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病因病机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1
/ 4

痛风病因病机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的研究进展

王亚南1  高明利*

摘要:本文总结近5年痛风中医病因病机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的研究文献,得出以下结论:痛风发病的原因可以简单概括为内因、外因以及诱因三个方面,证属本虚标实,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痰、瘀等多种病理产物互结为标,但痛风的病机不能以此简单地概述,应结合实际情况辨证施治;性别、年龄、病程、饮食、吸烟、BMI、高血压等是痛风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应注意上述因素给患者病情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痛风;病因病机;危险因素分析;研究进展

正文:痛风是一种代谢综合征,主要与嘌呤代谢及/或尿酸排泄有关。痛风患者关节常反复发作出现红肿疼痛,严重者可出现骨质破坏、关节畸形,还有可能出现关节功能异常,其常伴发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冠心病等疾病,严重威胁生活质量1。痛风也称“白虎病”、“厉节”,在中国古代医典中就有相关记载,最早见于《灵枢》。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首次提出痛风病名,并将其特点归纳为:四肢百节走痛,夜痛尤甚2。目前学界在前人基础上,结合现状,对痛风的病因病机及相关危险因素有了较为详细的研究。本文对痛风病因病机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行总结,有助于痛风的治疗,本文旨在总结归纳近些年相关研究论文,以期对预防痛风的发生、延缓病情进展以及临床治疗护理提供指导。

1 中医病因病机

“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出自《素问·生气通天论》,高即膏,梁即粱,饮食不节,过度食用肥甘厚味,可能会导致足部出现疮疡病变,这与近代痛风相关病因研究不谋而合。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有云:“大率因血受热己自沸腾, ……所以作痛。夜则痛甚, 行于阴也”认为外邪引动内邪,二者相和,所以出现疼痛3。总结来看,痛风发病多与内里血热与外部寒湿相接;或因饮食不节, 肆意饮食肥甘厚味, 过度饮酒, 损伤脾胃;或因劳倦过度, 思虑伤脾所致4。相关病因病机大致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1.1 湿热论

从湿热论医者认为痛风多为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肆食肥甘,损伤脾胃,脾胃受损,痰湿运化无能,瘀久化热,湿热相搏,流注关节等组织,发为痛风;朱良春创“浊瘀痹”论,认为痛风皆因湿热、痰浊,五脏六腑功能失调,升清降浊无权,痰湿内生,阻碍气机,凝为浊瘀,与外邪无关5。胡荫奇认为湿热毒蕴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主要病机,也是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6。李振华认为痛风主要原因在于脾肾功能失调。嗜食膏粱厚味,酿生湿热。脏腑积热,为本病根本原因7。杨凤云认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多为素体脾虚,复因饮食不节或久居湿热,湿热内生,以湿热瘀毒为标,脾虚为本,当健脾益气、清热解毒化瘀8

1.2 血瘀论

涂平生教授的理论认为,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根本病机在于脾肾亏虚,病因以血瘀为主,其脾肾亏虚,痰湿内生,痰生则瘀凝,血瘀是痛风性关节炎发展的病理趋势9。肖春10等认为,痛风是在肾虚的基础上出现血瘀,阻碍关节组织等部位气血流通而发病。马可冀等11认为,痛风主要是阳气不足,推动无力,血瘀形成,可从气虚血瘀角度进行治疗。

1.3 寒论

近代部分医者以扶阳论治痛风,他们认为,痛风核心病机在于脾肾亏虚、痰湿瘀浊。陈纪藩教授认为:痛风其本在于脾阳亏虚,其因在于湿热蕴结,其诱因在于感受外邪,治以温阳泄浊,活血通络之法12。王新昌认为痛风急性期病机以寒凝为主,外寒凝滞,气血不通导致关节等部位疼痛骤然发作;间歇、慢性期则以虚寒为主,其病机可以概归纳为:内生虚寒、脾肾失运、湿浊不化13

1.4 其他

除以上主要学术论点之外,有部分医家对痛风的病因病机有着独到的见解:郭云协提出内燥为痛风的主要病因,他认为多种致病因素导致体内津液损耗,燥热内生是本病的基本病机,治以清燥、化湿、解毒14。吴深涛认为痛风当从内毒论治:脾胃失司,食谷不化,反生浊瘀酿毒,此为痛风之病机,内毒隐秘怪异,不能单纯应用化痰之法15。还有学者认为,三焦气化失常,作为气血津液等物质的运输通道不通畅,内生湿、热、痰、瘀、浊毒等病理产物,这些病理产物外阻关节经络,内流脏腑导致痛风的发生16

