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预性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患者中对预防其出现低体温现象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4
/ 2

干预性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患者中对预防其出现低体温现象的效果

王槐燕,张晓娟,杜丽

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五集团军医院麻醉科,671003

【摘要】目的 观察干预性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患者中对预防其出现低体温现象的效果。方法 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将本院2021年8月—2022年8月中收治的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其中给予传统护理的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干预性护理,对比两组体温变化情况与手术指标。结果 经护理,观察组体温变化情况更稳定,临床手术指标改善情况更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干预性护理,应用到手术室患者中,可以预防低体温的发生,降低手术中的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存在推广价值。

【关键词】干预性护理;手术室;低体温

低体温主要是指机体的中心体温低于36℃,这种不良情况通常发生在外科手术过程中,若不及时干预会降低手术的效果,并且还会减缓麻醉药物效果,影响代谢,降低凝血功能[1]。基于此,在患者的手术过程中,要制定健全的应对低体温措施,通过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保障手术进行的安全性,减少出血量,避免在手术中出现其他意外情况。因此,本研究选择70例手术患者,并对其进行了干预性护理,分析了患者的体温变化情况以及临床指标,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将2021年8月—2022年8月中收治的70例患者,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男与女人数比为17:18;年龄区间24-64岁,平均年龄为(43.47±2.62)岁。观察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在23-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05±2.25)岁。两组上述基线资料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比较价值。入选标准:患者意志清醒,可以正常交流;不存在严重性的精神疾病者;对本次研究知晓且同意。排除标准:自身存在严重心、肾等严重慢性疾病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不完善,依从性不高。

1.2方法

1.2.1对照组

此组进行常规护理,要全面监测手术室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常规性的体位指导,评估患者的手术耐受性评估,并且还需要注意对术后并发症的有效预防。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对此患者进行干预性护理,相关操作如下:

(1)术前干预:护士要在手术前对病人进行有目的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以减轻病人的紧张、不安等不良情绪,降低微循环,从而降低术后低温度的发生率。术后约60分钟最好给病人穿戴保暖弹性袜,以加快肢体的血液流通,减少患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并能有效防止低体温。术前30 min,护士先对手术室内的空气进行加热,把室内的温度调节到25-28℃,做好术前的预备工作后,把室内的室温调整到24℃,预防低温。此外,将搬运病人到手术室的时候,要对其身体进行覆盖。

(2)术中干预:护士为病人准备好上、下两层的被单,颈部修剪为 U形,以避开病人肩膀的暴露;提前在手术台上铺上一层循环水,对病人的身体进行升温,如果手术时间长,单纯的电热毯作用效果不显著,需要在病人的身上加上一个充气的保温毯来保持病人的温度稳定,如果有需要,可以为病人配备一个加热的身体位置垫。另外,实行腹腔内保温,对静脉输液等溶液进行适当加热,输入时,把库血放在35~37℃的水浴盒里10分钟[2]。此温度下,血液的组成不会出现显著的改变,可以防止出现低体温,但是液体加热的温度不能高于41℃,并且生理盐水等冲洗液也要适当加热,防止手术中出现低体温。腹腔镜下,可以将CO2加热到37℃,减少围术期低温及术后出现的寒战。护士也可以对呼吸器进行加热,从而防止病人的呼吸道发热,导致身体的局部体温不断降低[3]

(3)术后干预:运输病人的过程中,其保暖工作与手术前一样,并且术后护士要密切监视病人的体温和房间温度,并对其体温进行实时监测,适时地补充水和钠,保持病人体内水和钠的平衡性,定时为其提供氧气和保暖护理。此外,手术后还需要按照液体的性质,适当加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维生素和青霉素等不宜加热的药品,不需要进行特别的加温处理。

1.3观察指标

1.3.1 观察以及记录两组患者的体温变化情况,包括术前、术后 30min、术后60min、术后 90min以及完成手术时的体温情况,如果体温 <36℃ ,一般判定为低温。

1.3.2分析与评估两组的手术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信息,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以(x-±s)、[n(%)]表示,行t检验与χ2 检验,P<0.05时有统计学价值。

2  结

2.1比对两组患者术后体温变化情况

分析发现,术后不同时间段,患者体温变化情况更稳定,无低体温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体温变化情况比较 [n±s)]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 30min

术后60min

术后 90min

完成手术时

观察组

35

36.71±0.41

36.27±0.21

36.75±0.15

36.91±0.23

36.59±0.27

对照组

35

36.82±0.22

35.24±0.18

34.33±0.21

35.66±0.39

35.25±0.39

t

/

1.399

22.031

55.477

16.333

16.713

P

/

0.167

0.000

0.000

0.000

0.000

2.2比对两组手术指标

护理后,观察组手术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

表2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n±s)]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

观察组

35

234.33±57.31

5.22±1.32

对照组

35

303.55±55.32

7.41±1.32

t

/

5.141

6.940

P

/

0.000

0.000

3  讨

体温是评估机体正常运行的关键生理指标之一,除了疾病等因素会导致患者的体温下降,环境因素、术中保温措施不当以及大量地输血、输液等都可能导致身体温度的变化。尤其是在外科手术中,患者的身体温度过高是非常危险的,剧烈的温度起伏会导致神经系统分泌儿茶酚胺、糖皮质激素等激素[4],导致围术期应激指标增高,对病人的心跳、呼吸以及麻醉苏醒等造成不良的后果。基于此,需要对手术室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预防低体温的发生[5]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体温更稳定,并没有出现低体温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在手术指标改善上,观察组也优于对照组。所以说在手术患者的全过程中,进行干预性护理,可以通过术前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等,减轻病人的消极情绪,从而防止由于心理压力而引起的身体压力,避免对患者身体的微循环造成影响。术前对手术室环境温度进行预热,术中合理保温,持续控温毛毯,让病人在术中保持较高的温度,防止术中出现低温度[6]。术前心理干预,还能够预防由于病人主观不利的原因而引起的寒战,从而减少发生低体温的概率。在术前积极的准备,术中细心地护理,还可以为患者创造一个合适的手术条件,并对输液、灌洗液进行预冷,以减少热量的传递,进而不断降低手术室低体温的发生率。

综上,对手术室患者,进行干预性护理干预,能够在改善手术指标的同时,预防低体温的发生,确保手术的安全进行。

参考文献

[1]曾小玲. 健侧下肢复合保温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效果[J]. 中国乡村医药, 2023, 30(14): 6-8.

[2]李朗仪, 何水滢, 刘娟.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室低体温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策略[J]. 齐鲁护理杂志, 2023, 29(10): 55-58.

[3]李娟, 杨茸. 手术室干预性护理对胆囊切除手术后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 血栓与止血学, 2021, 27(1): 157-158.

[4]许娟. 施行干预性护理预防手术室患者低体温的效果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 33 (21): 3650-3652.

[5]陈涌, 张传玲, 吴美华. 手术室干预性护理对腹腔镜糖尿病胃肠手术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J]. 糖尿病新世界, 2020, 23(5):156-157.

[6]王珍. 探讨干预性护理在手术室患者低体温中的预防价值[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 18(5):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