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应关注的重点及审计方法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2
/ 3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应关注的重点及审计方法探析

李庆鹤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省 武汉430050

摘要: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作为现代企业治理的基石,内部审计通过有效履行职能,能够帮助企业增强防范和应对风险能力,增加企业价值。新时代新征程,国有企业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顺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的总体思路,扎实谋划好内部审计转型发展,主动融入新时代、展现新作为,以高质量的内部审计工作服务保障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重点;审计方法

1导言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其运营情况会对市场经济产生一定影响,而审计工作能有效改善国企内部的风险管理,并提高其内部控制水平,对审计对象进行全方位的监控,确保国有企业能够灵活面对市场环境,积极应对市场挑战。国有企业是非经营性企业,具有较强的政策导向和宏观性,应通过科学的审计方法,对重点内容进行审计时多加关注,帮助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新形势下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提出的要求

在党的十八大后,国家强调了依法治国理念的重要性,并对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促使国家相关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在十九大后,依法治理被提升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因此,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支柱的国有企业,更加应该强化内部监督,确保自身良性、可持续地发展,为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与现代化贡献力量。早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就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列入国家战略层面,会议也要求国有企业内部应建立起统一的、具有权威性的、覆盖全面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通过优化审计资源,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与水平,使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真正发挥监管作用,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同时,国家层面也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进行了深化改革,促使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形成“国有企业经济业务全覆盖”的审计理念。内部审计的改革还要求国有企业应重视内部审计工作,除了将其作为重要的职能机构外,还要纳入国家审计体系中。此外,国家又对《审计法》进行了修订,将内部审计工作在法律层面进行规定,又在审计大学中成立了内部审计学院,种种措施彰显了国家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特别是要求国有企业应强化内部审计工作,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关注程度,使每名工作人员真正了解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与战略地位,将内部审计工作渗入到企业所有业务流程当中,使国有企业内部形成“大审计监督理念”,切实地发挥内部审计在规范核算、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降低企业内部风险方面的作用。同时,扩大内部审计职责范围,将内部审计工作与绩效考核、内部控制、预算管理工作相结合。

3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的诸多企业纷纷对自己的内部审计进行改革,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在内部审计改革的背景下,企业内部的管理就能够做到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企业的管理制度就能得到优化和完善,企业审计部门就能切实地履行相应的监督职责,就能为企业管理者做决策时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和参考。这样一来就能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的成功率,企业就能顺利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为企业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做好铺垫。此外,强化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还能满足企业深化改革的实际需求。企业内部审计改革有利于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管理制度,有利于确保企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由此可见,国内企业应该加强自身内部审计建设,制定提高内部审计水平的策略和方案。

4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虽然大部分国有企业均引入了内部审计机制,也运用内部审计来完善自身管理机制,发挥出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是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实施中,依然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和不足,制约着内部审计工作应有价值的发挥,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意识并不是特别理想,虽然管理人员已经意识到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也愿意引入运用内部审计机制,但是却并不太愿意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以及资金,国有企业内部其他人员也没有能够为其提供必要的配合,影响着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序落实;其次,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实施在组织机构方面同样也存在问题和缺陷,比如内部审计部门尚未形成理想的独立性,依然受限于财务管理部门,进而在相关业务审查以及评价方面难以形成理想的客观性和准确度;再次,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执行程序也存在一些缺陷,没有结合相关标准和规范,以及国有企业自身实际状况予以优化配置,进而影响到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应有价值的发挥;另外,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在人员方面也存在缺陷,很多国有企业没有充足的内部审计人才,大部分为原有其他部门人员转岗,不熟悉内部审计程序和要求,在工作中出现的偏差问题相对较多;最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在工作方式和技术层面也存在一定问题,不仅仅整体表现出了滞后性,往往还难以和其他国有企业相关业务以及内部控制机制形成有效结合,由此影响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成效,同时加大了内部审计人员负担。

5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应关注的重点及审计方法

5.1进行审计工作数字化转型升级

当前社会背景下,大数据技术已经充分融入社会各个行业领域,并逐渐成了当前各大企业进行审计工作改革的主要趋势。国企内部需要加速审计工作转型与升级,重视提高内部审计管理水平。首先,国企内部审计工作必须重视大数据技术应用,积极运用财务信息系统、审计模型等审计查证工具进行远程在线审计,全面提高其内部审计工作效率与质量;其次,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必须注重数据资源共享,国有企业经营业务与财务数据越来越庞大,原有审计模式逐渐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必须根据当前的业务情况抓住企业生产经营的风险领域与关键环节,从而利用好数据资源的价值,使得国企内部审计为各方面业务发展贡献力量。

5.2创新内部审计技术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优化还应该落脚到技术层面,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中引入运用先进技术手段能够更好优化提升其实施效率和准确度,对于内部审计人员提供理想的辅助。具体到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技术层面的创新中,一方面需要积极引入先进内部审计工具,尤其是对于一些适用性较强的内部审计软件,更是需要予以高度重视,促使其可以结合国有企业实际状况,得以发挥出优化运用效果;另外一方面,内部审计还需要密切结合国有企业其他部门工作模式,尤其是对于财务管理相关技术,更是需要予以相匹配,由此规避工作中存在的相互矛盾问题。

