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困境与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4
/ 2

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困境与路径研究

卜佳瑜

梅州市梅江区作新小学   514021

摘要

家校社协同育人是教育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它强调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育成具有全面素质的学生。然而,在实践中,家校社协同育人常常面临一系列的困境,这些困境不仅影响了育人目标的实现,也制约了教育体制的进步。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路径研究,以期为构建更为完善的育人体系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路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演进。家校社协同育人作为一种新型的育人模式,被广泛认为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1]。然而,实际操作中却发现,家校社协同育人并非一帆风顺,往往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与困境。

一、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重要性

综合资源共享: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孩子成长的主要场所,协同育人能最大化地整合资源。家庭提供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学校提供专业的教育指导,社会为学生提供广泛的社交经验和实践机会。这三者共同作用下,能够促进孩子在各个方面全面发展。

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家庭、学校和社会各自有着不同的教育特点和优势,协同育人能够让孩子在各方面得到全面培养。家庭教育关注情感培养,学校注重知识教育,社会则培养实践能力和社交技能。三者合力,能够更好地培养孩子的个性、才能和品格。

二、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困境

(一)目标难以一致

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有不同的教育目标和期望,导致在教育过程中可能存在分歧。家庭可能更注重孩子的情感发展和品德培养,学校可能更专注于学术能力和知识传授,而社会则更侧重于实践技能和社交经验[2]。这些不同的关注点可能导致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在培养目标和方式上产生摩擦和偏差,造成对孩子成长的不同引导,使孩子面临困惑和压力。

(二)分工职责模糊

家庭、学校和社会各自承担育人责任,但在实际操作中,各方的具体分工边界不清晰,导致责任和任务的重叠或缺失。这可能导致家庭与学校在教育方针、教学方法和孩子管教上出现矛盾,也可能让社会教育资源分散无序。缺乏清晰的分工职责会使得家长、教师和社会机构不明确自己应该承担的教育责任,从而影响了孩子的全面成长。

(三)沟通交流不畅

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存在的实践困境是沟通交流不畅。家庭、学校和社会作为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但由于信息传递和理解上的障碍,沟通交流可能出现问题。家长、教师和社会机构之间的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全面,可能导致对孩子成长情况的误解和偏差,影响育人效果。

三、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优化路径

(一)统一家校社协同育人理念

明确育人目标和核心价值观:各方应共同商定并明确定义育人目标,建立核心价值观[3]。家庭、学校和社会进行深入对话和协商,制定符合孩子全面发展的共同目标和价值观。例如,强调孩子的品德修养、学习能力、社会责任感等。这种共同定义的目标和价值观将成为协同育人的基石,为家庭、学校和社会提供了共同的奋斗目标。

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创建家校社合作机制是实现共同育人理念的关键。制定协同工作计划和长期发展策略,建立定期沟通、交流的渠道和平台,例如家长会、社区教育活动、学校社会实践等。此外,利用科技手段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如家长微信群,让家庭、学校和社会间的信息流通更加便捷高效,促进更紧密的合作和互动。

(二)明确家校社协同育人职责

明确各方责任和任务分工:首先,需要明确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协同育人中的责任与任务分工。家庭应负责孩子的日常生活和情感培养,学校则负责知识教育和品德引导,社会则为孩子提供多元化的社会体验和实践机会。

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和平台:接下来,建立有效的家校社协同工作机制是关键。通过建立家校社联合会、家长委员会等组织形式,制定合作协议和工作方案,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同时,建立定期沟通和交流的机制,例如定期召开家长会、教师家访、社会参与学校教育活动等,让各方能够更加密切地协同工作。

(三)优化家校社沟通育人渠道

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沟通渠道:首先,应该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家校社沟通渠道[4]。这包括但不限于定期的家长会、家校联合活动、社区教育项目、线上平台等。除了传统的书面通知、电话沟通外,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家校社之间的即时通讯工具或社交平台,如微信群、线上教育平台等,方便及时沟通与信息共享。这样的多样化沟通渠道能够更好地促进信息的传递,提升家校社三方合作的效率和互动性。

定期互动、深化了解与合作:其次,定期的互动交流活动有助于深化家校社之间的了解与合作。这通过组织定期的家长会、教师家访、社区教育活动等方式实现。同时,学校邀请社会资源和专业人士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社区也定期邀请学校教师和学生参与社区活动,促进教育资源的互通共享。

(四)统筹开发家校社教育资源

整合教育资源,建立资源共享平台:首先,建立家校社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整合各方优质资源[5]。这个平台包括学校教学资源、社区教育资源以及家庭教育资源等。学校开放资源,分享优秀课程、教学方法;社区提供各类实践机会和文化活动;家庭则分享教育经验和成长故事。

建立多元化的教育合作项目:其次,通过建立多元化的家校社教育合作项目,充分发挥各方优势。例如,学校与社区合作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文化艺术节等;社区组织专家进校授课、校外教学等活动;家庭参与学校义务劳动、家访活动等。

结语

综上所述,家校社协同育人在实践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沟通障碍、资源不均、教育观念差异和社会环境挑战。然而,通过建立有效沟通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教育培训和构建健康社会环境等途径,或许能够克服这些困境。唯有共同努力,才能够真正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目标,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金菊,潘迪.中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困境与优化路径研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23, 37(3):108-112.

[2]李海龙,李广海.中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价值,困境与实现路径[J].教学与管理, 2022(24):6.

[3]李旸,周鑫涛.新时代高校家校社协同育人:价值,困境与实践路径[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36(4):144-148.

[4]张竹林.构建教育治理体系: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治理探索--以上海市奉贤区为例[J].现代教学, 2021, 000(026):P.9-14.

[5]孙永鸣.新时代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内涵和特征[J].中国德育, 2021(18):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