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强国背景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2
/ 2

交通强国背景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时雅雯

山东公路技师学院,山东省济南市250104

摘要: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交通强国战略的执行,将刺激与扩大对交通类人才的需求,对技能型人才培养也有新的要求。伴随经济的持续增长,市面上涌现出不少新技术、业态,高等教育模式也得到深层次改革,对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带来极大的冲击。如何应对新形势与挑战,优化人才结构体系,成为职业院校眼前的难题。基于交通强国背景,本文将探讨技能人才培养的宗旨、目标及其模式。

关键词:交通强国;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纲要》,2019)作为深层次优化基建设施,提高运输服务质量的新战略,也是从交通大国升格为交通强国的必然之举。2021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倡导构建交通强国,完善地方性新型基建设施,为今后5年培养交通类人才指明新的方向。创建一个交通强国,背后必定要有大批量优秀的交通人才。贯彻人才战略思想,对构建安全、高效、绿色、便捷的交通建设体系,促进交通现代化与民族振兴,有着十分深刻而长远的意义。

1交通强国背景下人才培养的宗旨、目标

1.1宗旨:响应政策。新时代,交通人才培养迎来新的挑战、机遇。一是《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以及《中国制造2035》等多条政策,导致以往的建设、人才供给方式很难满足社会发展的智能、现代化需求,特别是“全国123出行交通圈”以及“智能、绿色、共享”这几项政策目标的落地,亦是号召职业院校尽快地对培养模式作出革新。为达成中长期交通规划、职业院校现代化建设等目标,技能人才培养成为备受瞩目的环节。二是新产业体系的构建步伐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成为智能交通的主流趋向。职校毕业生能不能结合新产业,掌握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拥有综合专业应用能力,同样也是政策响应的说明。

1.2目标:解决需求。对职业院校来说,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是重中之重,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归宿。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技术革命,很大程度上颠覆了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改变了培养规格。一是为长久地在行业中立足,交通企业需要一大批人才不断地创新技术、提升理念;二是创新创业形势下,职业院校有必要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元素添加至人才培养目标中,加强交通领域知识、创新意识相关训练。在技能培养中,为毕业生提供正确的创业动向,满足他们在创新创业方面的需求。

2职业院校交通人才培养现状

2.1缺乏远景规划。伴随产业的迸发式发展,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进入一个新阶段。但是,成熟的技能人才培养方案仍相对匮乏。以铁路行业为例,高铁涵盖了设计施工、车辆控制、运营管理等系列成套技术,构建了全球排名领先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然而,我国在设备制造、升级还有操作岗位上仍有很大的人才缺口。在开设铁路工程及其相关专业的职业院校中,对前沿科技的洞悉不太敏锐,跟不上交通行业对人才的供给需求。究其根源,院校在人才培养缺乏远景规划,重在改革实际教学设计,但忽略了改革思维模式。

2.2集成化培养不足。每年,各地职业院校都会批量地输送交通类毕业生,但理论扎实、技能高超的人才仍然匮乏,原因在于职业院校对人才培养缺乏系统、集成化能力。伴随人才需求的扩增,各职业院校在培养方案、目标还有课程开发方面也表现出诸多的不同。由于教学手段单一、内容脱离实践、缺乏实践应用,一方面导致技能卓越型、岗位普适性人才严重匮乏,另一方面,与职业院校的初衷完全相悖,创新创业教育严重滞后,致使创新型人才频繁地流失。

2.3忽视职业认同感。对职业院校来说,其人才培养对交通行业缺乏严重的认同感。一是在校学生基本上都是“95后”或是“00后”,对父辈的依赖性很高,缺少技能人才应具备的自强、坚韧的毅力;但是,职业院校并未找到可行性较高的解决办法。二是有些在校学生、在职往届毕业生内心并不认同交通行业,认为交通技术工人从事的是一份又苦又累的工作。三是对行业安全、社会地位缺乏客观的认知,忽略技能人员的“幸福感”。

