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桥梁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1
/ 2

城市道路桥梁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张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市政设施监测中心,新疆 乌鲁木齐,830010)

摘要:城市道路桥梁作为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状态直接关系到交通安全与效率。近年来,随着传感技术、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的不断进步,城市道路桥梁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已成为确保桥梁安全运行的有效手段。本文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实际工程案例,系统地研究并阐述了城市道路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的技术路径,包括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结构健康状态评估方法以及基于监测数据的结构健康预测模型。分析了这些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并从技术层面探讨了提高监测系统性能的策略,为桥梁健康监测领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城市道路桥梁;结构健康监测;数据采集;状态评估;健康预测

1.引言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带来了对于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巨大需求,同时也对其运行状态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桥梁在长期服役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材料老化、环境腐蚀、超载运输等影响,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结构性能逐渐下降甚至发生意外事故。因此,开展城市道路桥梁结构健康监测,对于延长桥梁使用寿命、提升运营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技术创新和工程实践两个层面出发,探讨了结构健康监测在城市桥梁维护中的应用,旨在推动该领域的技术进步与应用深化。随着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的发展,传感器的精度和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数据处理算法也越来越先进,使得桥梁结构健康监测变得更加高效和准确。然而,如何将先进的监测技术有效整合到城市道路桥梁的设计、建造、运营和维护过程,仍是当前研究和实践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和分析典型工程案例,试图揭示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在城市桥梁中的应用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2.城市道路桥梁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综述

城市道路桥梁在日常运行中承受着复杂多变的荷载和环境影响,其安全状况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监测技术进行全面评估。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核心在于通过布设在桥梁关键位置的传感器收集数据,并运用数据处理技术实现对这些信息的分析与解释。目前,监测技术已能够覆盖桥梁的静态和动态特性,包括但不限于位移、应变、振动频率以及环境参数等多个方面。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监测数据的质量与处理效率。这些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桥梁维护方式,由定期检查转向了基于条件的维护,即通过持续的健康监测数据来指导维护决策。如此一来,可以及时发现并修复小范围损伤,避免损伤扩散导致结构功能下降或者威胁使用安全。

  1. 城市道路桥梁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研究

3.1 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的数据采集系统是基础,它涉及到传感器布置、信号传输和数据存储。传感器是监测系统中感知外界信息的关键元件,现代监测技术常用的传感器包括应变片、加速度计、位移传感器等,同时还可能集成环境监测设备如温湿度传感器。这些传感器能够实时收集桥梁的各种运行状态数据,例如响应于车辆荷载的动态应力或位移。高效的信号传输通常需要依赖无线传感网络节省布线成本,并保证数据实时上传至监控中心。数据存储方面,则要求有足够的存储空间和良好的数据管理机制,确保大量数据的安全、有效存储和快速检索。

在收集到的原始数据之上,数据处理则负责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信息。由于城市道路桥梁受多种复杂因素影响,原始监测数据常含有噪声,需要通过信号处理技术进行过滤、去噪。数据处理还包括特征提取,通过分析数据中的特定模式识别出结构的异常行为,如裂缝或变形的产生。而数据融合技术则能整合来自不同传感器的数据,对桥梁整体健康状况给出更为准确的评估。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针对巨量监测数据的存储、处理成为可能,为桥梁健康监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3.2 结构健康状态评估方法

结构健康状态评估是判断桥梁是否存在损伤以及损伤程度的关键步骤。该评估方法通常基于数据驱动,利用统计学、机器学习或人工智能算法,从监测数据中提取有关结构性能的指标。比如基于频率域分析的方法能够识别结构自然频率的变化,进而推断结构刚度的变化情况。此外,基于模态参数的损伤识别技术也经常用来识别结构局部的损伤位置和程度,因其对初期损伤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评估过程不仅限于单一技术或方法,而是建立在综合考虑多种技术和方法的基础之上。对于桥梁这种大型复杂结构,一个单一的指标往往难以全面反映其健康状态。因此,评估过程中常常将多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如将静态和动态指标结合起来,以提供更全面的损伤评估。当前,随着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的兴起,结构健康监测领域开始引入图像识别技术,用于直观检测表面裂缝和变形等问题,使得桥梁健康状态评估更加直观、精确。

3.3 基于监测数据的结构健康预测模型

结构健康预测模型旨在对桥梁未来的性能和安全状况作出预测,为桥梁的维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这类模型通常建立在历史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机器学习等方法,来预测结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健康状况。对于预测模型的构建,首先需确定影响桥梁健康状况的关键因子,如加载历史、环境条件、材料老化等,然后通过算法训练模型以识别数据模式与未来状态之间的联系。随着技术的发展,预测模型正逐渐向实时监测和预警系统演进。这些系统能够连续不断地从监测数据中学习,实时更新模型参数,确保预测结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此类系统的应用极大地增强了桥梁维护人员对潜在危险的前瞻性认识,有助于规避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结合预测模型的输出,可以为桥梁的使用寿命预测、维护计划编制以及应急处置策略提供坚实的科学支撑。

4. 城市道路桥梁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应用实例

城市道路桥梁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在国内多个重点桥梁项目中得到体现。例如,某跨江大桥采用了全桥覆盖的监测系统,通过在桥梁关键节点安装多种类型的传感器,建立起一个多维度的数据采集网络。该项目的监测系统不但涵盖了桥梁动静态响应的监测,还包含了对温度、风速等环境因素的记录。通过这一系统,管理部门能够全面掌握桥梁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除了监测技术的实施,实际工程应用还注重监测数据与桥梁管理系统的融合。在上述大桥案例中,监测数据被实时回传至桥梁管理中心,并通过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分析。管理中心利用这些数据生成了桥梁的健康报告,并根据预测模型给出未来的维护建议。这种基于数据的科学管理方式,显著提高了桥梁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水平,也为桥梁维护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5.结论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城市道路桥梁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包括数据采集、处理技术,结构状态评估方法以及基于监测数据的预测模型,同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展示了监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成效。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实施先进的监测技术,不仅能够提升桥梁运行的安全性,还能降低维护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数据分析方法的日益成熟,结构健康监测将朝着更加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城市道路桥梁的安全运营提供更加坚实的技术支撑。综上所述,城市道路桥梁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在实践中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和战略价值。为了进一步提升监测系统的性能,未来研究应关注监测设备的耐久性、数据处理算法的优化以及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同时,政策制定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应积极探索标准规范的完善,以促进监测技术在更广泛领域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易小纬.健康监测技术在市政桥梁结构安全评估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3(18):110-112.

[2]赵清杰.桥梁智能健康监测技术与应用现状研究[J].交通世界, 2023(10):7-10.

[3]李明柱、李扬、邹亮.基于BIM的斜拉桥结构健康监测可视化应用研究[J].建筑安全, 2020, 35(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