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护理在重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疗效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6
/ 2

呼吸内科护理在重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疗效探讨

陈艳琼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纸坊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摘要:目的 探讨高质量护理在呼吸内科危重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呼吸内科共收治118名呼吸系统危重病人,本研究以这118名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病情轻重、病人本人及家属的意愿,将118名病人分为基础组和观察组,各59名病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呼吸内科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高质量的护理模式。对不同合并症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计算各组共患病人数的比例;用 BAI焦虑量表、贝克忧郁量表对两组病人治疗前的焦虑、抑郁状况进行评价,并对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评价;分别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抢救成功率及死亡率;采用问卷法对两组患者及其家庭成员进行问卷调查,评价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结果 经观察、统计、计算,观察组各类并发症及相应并发症的比例均低于基础组;用 BAI焦虑量表与 Beck抑郁问卷测评后进行对比,发现两组病人在护理前的紧张担心、心境低落、情绪低落等状况并无明显差异,经过治疗后,两组病人的病情明显好转,但是观察组病人的病情明显好转,但观察组病人的病情明显好转;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抢救成功率均较普通组高,但死亡率较低;观察组病人及其家庭成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呼吸道危重症病人的护理中运用高质量的护理,可以减少病人在治疗期间并发病症的几率,减轻病人因病情持续时间长而产生的精神状况,从而提高病人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抢救成功率,有效地控制了死亡率,增强了病人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呼吸内科;护理;重症患者;临床疗效

引言

将呼吸内科优质护理应用在呼吸系统重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抢救成功率,使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更高,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病程,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现将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呼吸内科共收治118名危重病人,本研究以这118名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病情轻重、病人本人及家属的意愿,将118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9人。病人的一般数据没有显著的差别,如表1所示。入选标准:(1)全部病例均通过血液检查、胸部超声检查和肺功能检查明确诊断为严重呼吸道疾病;(2)病人的主要脏器和各系统无重大疾病,无明显异常;(3)病人的思想是清醒的,没有言语和听觉上的障碍,能够正确地表达出自己的需求和欲望;

排除标准:1、心理状态不正常,不能独立与他人沟通,不能与医务人员协作;(2)有循环系统、血液系统和消化系统等疾病的病人;(3)病人是恶性病人。

1.2方法

(1)心理护理。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如果长期处于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状态,很可能会导致烦躁、易怒、意志消沉等症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病情的治疗。护士应该主动和病人进行交流,让病人能够及时地察觉到病人的情绪变化。

(2)环境护理。确保住院病人的环境整洁,舒适,整洁;定期对房间进行彻底的消毒和通风,以确保室内的空气品质;经常更换已晒干的被单;将各种病症分派到不同的病房进行护理,避免了交叉感染的发生。

(3)饮食护理。 呼吸道疾病的病人应该以增强消化功能、增强免疫能力为主要目标,所以要多吃高蛋白质、高纤素的食物,让病人多晒太阳,同时要注意适量的运动。

(4)病情监测护理。对重症呼吸道疾病病人要做一天24小时的密切监控,对病人的生命体征以及病情的变化都要有详细的记录,如果有特殊的疾病,要注意观察,如果有任何不正常的地方,要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治疗。

(5)通气护理。 在呼吸科中,危重病人经常会有呼吸困难,在危重病人身上表现为呼吸困难或呼吸窘迫。

出现不适的时候要及时的进行机械通气的治疗,在通气之前要保证呼吸道的清洁和没有残留的痰液,还要注意保持口腔的清洁,防止出现细菌的感染。在进行机械通气时,要将呼吸机调节到适当的参数,严密地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

