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精神康复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3
/ 2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精神康复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任高生

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 安徽 合肥 230031

摘要目的 本文着重分析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护中,施以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精神康复护理方案,以患者焦虑情况、健康指标、护理满意度等数据判定其方案实施的有效性。方法 本次研究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并分析两种不同干预方式的实践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焦虑情况、健康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同时护理满意度高达100.00%,三项数据均达到P<0.05标准。结论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精神康复护理方案,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情况、健康指标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提升患者自知力与社交能力,患者接受度、满意度均较高,对此建议推广该项方案。

关键词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精神康复护理;精神分裂症;影响价值

精神分裂症属临床精神科疾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病症,中青年发病率较高且显现逐年递增的趋势,病发后其思维、感知及行为均会有异于常人的表现,出现幻觉、妄想,自残或伤害他人等危险行为,对患者自身及周围人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其中男性/女性患者(58/22)例,患者的年龄区间范围在17岁至56岁之间,取中值(37.56±18.69)岁,基本资料差异较小(P>0.05),不影响本次研究的顺利进行。

1.2方法

组织开展健康娱乐活动、定期宣教、观察患者精神状态及心理情绪,必要时给予患者镇定药物等基础性常规护理施以对照组,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精神康复护理施以观察组,1.认知行为理论,思维记录、谈判技巧和行为实验等为认知行为理论核心,该理论围绕患者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进行指导性系统训练,使其能够更好地了解自身疾病,掌握自护问题,以达到自我行为约束、改善自身情感的目的;在此类患者康复护理过程中,加强其认知行为干预治疗手段,说明患者幻觉、妄想等症状对其行为、情感产生的影响,以帮助患者调节自我情感、控制自身行为,进而改善临床症状与功能障碍[3,4]。2.挽救性心理学,该项心理学指导方法主张鼓励患者与治疗者共同合作,积极对抗并分析疾病症状及相关治护问题、风险因素等,通过构建医患间和谐、良好关系,使患者认识到自身问题,同时鼓励患者寻求社会支持,其对疾病的改善能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3.社会认知模型,具体是针对患者社交能力而设定的一种理论与指导方法,在明确患者社交能力问题,并对其进行认知分析的前提下,以其认知、行为、情感为干预核心,围绕患者交往、沟通、情绪、认识自己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训练,以提高患者社交能力。4.情绪智力,此项干预方式能够帮助患者理解或控制自身情绪,在其康复护理过程中,情绪智力能够使患者及时认识到自身情绪的机体反应状态,通过一系列康复训练使其掌握自我控制与调节技能[5]。5.社交技能训练,该项训练侧重于实践操作技能的提升,是通过模拟真实情景,使患者学习并掌握社交技巧,并树立自我防御机制,使其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交环境。

1.3观察指标

两组护理措施实施后,对不同干预期患者焦虑情况、健康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等数据进行统计,后对组间进行研究,并分析不同护理措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有效性。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1.0专业统计学软件,以()表示,通过T比对检验,同时以(n  %)整理,得出X2数值完成检验,P﹤0.05代表本研究相关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两组焦虑情况对比()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一周

护理两周

护理三周

观察组

40

35.25±7.68

30.48±10.35

25.08±6.93

22.39±5.25

对照组

40

35.20±7.72

35.98±10.68

33.25±5.97

32.42±7.32

t

-

0.278

3.507

5.714

5.562

P

-

>0.05

0.000

0.000

0.000

表2两组健康指标评分对比()分

组别

例数

心理健康

生理健康

社会健康

整体健康

观察组

40

81.67±2.34

89.21±2.76

83.45±2.67

89.82±2.34

对照组

40

72.26±2.35

76.43±2.67

73.21±2.54

81.36±2.89

t

3.720

5.902

9.781

3.630

P

0.000

0.000

0.000

0.000

表3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

组别

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观察组(n=40)

25(62.50%)

15(37.50%)

0(0.00)

40(100.00%)

对照组(n=40)

20(50.00%)

12(30.00%)

8(20.00%)

32(80.00%)

X2

-

-

-

7.385

P值

-

-

-

0.000

3讨论

临床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两种医疗手段,前者可缓解疾病症状、降低复发机率,亦可改善患者预后质量,但无法对此类患者行为、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治疗;心理治疗是将心理学理论与技术手段相结合,对患者的注意力、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进行综合性干预和调节,以提高其生存水平、促进其社会适应能力。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精神康复护理干预模式是围绕心理学理论中认知行为、心理、社会、情绪及社交能力等内容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以增强其社会、心理、生活等基础认知,达到改善患者精神、行为、疾病的目的。 

综上,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精神康复护理方案,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情况、健康指标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提升患者自知力与社交能力,患者接受度、满意度均较高,对此建议推广该项方案。

参考文献

[1]徐春花,刘华粉.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心理月刊,2020,15(24):38-39.

[2]傅芹.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康复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5):38+70.

[3]夏洁晶.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智慧健康,2020,6(18):40-41.

[4]赵亚娟.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3):63-64.

[5]苗新香,盛延钦.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心理月刊,2020,15(1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