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问”助推中班幼儿的说明性讲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4
/ 2

 以“三问”助推中班幼儿的说明性讲述

方珍

杭州市丁兰第二幼儿园  310021

【摘要】

3-6岁是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的语言能力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运用语言起到了很重要的促进作用,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起来的条件是要帮助幼儿创造一个想说、敢说、爱说并且可以得到周围人应答的语言运用环境。

关键词  三问  中班幼儿  说明性讲述

 【正文】

讲述活动作为幼儿园语言活动的形式之一,可以分为叙事性讲述和说明性讲述。说明性讲述就是用简洁明了、规范准确的独白语言说明解释事物的形状、特征、功用或操作过程。其特点强调用词的简洁准备和规范,表述具有条理性、逻辑性和重点突出。

区域里面自主翻阅,几个小朋友坐一起看书,孩子最喜欢的《熊出没》系列在孩子们手上来回传递,他们的话引起了老师的围观:幼儿A瞪大眼睛,用张大手比划着:猜猜看!它是一个巢穴的,它很巨大,它比熊大熊二光头强还巨大!

幼儿B抬起头想了想:犀牛。幼儿A笑着摇摇头:不是不是。幼儿C眯着眼睛歪着小脑袋:嗯,是一只大鸟吗?幼儿A鼓掌:对啦,就是一只鸟!并竖起大拇指:你真棒!……                                           

孩子们的这种良好的互动氛围深深的吸引了笔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案例中孩子的发展程度如何?教师是否需要介入帮助?后期又会如何呢?孩子们快乐的参与度让教师萌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学习是最好的途径,于是笔者开展了层层深入的探究。

说明性讲述活动是随着幼儿园领域PCK知识的开始普及,作为语言发展核心经验的其中内容之一。但是在平时的语言教学过程中,说明性讲述的相关领域目标较少。但我们常说,教育的真谛就是发现孩子的兴趣并推动孩子的发展。有时候,教师需要坐下来,倾听孩子的真正需要是什么。

二、三问之后看成效

(一)问:幼儿发展怎样?

从案例描述中我们看出,孩子们对“猜猜看”游戏有着极大的兴趣。在听到幼儿A和同伴之间的对话我们第一反应是幼儿在玩猜谜的游戏是文学形式中一种——谜语,再仔细一听该幼儿对事物的特征进行了描述,这又像说明性讲述,那到底是什么,我们翻阅了《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

通过查阅我们发现,两者之间是有联系的。我们发现,如果谜面使用儿歌形式让幼儿创编,由于该年龄段的幼儿还不能达到用韵律结构的形式进行创编,所以有一定难度,因此,我们尝试让幼儿用说明性讲述的方式把一个事物的特征表述清楚让对方进行猜谜,也就是在猜谜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说明性讲述,通过这样的方式更适合该年龄的幼儿。那么幼儿A的说明性讲述的发展到什么程度,教师继续进行分析评价。

从幼儿A对三个事物的描述中我们进行了分析,通过“说明性讲述”中三块核心经验评价该幼儿说明性语言讲述的水平(图2)。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使用独白语言的形式进行说明性讲述中,幼儿A处于初级阶段,可以独立讲述,但是比较的随性,只能讲述两三句。在使用规范准确、简洁明了的说明性词句中,幼儿正处于初级阶段向稳定阶段的过渡期中。在理解内容组织方式上该幼儿能够讲述事物的特征,但是没有顺序性,比较单一,因此处在初级阶段。

(二)问:教师是否可以有所改进?

    a. 观察记录上的改进:提供检核表

检核表是根据语言发展核心经验中幼儿发展经验设计,通过检核表教师可以更快捷、方便及聚焦的观察、分析幼儿,得出更为科学的评价。同时利用这张检核表可以对幼儿评价后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助推,以帮助幼儿说明性讲述的发展。

b.区域材料中的改进:增添区域材料

既然幼儿对猜谜活动感兴趣,那么教师何不投放能够促进幼儿说明性讲述及可以开展猜谜活动的材料呢。

C.组织活动中的改进:开展相关活动

组织游戏活动,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开展集体活动,学习按要求讲述。开展针对性讲述活动,学习讲述应循序渐进,从直观讲述慢慢过渡到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述某事物,对能干的幼儿要求分主次讲述。