(6)用药护理。主治医师会根据病人的病情特点、药物的特点和主要的临床症状,为病人制定个性化的用药计划,护士要按照医生的要求,按时按量给病人用药。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病人在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对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并对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统计。使用 BAI焦虑量表及 Beck忧郁问卷对两组病人进行治疗前及治疗后的情绪状态进行评价, BAI焦虑量表评分低于7分为不存在焦虑;8-63分为轻度焦虑,随分越高,焦虑程度越高,轻度焦虑对生命质量有较大影响;严重的焦虑情绪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机能及精神健康。贝克忧郁量表在9分以下为正常值;10~63分为轻度抑郁症状,抑郁症的严重程度与分值成正相关。分别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抢救成功率及病死率。采用问卷法对两组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了护理满意度评价,分为三个级别:很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SPS20.0进行统计学处理, BAI焦虑量表及贝克抑郁量表得分采用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统计学处理的有效率,抢救成功率,死亡率以%表示。P<0.05为有显著差异的临床资料。

2结果

2.1 合并症情况比较

经过观察、统计、计算,发现观察组的并发症总数少于基础组,相应的并发症也少于基础组,(P<0.05)表明两者之间有显著的差别,见表2。

2.2 心理状态比较

经过 BAI焦虑量表及 Beck抑郁问卷测评后的对比,两组病人在护理前的情感状态没有显著差别,在护理后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观察组病人的病情比基础组的病人要好得多,(P<0.05)表示有显著的差别,有统计上的显著性,见表3。

2.3 治疗有效率、抢救成功率和死亡率比较

经过统计学对比,观察组在实施了呼吸内科优质护理后,其治疗有效率、抢救成功率都高于对照组,没有出现任何的死亡病例,(P<0.05)表明,结果有显著的差别,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见表4。

2.4 患者及家属至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在对呼吸内科进行高质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及其家庭成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普通护理组。(P<0.05)表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见表5。

1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

组别

例数

男性患者(人)

女性患者(人)

年龄范围(岁)

平均年龄(岁)

基础组

59

31

28

28-70

52.19±6.31

观测组

59

39

20

31-72

54.62±5.23


2  两组患者合并症发生情况比较(n,%)

组别

总例数

压疮贫血

肾功能损害

静脉血栓

心功能损

发生率

基础组

59

53

2

21

13(22.03)

观测组

59

01

1

10

3(5.08)

x2

5.082

P

<0.05

3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x± s)

组别

总例数

BAI

Beck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基础组

59

25.81±3.12

14.59±3.26

33.85±4.27

18.53±4.36

观测组

59

25.75±3.23

12.22±3.18

33.82±4.31

16.23±4.22

t

0.159

10.196

0.241

15.287

P

>0.05

<0.05

>0.05

<0.05

4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抢救成功率和死亡率比较(n,%)

组别

总例数

治疗有效率

抢救成功率和

死亡率

人数         比率

抢救人

抢救成功率

死亡率

基础组

59

4271.19

12

10(83.33)

2(16.67)

观测组

59

5796.61

10

10(100.00)

0

x2

5.916

4.119

4.857

P

<0.05

<0.05

<0.05

5  两组患者及家属至护理的满意度比较(n,%)

组别

总例数

很满意

较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基础组

59

30(50.85)

12(20.34)

17(28.81)

42(71.19)

观测组

59

38(64.41)

20(33.90)

1(1.69)

58(98.31)

x2

13.692

P

<0.05

3讨论

呼吸道疾病以气管、支气管、肺部和胸腔为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多发病,多见于老年人,但是由于生活环境的持续恶化,其发病年龄也越来越小。是啊。治疗结束后,对两组病人出现的并发症的比例,治疗的有效率,抢救的成功率,死亡率,精神状态的提高等进行对比。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8%,死亡率0。0。对照组为22.03%。对照组为16.67%。临床疗效、抢救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基础组;患者的精神状态比对照组好;观察组病人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为98.31%,比基本组的71.19%有明显提高。

结论:高质量的护理在呼吸内科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探讨[J]. 邹花平.内蒙古中医药,2022(26).

[2]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临床护理的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J]. 杨胜兰.中外医疗,2021(12).

[3]64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干预体会[J]. 石君.中国当代医药,2022(36).

[4]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护理体会[J]. 车驰;杜以利.海军医学杂志,2021(02).

[5]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常见护理问题和对策[J]. 黄惠琨;范子英.当代医学,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