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户外土地资源为轴线生成自然课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4
/ 2

以户外土地资源为轴线生成自然课程

陈爱丽

如东县掘港街道童店幼儿园    江苏省南通市      226400         

户外土地资源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最好礼物,也是我们最宝贵的地域资源。遵循教育目标适应性的原则,给予每一个幼儿与户外土地资源互动的机会,从自然环境出发到儿童自我认知,充分发挥现有场地的优势,开展相应的活动。以下是我们前期的几个思考。

一、让幼儿园种植园地成为自然课程的孵化基地

当一个孩子到户外去,踏入自然环境,如田地、小树林、池塘,那么这个可能有些沉默的孩子也许会变得活泼,顽皮的孩子会变得好奇,孩子们变得更自由也更舒展。也许我们可以提供精致、色彩夺目、品类丰富的人为价值的教玩具让儿童学习,但这种“不真实”是我们大家所共识的,但是在自然中、在土地中、在一花一木、风声雨声中,都蕴含着“真”,是孩子们获取的直接经验,如果可以,孩子们更希望在自然环境中,自然地学习,自然地释放本就属于孩子的创造力。

老师可以充分的利用户外土地资源为孩子提供班本课程的孵化基地,而土地上所孕育的一切也与我们的前期的关于园所文化的思考如出一辙,“阳光”、“雨水”、“土壤”,在一年365天、24节气、春夏秋冬中,一颗种子的发芽、一片树叶的落下都包含:科学、艺术、生活、健康甚至儿童哲学的启蒙。

二、共同思考自然课程意义,让幼儿的直接经验转化成高水平有结构的内部经验

思考1:如何设计我们的种植园地呢?老师在规划场地,孩子们互相讨论自己的想法。

老师们在规划种植区和养殖区,合理的规划,让我们的种植基地形成自己的生态系统,但我们该种什么?孩子们认识哪些植物?孩子们认为这里需要什么?我们前期做了调查,大班一个班上有25个孩子看见过爷爷奶奶种田,9个孩子家里已经没有田地,他们想种番茄、茄子、向日葵、花生、胡萝卜、玉米、土豆、小麦、大二班有一半的孩子家有田地,他们希望种桃树、苹果树、梨树、玫瑰花。在这组数据中我发现,大部分还是都希望种可以吃的水果和农作物,只有一两个观赏类的植物,如向日葵和玫瑰花,我们还能从这组数据中看到:如大一班田地较多,孩子们答案中农作物较多,大二班田地较少,他们的答案中水果类较多,再次佐证环境左右儿童的认知,所以我们在后期的规划中添加了,樱花树、太阳花、绣球花、多肉类的植物等,拓展孩子的认知经验、眼界与思维,让他们能观察到更多的自然物种。

思考2:相对于城镇孩子农村的孩子对土地一样有好奇吗?

在观察孩子们的作品时,我发现相比较于城镇的孩子,他们的画很写实,他们画出了花朵、青椒、向日葵,线条虽然不够流畅但是却大胆的表达了自己的构想,如图1中蓝色覆盖的土地,孩子虽然用的是蓝色,但是他其实想表达的是,泥土的覆盖,植物是从泥土里钻出来的,图2左边这张,画的都是紫色的花,但是他们的花心都有不同的颜色,这是孩子对于植物的观察。再看城镇孩子的画,会有很多抽象的装饰,比如线条的装饰,器物的装饰,注意到了遮挡关系,同样是植物花卉,他们更感觉植物是长在盆栽里面的,长在围栏里,长在草地中。在这其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土地这个具体的事物不同环境中的孩子不同的观察。

在这个对比中,我们发现城镇孩子更擅长描绘抽象的事物,比如一些装饰技法,而农村孩子的画更写实,因为到处都可以看到田地、庄稼、花草,所以在后面的课程中,我们会去发散孩子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比如在种植活动中生成语言活动,在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中生成科学活动,在收获果实时生成艺术活动等,让孩子们的直接经验和感知内化成对客观世界的抽象概括。

思考3:通过观察自然孩子能得到什么样的创造力?

我们常陷入一个误区,我们常为了标准答案而选择忽视孩子的见解,当我们知道这个植物的名字叫杜鹃时,我们会认为叫它“粉粉花”是错误的,会刻意纠正孩子“这是杜鹃花”,我曾经看过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费曼的一段采访:他回忆道,在他童年时,别的小朋友向费曼炫耀自己知道某种鸟的名称。费曼爸爸听说后,带他到山里,指着一只鸟对儿子说:那是斯氏鸣禽。意大利人叫它“查图拉波替达”,中国人称它“春兰鹈”,葡萄牙文叫它“彭达波达”,日语是‘卡塔诺特克达”。现在你仅仅是知道了世界不同地区的人怎么称呼这只鸟,可还是一点也不懂得它。我们还是来仔细瞧瞧它在做什么吧——那才是真正重要的。

思考4:如何把自然带入教室?

我们的课程只能在室外展开吗?只有与泥巴打滚才算得上与自然联结吗?自然课程与生活不是割裂的。孩子们在食物中闻得到自然;嗅觉记忆比其他感官记忆更深刻,当孩子们明白农作物,是从土地中生产出来的,在成熟前的味道、成熟后的味道,以及不同烹饪方法的味道都是不一样的,加工前,有些闻起来很清新,有些闻起来很香甜,有些味道比较刺激,甚至臭臭的,但在烹饪加工的过程中,它尝起来却是另一种味道,让孩子们亲历一个食物经由播种到变成事物进入自己的身体,这也是自然教育。

我们的建构游戏的材料中摸得到自然;孩子们知道我们的清水积木是用木头做的,那我们为什么不用捡来的树叶树枝做一个桌面搭建呢?在那些长短不一,形状不规则,以及不同触感的树枝里,也许搭建起的更有趣,孩子们的搭建经验一定更为深刻,孩子的精细动作也得到了发展。

作为老师,很多时候我们不在意的事情却是孩子们在意的,比如孩子们种的盆栽枯萎了凋谢了,孩子会难过,植物会不会难过?它会疼吗?我鼓励老师和孩子一起深入的讨论在课程中真实发生的事情,很多时候有趣的观点常在讨论中产生。而生活告诉我孩子们不需要答案,他们需要的是追寻答案的动力,这才是给予他们成长的养分。这是我老师们一起思考班本课程的时候所强调的重点。

思考5:作为老师我们了解土地吗?

作为乡村教师,我们如果不了解土地,不了解自然,我们如何为孩子提供支架,在与孩子们观察动植物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和孩子共读一些书,让我们的思考有方向,如:《与孩子共享自然》约瑟夫.克奈尔50个自然体验的游戏活动,提高自然意识的最佳户外活动指南;《DK博物大百科》图文结合了解动植物;《林间最后的小孩》讲透自然缺失症,以及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绘本《大自然的礼物》、《盘中餐》、《洒水壶爷爷》、《从一粒种子开始》、《一寸虫》等。

张雪门强调幼儿教育必须与儿童生活紧密结合,他重视幼儿直接经验的获得,以行动为中心是其幼儿园课程组织的重要原则,张雪门认为儿童的学习应注重儿童与真实环境的交互。所以我们尽可能挖掘整个园所的环境资源,结合特色活动,构建有质量的班本课程,使得师幼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