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打造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2
/ 2

新课标下打造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策略分析

赵娜

灵寿县狗台乡中学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500

摘要:学习新课标,落实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是一项充满挑战和创新的任务。通过不断地实践与反思,作为教师,需要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注重学科知识的深化与道德与法治思维的融合。通过在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中引导学生思考、行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创新能力,从而真正实现教育目标。这一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付出和努力,更需要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持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培养更多有道德情操和学科素养的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策略

引言

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结合学生认知特点,选择学生兴趣点来构建高效课堂,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实现知识的学习,充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情境教学,改善课堂氛围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以学习者所处的真实环境和情境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将学习与实际情境紧密结合,让学习者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解决问题、应用知识和技能。情境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是将学习看作是一种参与社会的活动,学习的内容和过程应该与学习者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环境相契合。在情境教学中,学习者通过观察、模仿、实践等方式,积极参与到真实的情境中,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反思,逐渐建构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在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遵守社会规则”时,教师可以创建模拟社会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警察、法官、律师、商人等,通过模拟社会交往和冲突,让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的作用和社会规范。教师需要选取与社会生活相关的真实案例,如交通事故、合同纠纷等,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的道德和法律问题,开展小组合作讨论和辩论,并提出解决方案。教师可以结合社会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给学生教授相关的法律知识,如合同法、刑法、消费者权益法等,通过案例分析、小组研讨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规则。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法庭、法律咨询机构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法律的力量,了解法律工作者的职责,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通过情境教学策略,学生可以在参与式的学习环境中,深入了解社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问题,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力和法律意识,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实际应用能力。

2及时丰富教学内容,反映党和国家重大实践和理论创新成果

新课标的改变不仅是内容的变化,更是理念的转变。教学应该围绕课程内容,及时跟进社会发展进程,结合国内外影响较大的时事进行讲解。课程资源要用足“红色”,如“感动中国”人物、时代楷模、英雄人物等事迹,运用好身边的人和事以及最新时政热点实例,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提高学科专业素养,及时丰富、充实教学内容,注重将党和国家的重大实践和理论创新成果融入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社会发展和政治动态,培养他们的政治敏感性和思考能力。

3丰富学生实践体验,开展融合性课程实践,促进知行合一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科知识与道德与法治思维的融合作用,变革课堂模式,致力于综合实践。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教授知识,更要紧紧围绕新课标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注重学生生活体验,使教学资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丰富有趣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注重课堂生成性问题,提升学生素养。例如,可以结合生活情境,开展融合性课程实践,从历史、地理、道德与法治、心理多个维度出发,切实解决学生在研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感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道德修养,充分体现知行合一的教学模式。

4信息化导入构建高效课堂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新课改下教师要融入信息化元素来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能够为学生播放生动的图片以及视频,以此来增强学生感官刺激,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利用多媒体进行导入活动的开展,设计有效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进行知识的分析与探讨。以“敬畏生命”知识教学为例,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掌握生命至上的内涵,能提升学生对生命的重视度,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守护生命的品质。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消防英雄以及“白衣天使”的故事,播放消防英雄在熊熊烈火中无畏生死,勇敢救人的画面,以及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例子,这样利用典型的案例来冲击学生的心灵,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了解到生命的伟大。同时在学习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这些英雄去舍生取义,是他们舍己为人的品质,这是敬畏生命的表现。这样学生在学习之后,将受到感染,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品质,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5组织评价,弥补学生不足

组织评价教学法是一种通过组织和参与评价活动来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方法,它将评价作为学习的一部分,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发现自己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能力。教师需要使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包括个人反思、小组讨论、作品展示、口头演讲、书面作业等等,这样可以充分考查学生不同方面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并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组织评价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自我发展能力。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人民当家作主”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小组或全班讨论,就“人民当家作主”的概念、特征、意义等展开交流与思考。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问题或案例,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和辩论。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加深对于“人民当家作主”的理解,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政府机关等地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人民参与社会事务和政治决策的具体方式和形式。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采访,了解人民参与政治的实际情况,并亲身感受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性和价值。在课堂结束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学习小结,总结当天学到的知识和体会。学生可以通过书面或口头的方式进行小结,思考和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人民当家作主”单元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结束语

核心素养培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效的教学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素养至关重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在初中教育中,教师不仅要提升学生知识水平,更要注重学生道德素养的培育,而道德与法治学科则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要阵地。教师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来构建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在教学中,教师应提供真实的案例和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力和法治意识。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应成为学生的榜样,并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参考文献

[1]刘喜春.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实践[J].知识文库,2023(14):48-51.

[2]马瑞鑫.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23(25):87-89.

[3]王梅.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3(32):125-130.

[4]黄梅.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3(25):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