2 相关危险因素

2.1 性别

痛风患者主要以男性为主,一项针对5674例痛风患者的统计研究显示,无论对是青、中、老年患者,男性占比均显著高于女性。而随着年龄增长,男女痛风比率有很大程度的降低17。这可能与雌激素水平相关,有研究表明雌激素可以促进尿酸排泄,影响女性体内的嘌呤代谢能力,女性进入绝经期后,体内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痛风发病率也随之升高18

2.2 年龄

年龄是影响痛风发病的一项关键因素,索小清等19对5年内痛风住院患者研究后发现,青年痛风发病率要高于中老年发病率,痛风的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老年患者普遍病程较长,出现高脂血症等合并症的几率也显著增加。年龄对于痛风的影响不止于此,痛风患者年龄与痛风患者合并发症密切相关,杨显娜等

20的研究发现,年龄是痛风并发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肾衰竭等疾病共同的危险因素。

2.3 基因遗传易感性

早在19世纪就有人提出痛风具有遗传性,近期也有研究表明,青年痛风患者中有痛风家族史的比例要远高于老年痛风患者,一定程度上说明痛风的遗传性。痛风患者易发展至痛风性肾病,有关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和慢性肾脏病在遗传模块上存在一定关联,BMI也与尿酸盐遗传相关21。同时国内学者李瑞等22的研究也表明了痛风的易感性与基因表达的关系。

2.4 饮食

嘌呤代谢是人体内尿酸的来源之一,高嘌呤饮食更易引起血尿酸升高从而引起痛风,食用红肉、饮酒、摄入豆制品、饮水较少是造成血尿酸升高的饮食原因2324。饮酒也是痛风的急性发作的诱因之一,酒精的部分代谢产物就是嘌呤和乳酸,嘌呤代谢生成尿酸,同时乳酸的升高也会抑制尿酸的代谢,因此饮酒可引起血尿酸水平的升高25

2.5 其他

吸烟、BMI指数升高、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压等均可能增加痛风的发作风险26。超重及肥胖人群血尿酸水平升高的概率更大27。手脚关节外伤史也会增加痛风患病风险28。血尿酸水平、痛风病程、豆制品以及动物内脏的摄入频率过高可以影响痛风石的形成29。手术取石是直接治疗痛风石的方法,高血尿酸容易引发手术切口感染,因此,控制取石手术前,应将血尿酸控制在正常水平30。痛风缓解期降尿酸治疗可能会引起痛风石的破溃,诱发痛风的急性发作,因此降尿酸治疗期间应注意血尿酸浓度变化31。此外有研究发现:既往有痛风史、 PCI术中应用造影剂剂量>150mlPCI术后诱发痛风急性发作的概率会升高32

小结

近年来,痛风的病因病机相关理论正在逐步完善细化,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也为痛风的预防、治疗、后期护理提供了理论依据。综合上述研究:痛风发病的原因可以简单概括为内因、外因以及诱因三个方面,证属本虚标实,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痰、瘀等多种病理产物互结为标,急性期以治标为主,除湿、化痰、清热、活血以缓解症状,慢性期以滋补肝肾、健脾化湿为主。但痛风的病机不能以此简单地概述,不同医家角度不同,临床应充分考虑疾病不同的发展阶段以及患者个体差异,结合实际情况辨证施治。性别、年龄、病程、饮食、吸烟、BMI、高血压等是痛风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应注意上述因素给患者病情带来的影响,结合具体情况给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建议。

参考文献:

[1]白毅. 为我国痛风诊疗提供规范化临床指导[N]. 中国医药报,2016-12-07(006).

[2]娄玉钤,李满意.特殊痹的源流及临床意义[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11):49-57.

[3]张帆,周胜利.浅论朱丹溪《格致余论》从血论治痛风特色[J].中医药学报,2018,46(06):106-108.DOI:10.19664/j.cnki.1002-2392.180194.

[4]韩曼,姜泉,唐晓颇等.路志正调理脾胃治疗慢性痛风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7,51(05):4-6.DOI:10.16305/j.1007-1334.2017.05.002.

[5]孟庆良,张子扬,苗喜云.朱良春泄浊化瘀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经验[J].中医杂志,2017,58(16):1368-1370.DOI:10.13288/j.11-2166/r.2017.16.005.

[6]唐先平.胡荫奇辨治痛风的经验[J].江苏中医药,2010,42(07):8-9.

[7]李沛,郭会卿.李振华治疗痛风经验[J].中医杂志,2010,51(10):875-876.DOI:10.13288/j.11-2166/r.2010.10.007.

