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机器人辅助下股骨头钻孔减压植骨手术配合及护理难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5
/ 2

骨科机器人辅助下股骨头钻孔减压植骨手术配合及护理难点

姜攀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摘 要]目的:分析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下股骨头钻孔减压植骨手术配合及护理难点。方法:对21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回顾,时间范围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之间,所有患者均采用骨科机器人辅助下股骨头钻孔减压植骨手术。分析在整体治疗过程中的护理难点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结果:21例患者成功完成手术治疗,达到100%的导航精确率,同时患者出血量相对较少,患者满意度有所提升。结论机器人辅助下股骨头钻孔减压植骨手术的护理难点存在于手术过程的各个环节,对机器人系统的熟练操作、手术体位的专业摆放和细致护理、手术间布局的合理规划等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骨科机器人;植骨手术;机器人辅助; 股骨头坏死;护理难点

股骨头坏死是骨科常见的难治性疾病, 股骨头钻孔减压(即髓芯减压)术是一种有效的保髋治疗方式,其机制是通过钻孔降低股骨头内部的压力,有效去除坏死骨, 从而改善股骨头内坏死区域的血液供应,以利于坏死区域的修复及新生骨的长入[1]。 近年来,机器人辅助下骨科手术“微创、精准、低辐射”的优点在临床应用中逐渐得到广泛认识。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是一种基于术中获取的3D 影像进行手术空间映射和手术路径规划的定位系统,具有主动定位和人机协同运动功能, 通过结合医生拖动的粗定位和机器人导航定位的精确定位, 实现安全、准确的术中定位[2]。我院骨科机器人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外科手术导航机器人。我院运用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辅助下完成股骨头钻孔减压植骨手术21 例,现将手术护理配合及护理难点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对21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回顾,时间范围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之间,患者年龄范围在15-62岁之间,其中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12例。均依据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标准。

1.2 治疗方法

21 例患者均在牵引体位下用骨科机器人辅助完成手术,系统通过采集骨盆3D 影像资料并传输至机器人主机,术者在主机上规划手术路径,机械臂根据规划好的方向和进针点将导向器自动运行至皮肤表面,术者置入导针套筒,于进针点切长约1 cm 切口,导针钻入3.0~4.0 cm,C 型臂机透视验证方向正确后,再沿导针方向钻入直径10 mm的空心钻头至股骨头骨皮质以下,长柄刮匙辅助清理病灶并植骨。

1.3 治疗转归

21 例手术均能精确导航到病灶位置,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1 例术后出现会阴部皮肤严重压痕,术后6 h 恢复正常。本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 手术时长 (60±25)min, 与以往手术时长(110±15)min 相比优势明显。手术只需1 个1 cm 的切口即可完成,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2 手术配合

2.1 术前准备

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是近年来新兴的手术辅助设备,目前尚未全面普及。其仪器设备及工具新颖、精细,使用方法特殊,手术执行者和手术室护士均需接受系统培训, 理论与操作考核通过者方可参与手术。 术前访视着重评估患者四肢的活动度,本组患者在术前已有疼痛、活动受限等不良感受,其中1 例患者诊断为双侧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活动受限。术前评估的目的在于选择和准备体位摆放用物。

2.2 术中配合

2.2.1 巡回护士配合

在患者健侧上肢建立静脉通路,全身麻醉插管后留置导尿管,于骶尾部和会阴部粘贴泡沫敷料,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共同摆放牵引体位, 调节手术床高度至适合C 型臂机进行3D 扫描的高度[3]。及时供应台上物品,协助器械护士安装机器人示踪器和无菌保护套。消毒铺巾后将机械臂移动至患侧靠近床头,锁紧底座。

2.2.2 器械护士配合

充分准备器械及物品, 确认机器人专用工具编号与主机上选择的编号一致,检查患者示踪器和机器人示踪器上导航球有无刮花、破损,在巡回护士协助下安装机械臂。2.0 mm 克氏针连接电钻递给术者,用于固定患者示踪器固定夹,将患者示踪器安装在固定夹上并确保牢固、 避免晃动, 以免影响机器人空间识别。 协助术者移动机械臂,将标尺移至患侧股骨头正上方并平行贴近皮肤。