案例:中班说明性讲述活动《西红柿》,教师需要层层递进、由简入难地帮助幼儿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讲述的方法。

(三)问: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经过四周的实施,教师利用检核表再次对幼儿进行观察评价,从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使用独白语言的形式进行说明性讲述中,该幼儿已经从初级阶段过渡到了稳定阶段语言规范准确性方面也从初级阶段向稳定阶段迈进,并在不断的进步中。理解内容方式也从直观讲述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按顺序讲述。另外,我们将幼儿两次的发展水平进行了对照,可以看到该幼儿独白语言、说明性词句、内容组织方式的三条核心经验都从刚开始的初始阶段经过教师支持助推后都向稳定阶段过渡,幼儿一直在进步。

三、着眼未来看发展

幼儿的进步是教师工作的动力,看到四周后的成效,也给了笔者莫大的信心,并为下一步的努力指明了方向:

(一)以整合为理念,将说明性讲述融入孩子的生活。

1.在相对正式的教学大纲中融入说明性讲述的教学内容

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不仅要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需要,还可以在进行课程审议的时候,将说明性讲述的活动与主题活动相关联,幼儿主动或被动地使用说明性语言,对提高口头独白语言有一定的作用。

2.日生活皆教育。

教师除了在区域活、集体教学中融入说明性讲述。还可以在一日生活环节,在一定情景中借助实物进行随机教育。在选择凭借物上要抓住幼儿最熟悉的事物,是因为幼儿在实际生活中接触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事物,并把它们的形象储存在头脑中,这就为幼儿提供了独立构思的对象和素材,为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提供一定的认知铺垫。

3.家园互通,发挥教育最大价值。餐桌谈话。吃饭的时候,餐桌食物是个很好的教育契机。手工活动。手工活动中最有效的是操作步骤图(也叫说明书),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和探索操作,然后一步步的来讲述给家长听,以此来锻炼幼儿的条理性和逻辑性。亲子游戏。通过家园沟通,家长在家里也可以和孩子们玩如猜一猜的此类游戏,以丰富幼儿的词汇量,激发幼儿想说、敢说的欲望。

(二)以评价为手段促进师长幼的共同发展

评价不是结果,而是为了诊断教师的方法是否得当,鉴定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情况是否合理,以便教师改进策略,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提升家园合作的最大时效性。

1.教师评价。教师作为幼儿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对孩子的活动都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力。教师自我评价。如在案例中,教师发现幼儿在进行区域在说明性讲述游戏中,幼儿材料在单一性,幼儿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于是老师通过有效干预来助推幼儿要发展,这就是教师的一种自我反思和评价。                                                        教师对幼儿评价。教师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幼儿发展进行判断,并形成比较客观的结论。     

2.幼儿评价。幼儿的评价在任何活动任何时候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自我评价。在案例中,老师现场请孩子对自我表现分一个赞、两个赞、三个赞的形式进行自我评价,孩子们都往往对自己基于最高三个赞的评价,这对孩子们来说,也是一种自我肯定。同伴评价。在案例《西红柿》中,教师请孩子们夸夸自己的同伴,说说谁的讲述最棒。此方法很快就引得了孩子们的认可,孩子们在听到同伴的夸奖后,越说越自信越说越感兴趣。                                             

3.家长评价。家长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让家长参与到说明性讲述的活动中,也是更好的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我们知道,教育是一场马拉松,不能一蹴而就。教师需要循序渐进的引导,也需要有发现美的眼光,才能让孩子的发展恰到好处、锦上添花。助推之路刚起步,我们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

  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浙江省教育厅翻印
  2. 周兢.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