3 交通强国背景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3.1加大人才培育政策支持

在交通领域,有必要围绕人才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对人才做好分类,依托具体项目来对人才提供必要的支持。针对技能型人才,应当形成一套长效机制,从技能人才的培养、成长到服务社会应有和研究型人才一样的发展空间和政策支持,尤其是新兴产业,包括一些重点领域的人才缺口,更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同时,以交通业发展需求为主导,支持职业院校“特色学科”发展,对产业发展、培养规划进行科学统筹,构建专业、层次以及区域布局配套的调整机制,健全产学研用为一体的育人模式,培育战略性产业人才。另外,也应加快组织、制度以及经费保障体系建设,构建一体化改革相匹配的保障体制。

3.2创新人才培育模式

3.2.1 项目教学培养模式

以项目为导向,依托特定项目来辅助学习,实现工学一体化,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如施工课程,需要根据学习目标选择添加有借鉴意义的工程项目,围绕特定项目,引导学生以职场人的身份拟写施工方案、填写施工作业指导书等,使学生更清晰、准确的掌握学习内容。以地下工程为例,学生应当综合考虑必测、选测两类项目,围绕隧道施工编写一份监测方案,以项目需求为中心,对监测频率作出判断。通过对学习情境进行划分,重构课程体系,帮助学生摆脱机械记忆知识点的旧模式,增强学生的兴趣。当然,在实际操作中,要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保证各学习板块的衔接。

3.2.2 互联网+模式

在交通行业,很多课程概念、理论性较强。为确保职业院校学生有效理解掌握,应当添加适当的施工案例,也可以是仿真视频,让学生充分地领会课程中的重难点,为打造“高质量职业教育与专业建设项目”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学校可开设基础性的在线课程:工程施工、地下工程施工以及监控量测等,使学生掌握施工技能和提升管理能力,同时也可让在职人员拥有稳定的平台,能够继续地充电、学习。

3.2.3 校企互动培养模式

以桥隧工程类课程为例,结合隧道施工特点和建设需求,模拟真实企业环境,打造工程实训基地。学校应购入隧道、盾构机构造及其施工工艺模型,结合虚拟仿真模型,建立现代化展示实训室。实训室中也要备好各类器材,如收敛仪、锚杆钻机、注浆机还有测斜仪。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岗位,在校期间感受企业真实的文化,职业院校也应当主动和企业签订合作,组建真实的铁路隧道实训室,对施工现场进行模拟,摆放安全设施,贴上醒目的安全警示,利用形象宣传或是图牌展示等方式,营造先进的职业文化气氛,让学生按计划提前进入实习,熟悉企业的工艺技术、生产制度,帮助学生提高职业素养,增强岗位适应力。

3.3建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有关人才培养,应当引入国际同行评价,围绕技能应用型人才构建统一的分类评价体系,同时设置业绩、技能成果还有能力等系列指标。在交通领域,一些指标已跻身世界前列,既得益于交通科技的突破与创新,更是因为有成批学识牢固、本领扎实的大国工匠做后盾。《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倡导传承“劳模、工匠精神”,培育一支综合素养高的技能、创新型人才大军。为此,有必要将专业技能、行业情怀、创新思维、对交通强国目标是否认同等,纳入人才培养的评定体系中。

结束语

在齐心奋进“交通强国”的时代征程中,交通工程人才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培育技能型人才不仅是时代的呼唤,而且还是交通行业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相关院校应当对标交通强国的现实需求、守住交通强国战略目标,构建新时代、宽口径的交通人才培养体系,为建设现代化强国、振兴民族当好先行。

参考文献

[1]罗旭.《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背景下高职院校交通人才培养探讨[J].广西教育,2020(23):136-138.

[2]杨云峰,江泉.交通强国战略下建设卓越交通高职院校的几点建议[J].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29(1):18-21.

[3]陈晨.交通强国建设背景下交通院校人才培养的思考[J].高教论坛,2020(6):66-6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