3 护理难点分析及对策

3.1 机器人系统使用的难点

机器人系统价格昂贵,工作程序复杂,结构精密,任何步骤失误都可能导致机器人停机或导航失败。

3.1.1 C 型臂机进行3D 扫描操作难点

此术式对C 型臂机操作较多,其运行需要较大的空间。另外,C型臂机摆放位置、手术床的高度对能否顺利进行3D扫描操作均有影响,有可能需要多次调试后才能成功。

对策:(1)巡回护士需熟悉C 型臂机性能,能在2D 与3D 模式之间熟练切换。 C 型臂机必须在3D模式下自动运行至初始位,不可手动进行调节,进行骨盆正位及侧位摄片时调至2D 模式。C 型臂机运行前将无影灯移至其运行范围外,以防在进行3D 扫描时发生碰撞并避免遮挡机器人系统之间红外线传导路径。(2)调节手术床至C 型臂机初始位状态下能透视骨盆侧位片的高度,将机器垂直推入术野。确保正、侧位片中标尺的5 个标记点均能清楚显现。本组患者5 例侧位片、2 例正位片未能将标尺的标记点全部摄入,原因总结为对C 型臂机拍摄范围的估计不足、 标尺放置位置偏移及手术床高度不够,经调整手术床高度和标尺位置后顺利进行。(3)C 型臂机碰撞测试结束后,提醒麻醉医生将潮气量调至≤6 mL/kg,呼气末P(CO

2)维持在35~45mmHg[4](1 mmHg=0.133 kPa),保持麻醉深度平稳,尽量减少患者呼吸对扫描影像精度的影响,降低误差值。1 例患者在3D 影像扫描过程中麻醉深度变浅,出现躁动、呛咳,导致误差过大,影像无法使用。经重新加深麻醉后,再次扫描获取影像资料。

3.1.2 导航操作的难点 (1)患者示踪器安装在患侧髂前上棘,3D 影像扫描开始直至导航结束前,绝对不可触碰,护士和手术医生均需特别注意,一旦触碰将影响机器人空间识别, 造成导航精度下降甚至导航错误。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触碰患者示踪器则必须重新进行3D 影像扫描、传输3D 影像资料,重新进行路径规划。(2)机械臂选择正确的展位(左展位或右展位)、合适的导向器及其与手术预设切口的距离,避免超出运行范围或过度旋转而将导致“超限”停机,影响手术进程。

对策:(1)在培训学习及3D 扫描开始前强化患者示踪器“安装后不可触碰”的意识,手术参与者相互提醒、认真执行,患者示踪器周围的所有操作都必须谨慎。 此项操作没有明确的标准,只能强化意识、吸取教训,形成心理警戒并认真执行。(2)在选择导向器时可选择系统推荐的导向器,但必须注意模拟运行时机械臂是否过度旋转或者运行超出范围,如出现旋转过度、运行范围过大等现象则更换导向器或调整机械臂展位后重新模拟运行。2 例调整机械臂底座的位置,使其外移、与手术床成约45°角放置,手动恢复后能正确执行导航。与工程师充分沟通后分析,原因可能为移动械臂底座位置、与手术床成角放置可使机械臂运行范围变小并有利于NDI 红外相机的信号识别。

参考文献

[1]潘艳芳,梁建华,凌武胆.骨科机器人辅助下股骨头钻孔减压植骨手术配合及护理难点[J].护理学报,2022,(第23期).

[2]李辉,张堃,郝阳泉,等.机器人辅助髓芯减压植骨治疗ARCO Ⅱ期股骨头坏死[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3,(第4期).

[3]陆吉利,华树良,胡国芳,梁俊卿,邵先念.机器人辅助下微创病灶清除减压植骨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J].医学美学美容,2020,(第19期).

[4]徐博媛,谭彩姬,朱顺,等.悬吊式袖套在股骨粗隆PFNA 手术体位摆放中的应用效果[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9,35(5):96-97;111.

[5]王雅楠,哈斯其其格.自制护理约束工具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评价与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2018,5(70):118.

[6]王辉,丁鹏勋,任天尧,等.1 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胰体尾脾切除联合左肾部分切除的护理[J].护理学报,2021,21(10):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