5.3建立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指标体系,编制企业财务收支预算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要合理、完善,并能够科学、全面地反映企业的发展情况。同时,需要定期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估,加大对内控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力度,督促企业贯彻落实内控制度。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内部控制制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以为国有企业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等工作提供依据。在编制企业财务收支预算时,要结合内部控制制度和指标体系编制,并根据其评价结果来确定预算编制的内容及要求。而在对预算进行审计时,需要关注预算编制是否合理、全面;预算是否在控制范围内、目标是否符合实际情况;预算执行情况是否良好等。除此之外,还要对预算的执行进行监督,以及对预算执行结果的监督与评价。因此,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要围绕内部控制制度和指标体系建立、编制财务收支预算两大重点开展,在审计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成本费用支出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查。

5.4增进与外部审计的协同

首先,要深化内外部审计协同的理念。在确保国有企业合法利益得到有效维护的前提下,内部审计应给予外部审计必要的配合与支持,借助外部审计的契机,充分学习借鉴外部审计的思路、方法、经验,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促进外部审计成果在内部审计中的有效利用。外部审计在与内部审计合作中,要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获得内部审计的配合,要充分理解和信任内部审计的工作及成果,对内部审计已经发现并纠正的问题不在外部审计报告中反映,进一步增进互信,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要建立内审与外审的协调机制。一方面,积极推动中国内审协会、注册会计师协会尽快出台相应解释或实务指南,对内外部审计协同给予说明和指导,使得结果运用和力量调配得以在更大空间和更高层面落实。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应设置管理机构统一负责内外部审计协调,指派熟悉企业情况、精通审计业务、有机会与企业治理层顺畅沟通的人员负责协调内外部审计的具体问题。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正式和非正式会议,协作确定审计范围、统一审计标准、沟通反馈问题、交流发展动态和工作理念等,实现内外部审计的有效沟通与合作。3.要提高内部审计能力。外部审计天然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使其能够保证较高的审计质量,内部审计的能力和水平只有与外部审计保持在相当层面,才能促进内外部审计有效协同。国有企业要配备与企业规模、审计业务量相适应的审计人员,着力提升审计人员找准工作结合点、解决实际问题、抓落实、开拓创新“四种能力”,努力培养一批懂业务、懂经营、懂法律的复合型内部审计人才,打造提笔能写、上台能讲、遇事能谋、办事能成的领军人物。

5.5加强对重点风险领域的控制和检查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风险评估的重要性愈发明显。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内部审计部门必须重点关注风险评估这一环节,并在此基础上对风险点实施有效控制。同时,也需要将风险评估工作贯穿于内部审计的整个过程之中。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开展的风险评估工作需要与企业管理层保持紧密联系,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避免出现因决策失误而导致的经营失败。另外,还可以在充分了解风险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其内部控制是否存在缺陷,并采取措施对其实施改进。此外,还要注重开展对企业关键环节的有效控制和监督,重点关注国有企业运营过程中关键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点,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和监督,进而提高其运行效率和效益。

5.6培养内部审计人员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在优化开展中,人力资源作为比较关键的要素,同样也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以便切实解决内部审计人员方面存在的限制问题。基于此,未来国有企业应该注重优化培养充足的高层次内部审计人才,以此更好形成理想的内部审计工作实施条件。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培养中,应该注重充分引入专业人才,尽量降低国有企业内部转岗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数量,积极引入内部审计相关专业人才,由此更好提升内部审计团队综合水平。在此基础上,国有企业还应该针对从事于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予以必要培养,结合内部审计工作的新要求,对其进行及时指导和培训,促使其能够从工作理念以及工作技术层面不断成长和进步,由此更好优化内部审计工作实施效果。

5.7广泛推进审计信息化,实施非现场审计

传统的审计工作主要是针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和业务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和取样,并从数据样本中找出审计线索,顺着审计线索到现场调查取证,分析审计证据给出审计结果。这种审计模式往往持续的时间非常久,而且受到审计资源的限制,导致审计效率非常低,因此并不适合现代企业的内部审计需求。所以大多数企业会选择非现场的审计模式。非现场审计模式指的是对企业财务和业务系统进行检查,并收集企业经营管理的相关信息,对收集和检测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研究,以此来找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实现非现场化的内部审计。以G银行为例,其内部审计工作就是通过软件系统在线上开展审计工作,实现了现场审计向非现场审计的转变,传统的手工审计转变为现在的电子化审计。此外,还建立了审计预警模型以及风险监测机制,定期对企业相关的业务领域进行数据收集,捕获可疑数据为审计工作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信息,确保审计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结束语

总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可帮助企业创造更多的增加价值和经济效益,内部审计人员应不断转变审计理念、优化工作流程,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资源,找准突破口,查到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实现审计监督效能的显著提升,保证内部审计能够在企业经营与管理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和功能。使企业内部审计服务更加专业化、现代化,实现审计效率的全面提升,为国有企业的长效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

参考文献:

[1]禹湘晖.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全国流通经济,2021,(16):190-192.

[2]黄锡兰.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创新研究[J].商讯,2020,(36):111-112.

[3]赵彦辰.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21):221.

[4]杨习杰.浅析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措施[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08):246-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