱骨折内固患者分为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n=47)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n=47),对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后疼痛评分改善情况,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组间疼痛评分改善情况及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38%和21.28%,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脊柱骨折内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脊柱骨折内固术 优质护理 疼痛评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在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治疗中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选取60例在本院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疾病患者,选取方式为随机。我们将参与本次调查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各30例,分组方式为随机。对照组在本次调查中采用了前路内固定融合进行治疗。实验组在本次调查中采用了后路内固定融合进行治疗。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0%明显低于实验组的96.66%,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出血情况、手术时间均差于实验组,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治疗中可采取后路内固定融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骨折 脊柱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胸腰椎多节段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治疗。测量患者手术前后后凸角度数、椎体前缘高度,用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系统评价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术前后凸角度为(18.03±1.98)°,椎体前缘高度(21.07±3.10)mm;术后6个月后凸角度为(6.01±1.33)°,椎体前缘高度为(31.79±2.54)mm。术后6个月,患者的后凸角度明显下降,椎体前缘高度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8.02、15.28,P均<0.05)。术前Frankel分级为A级20例、B级14例、C级21例、D级9例、E级6例;术后Frankel分级为A级16例、B级7例、C级8例、D级9例、E级30例,术后Frankel分级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41,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临床疗效较好。

  • 标签: 胸腰椎 多节段 脊柱骨折 内固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骨折期的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脊柱骨折病患76例,按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式,干预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主演时间及VAS疼痛评分、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V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不良发率7.89%,少于对照组28.95%(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92.11%,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1.0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脊柱骨折围手术期效果良好,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脊柱骨折 围术期 综合护理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