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提高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高风险患者标准预防执行率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4
/ 2

品管圈在提高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高风险患者标准预防执行率中的应用效果

宋润东

辽宁省肿瘤医院  辽宁沈阳  110000

【摘要】目的 分析品管圈在提高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高风险患者标准预防执行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未实施品管圈本院收治的25例静脉血栓栓塞症高风险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实施品管圈后本院收治的25例静脉血栓栓塞症高风险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衡量指标及品管圈成员综合素质评分。结果 管理后标准预防执行率、风险评估主动性率及VTE相关知识知晓率均高于管理前;管理后品管圈成员综合素质评分明显高于管理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的应用,可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养,促进操作流程的规范化以及预防措施的切实落实,从而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确保患者得到更好地治疗,以加快康复进程。

【关键词】品管圈;静脉血栓栓塞症高风险患者;标准预防;应用效果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指深静脉有血栓形成或肺动脉存在栓塞,从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不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甚至会构成生命威胁。因此,应对高风险患者加强预防和治疗,以避免VTE的发生。研究发现[1],品管圈对降低VTE风险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针对高风险患者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VTE发生率。通过研究分析品管圈在提高静脉血栓栓塞症高风险患者标准预防执行率中的应用效果,可以为临床预防VTE提供重要信息,促进预防措施的改进与优化,致力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汇总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未实施品管圈本院收治的25例静脉血栓栓塞症高风险患者作为对照组,男女比例13:12,年龄范围39-68岁,年龄均值(53.38±3.68)岁;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实施品管圈后本院收治的25例静脉血栓栓塞症高风险患者作为观察组,男女比例17:8,年龄范围37-69岁,年龄均值(53.52±3.75)岁。对比本次研究患者的一般资料,结果均显示为P>0.05,表明此次研究患者均符合对照试验。

纳入标准:Padua深静脉血栓风险评分≥4分或Autar深静脉血栓风险评分≥11分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语言表达不清楚或有认知障碍者;无法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1)成立品管圈专门小组。小组成员主要负责相关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以了解诱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和规范操作流程。(2)明确VTE高风险患者。对VTE的风险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卧床时间、年龄、术后等,以明确VTE高风险患者。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了解是否按照规范的预防措施进行操作,从中找出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并明确改进方向。(3)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和教育。通过定期组织相关医务人员参加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包括抗凝药物正确使用方法、操作规范等,提高医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促使其积极主动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帮助患者预防VTE的发生。(4)完善评估和反馈机制。为了保证提高标准预防执行率,降低高风险患者VTE发生率,需根据预防执行情况,制定一系列的质量指标和监测措施,对执行率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改进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致力为高风险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避免VTE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1)比较管理前后衡量指标;(2)比较管理前后品管圈成员综合素质评分。采用调查问卷形式,指导患者从积极性、责任感、风险评估能力、沟通能力、凝聚力、品管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七个方面,对品管圈成员综合素质进行评分,每项总分为10分,分值与综合素质呈正比。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2.0软件对比数据。(±s)为计量方式,检验值为t;n(%)为计数方式,以X2检验。P<0.05,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管理前后衡量指标比较

管理后标准预防执行率、风险评估主动性率及VTE相关知识知晓率均高于管理前(P<0.05),见表1。

表 1 管理前后衡量指标比较[n(%)]

组别

例数

标准预防执行率

风险评估主动性率

VTE相关知识知晓率

管理前

25

64.00%(16/25)

56.00%(14/25)

72.00%(18/25)

管理后

25

100.00%(25/25)

92.00%(23/25)

100.00%(25/25)

t

10.976

8.420

8.140

P

0.001

0.004

0.004

2.2 管理前后品管圈成员综合素质评分比较

管理后品管圈成员综合素质评分明显高于管理前(P<0.05),见表2。

表2 管理前后品管圈成员综合素质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积极性

责任感

风险评估能力

沟通能力

凝聚力

品管圈运用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

管理前

25

5.36±1.13

5.02±1.22

4.87±1.15

4.95±1.34

5.11±1.38

5.07±1.26

4.89±1.66

管理后

25

7.67±2.28

7.49±2.33

7.19±2.41

7.28±2.66

7.51±2.27

7.66±2.19

7.53±2.14

t

4.539

4.696

4.344

3.911

4.517

5.125

4.874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VTE一种病情较为严重的   循环系统疾病,以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等表现为主,可诱发严重并发症,具有高死亡率特点。因此,对于高风险患者应加强预防和治疗,以降低VTE发生率,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品管圈是一种用于评估和改善医疗流程的工具,能够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在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管理中的作用不可小觑[2]。品管圈小组成员通常是由临床实践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组成,可保证静脉血栓栓塞症相关数据收集的准确性,从而对高风险患者进行准确识别,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VTE的发生。

在本研究中,实施品管圈后,医务人员的标准预防执行率、风险评估主动性率以及VTE相关知识知晓率均获得了显著提高。分析原因,品管圈拥有一套成熟、完善的监督反馈机制,为医务人员执行预防措施提供了具体流程,不仅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执行效率,而且还能够确保每一项环节操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通过对预防措施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执行中的问题并加以改进,确保预防措施的切实落实。不仅如此,品管圈强调操作流程的长效性,通过定期分析操作流程,识别潜在风险,对不足之处加以优化和改进,最大程度减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3]。另外,实施品管圈后,品管圈成员综合素质评分。品管圈重视医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机会,帮助医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专业的医疗服务,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综上,品管圈的应用,可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养,促进操作流程的规范化以及预防措施的切实落实,从而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确保患者得到更好地治疗,以加快康复进程。

【参考文献】

[1]李春严, 吴丽花, 吴玲玲, 鄞曼钿, 严阳刚. 品管圈活动在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患者出血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效果[J].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 9 (1): 108-112.

[2]张立平, 刘洋, 朱文勇. 品管圈在提高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患者预防措施医嘱下达完整率中的应用[J]. 现代医药卫生, 2022, 38 (19): 3402-3405.

[3]张运霞, 张欢欢, 刘洁, 梁丹丹, 张艳. 品管圈在提高VTE高风险患者标准预防执行率中的作用[J].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40 (5): 345-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