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程特色建设模式创新研究与探索——以《餐饮空间设计》课程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4
/ 2

优质课程特色建设模式创新研究与探索——以《餐饮空间设计》课程为例

王兆丽

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1

摘要:立足于课程建设,针对民办本科院校课程建设资源不足,建设理念模糊,建设体系不系统,缺乏建设标准、建设措施不得力等问题进行研究,以《餐饮空间设计》课程为例,开展特色课程建设,深入推进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餐饮空间设计课程建设的创新研究与探索,培养环境设计相关行业领域优秀应用型人才。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优质课程特色建设成为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依据环境设计专业立足龙江服务全国,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培养目标要求,需要专业培养出大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但在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问题上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教学体系以适应市场发展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在设计类的课程中仍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及模式,虽有部分改革形式,但仍不完善,常出现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匹配,教学文件相互割裂,课程建设无特色等问题。培养的人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一方面社会招不到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院校毕业生出现就业难,这严重影响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如何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改革,特别是在课程特色层面的改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也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一、总体框架

以《餐饮空间设计》课程为例,深入推进在课程思政背景下优质课程特色建设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分析当前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注重其专业性与现实性的构建、改革并构建具备可行性和持续性的课程特色模式,提出相应的创新策略。从确定研究内容、制定研究计划、具体实施研究过程、研究结果及期反馈四个方面着手。

二、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分别从建设理念、建设目标、建设原则、建设体系、建设机制及建设期限六个方面着手。

1.改革课程特色建设理念

(1)采用直观分层渐进教学法,课程按知识领域进行分层教学,实践项目由浅入深渐进展开;有区别地分层对待具有不同学习可能性的学生,减少学习分化,使差异显著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做到“因材、因需、因时施教”,探索“实践”与“教学研创”联动机制,着力提升师生专业品质、人文情怀、激发兴趣,提高创新创造热情。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在竞赛中检验学习成果。

(2)推动“学生中心”、“教材中心”、“项目中心”三中心的教学模式创新,充分落实“科研反哺教学、教学促进科研”的理念,加强科研成果及时进课堂。推进实践与理论教学的融合,加强线上教学资源建设,从教学形式、内容、方法、评价手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创新与探索,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3)“以案例为核心”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校企联合,利用校企合作基地、产业学院开展以“项目为基础”的调研、小组讨论、实验、情景模拟教学等优化教学手段。采取横、纵三阶段+1模式(课前、课中、课后/理论课、实践课、实习课/第二课堂),学生通过学习形成自己的知识链条,在实践中将知识链条应用到设计中。

2.确立课程特色建设五化目标

以《餐饮空间设计》课程为例,提出课程特色五化建设目标即“课程内容综合化、课程案例特色化、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评价多元化、教学人员结构化”。并进一步明确课程各要素建设目标,满足课程特色建设标准的需要。

3.提出课程特色建设四原则

1)“三中心”的教学模式创新原则

紧扣时代要求,学生中心以“学生自治”为主,体现“学生主体、主动学习、自由探索、健康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教材中心构建具有特色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库,不仅为使用该教材的师生提供包括教学大纲、教案、课件、作业等一般性教学资源,还提供包括案例、阅读资料、视频讲解、案例赏析、课外实训平台等具有实践性和探究性的教学资源;项目中心根据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需要,适时进行理论教学,建立起基于项目教学的教材体例的新模式。

2引领与适应相结合原则

课程建设中充分考虑适应的同时,发挥校、企、行业的引领作用,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开展“请进来+走出去+自我营造”教学模式。

(3)规范建设与特色发展相结合原则

在保证规范建设基础上,突出打造课程特色,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为原则。

(4)微观课程独立化、中观与宏观课程模块化原则

充分开展“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项目教学”,并将其应用到综合教学改革之中,课程内容避免重复,保持其相对独立性,同时促进交叉与渗透,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1. 建立课程特色建设体系

在课程建设理念、目标与原则指导下,创建课程建设“四维一体”特色体系。

  1. 双向课程建设方法与多元监管机制

课程中形成“自上而下引领走”和“自下而上竞争走”的课程形式,完善课程建设的质量管理。

  1. 实施课程建设期限制形成课程特色的动态发展

每1年为一个建设周期,新一轮建设周期必须提升建设目标,修订教学内容,补充教学案例,以促进课程特色建设动态发展,拓展课程特色资源并实现共享与应用。

三、结语

通过以上改革,推进环境设计专业课程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课程资源由碎片化、零星化向规范化、整体化发展,建立课程共享机制,带动专业课程特色建设思路及专业精品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成果化应用在课程体系建设中,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满足市场需求;推进课程的综合化建设,餐饮空间设计与展陈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等课程达到融合,具有综合性,扩宽了餐饮空间设计思路,开拓学生设计思维;从课程延伸到专业,校企联动,根据市场需求培养优秀应用型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志.探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4,(17)

[2]杨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案例研究[D].广西大学,2014

[3]王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的融合途径与策略:以高等院校“室内设计”课程为例2021(5)

[4]王纪平. 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实践研究: 以《环境设计原理》课程为例[ J ] . 绿色科技, 2019, 10( 19) : 263- 265

[5]蔡莎莎.环境设计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研究普[J].美术教育研究,2018( 18) : 74-75

[6]邹思婕.项目式教学法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智库时代,2019( 45) : 212+220

[7]杨俊.层次性、模块化、浸入式—构建系统融合的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南京财经大学 2020(6)

[8]张 慧.基于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以《室内设计原理》课程为例,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1

[9]尹 妮.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的探究—以环境设计专业为例,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 2021

[10]刘 晨.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探索—以环境设计专业空间搭建课程教学为例,西安欧亚学院 2021

作者简介:

王兆丽,1977.02,性别:女   民族:汉,黑龙江省五常市,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