[8]王丽华,曾文泓,梅鸥等.杨凤云教授辨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经验[J].医学信息,2020,33(22):161-162+166.

[9]陈理才,孔勇杰,涂平生.涂平生从瘀论治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经验[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3(12):1365-1367.DOI:10.16466/j.issn1005-5509.2019.12.014.

[10]肖春,申昌国.自拟补肾活血方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7,8(10):36-37.DOI:10.19787/j.issn.1008-1879.2017.10.017.

[11]马可冀,汲泓.从气虚血瘀辨证论治痛风性关节炎[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7,8(06):3-4.DOI:10.19787/j.issn.1008-1879.2017.06.002.

[12]黄智莉,陈纪藩.陈纪藩教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经验[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9(12):1459-1461.

[13]冯波,陆定其,胡文秀等.王新昌运用温法治疗痛风经验介绍[J].新中医,2020,52(15):198-200.DOI:10.13457/j.cnki.jncm.2020.15.060.

[14]郭云协.痛风病浅释[J].中医学报,2011,26(07):797-798.DOI:10.16368/j.issn.1674-8999.2011.07.013.

[15]管媛媛. 吴深涛教授从内毒论治痛风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总结[D].天津中医药大学,2021.DOI:10.27368/d.cnki.gtzyy.2021.000149.

[16]赵红玉,李建明,杨永生.从“三焦气化失司”论痛风[J].内蒙古中医药,2022,41(06):137-139.DOI:10.16040/j.cnki.cn15-1101.2022.06.052.

[17]赵金娇,马利丹,房冬冬等.不同年龄起病痛风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7,33(07):581-584.

[18]任懿,杨杨,尹伶.围绝经期性激素水平与高尿酸血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微循环学杂志,2020,30(03):77-81.

[19]索小清,秦沐婷,王晓非.青年痛风患者686例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8,38(12):1157-1159.DOI:10.19538/j.nk2018120112.

[20]杨显娜,张昊喆,晏蔚田等.2087例痛风患者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回顾性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21,44(05):19-24.DOI: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1.05.004.

[21]Reynolds RJ, Irvin MR, Bridges SL, Kim H, Merriman TR, Arnett DK, Singh JA, Sumpter NA, Lupi AS, Vazquez AI. Genetic correlations between traits associated with hyperuricemia, gout, and comorbidities. Eur J Hum Genet. 2021 Sep;29(9):1438-1445. doi: 10.1038/s41431-021-00830-z. Epub 2021 Feb 26. PMID: 33637890; PMCID: PMC8440599.

[22]李瑞,秦丽岩,冀琨等.ABCG2基因rs2231142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痛风易感性的关系[J].山东医药,2021,61(32):1-4.

[23]魏从光,罗先润,王自勤等.武警某部2020年入伍战士诱发高尿酸血症的饮食行为因素研究[J].营养学报,2022,44(04):413-415.DOI:10.13325/j.cnki.acta.nutr.sin.2022.04.013.

[24]李燕,陈秋志,於一凡等.痛风患者复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22,49(04):759-763.

[25] Jee YH, Jung KJ, Park YB, Spiller W, Jee SH. Causal effect of alcohol consumption on hyperuricemia using a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design. Int J Rheum Dis. 2019 Oct;22(10):1912-1919. doi: 10.1111/1756-185X.13668. Epub 2019 Jul 23. PMID: 31338989.

[26]李青. 我国川东北地区痛风患者痛风石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治疗后的疗效评价分析[D].川北医学院,2018.

[27]李禄伟. 影响因素交互作用对超重及肥胖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的相关研究[D].桂林医学院,2022.DOI:10.27806/d.cnki.gglyx.2022.000139.

[28]鬲洋院,李双,张锦娟等.内分泌代谢科就诊高尿酸血症患者痛风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华南预防医学,2022,48(02):241-243.

[29]刘静,陈玥桥,陈秋志等.痛风患者痛风石形成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22,49(17):3252-3259.DOI:10.20043/j.cnki.MPM.202202357.

[30]李民,邢海陆,张碧莹等.痛风石手术前的尿酸水平对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22,36(08):621-623+652.DOI:10.13730/j.issn.1009-2595.2022.08.007.

[31]张永琪,戴号,郝泽瀚等.痛风石破溃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型分布研究[J].山西中医,2022,38(03):51-54.DOI:10.20002/j.issn.1000-7156.2022.03.022.

[32]林丽容,吴志勇,黄鼎三等.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痛风急性发作的相关因素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20):3364-3365.DOI:10.19381/j.issn.1001-7585.2020.20.011.

基金项目: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22]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