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问题教学法落实高中地理课堂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河流地貌的发育-以黄河三角洲育教学设计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5
/ 2

运用问题教学法落实高中地理课堂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河流地貌的发育-以黄河三角洲育教学设计为例

蔡莹莹

河南省平顶山第一中学   467000

摘要:高考内容改革倡导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技技术进步、生活生产实际等创设情境。考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把课本知识与具体真实的世界联系起来,运用问题教学法提升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以“黄河三角洲的发育”为例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完成开放性和探究性的任务,发现问题,找出新规律,得出新结论,以更好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黄河三角洲的发育; 地理实践力

一:地理实践力与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出发,科学地设计问题,巧妙地提出问题,通过师生互动,启发学生敢于和善于提问,理论联系实际,围绕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解决学生认识上的错误和模糊观点,然后得出正确结论【1】

传统的超前教育、过度教育等现象加剧了应试教育中死记硬背的刷题与唯分数论的倾向,导致学生高分低能的教育困境。无法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取得理想的成效,无法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问题教学法推动中小学教育实践的创新发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勇毅果敢、责任担当、自主决策的意志品质和人格特质,倡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倡导高阶思维能力的全方位提升,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造拔尖创新人才。【2】         

二:课程标准和学情分析

通过野外观察或利用视频、图像,识别河流地貌类型,说明其景观特点。

河流地貌的发育与学生的日常结合的比较紧密,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对于解决河流地貌的动态发育有一定的帮助,利用问题探究法能很好的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地理实践力。

三:教学设计:

复习回顾:

大河之洲 视频导入 33秒

探究一: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浪淘沙》黄河三角洲形成原因

IMG_257

1在黄土高原上,黄土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相对较低,千沟万壑,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导致其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输送到黄河。其中,每年黄河经河口入海的泥沙约有12亿吨,输沙量巨大。                     2黄河入海口底部坡度较小,流速较慢。                                     3而且入海口外的海滨区水较浅,波浪和潮流的侵蚀、搬运作用弱,黄河入海的泥沙中约有40%在河口附近沉积。受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黄河三角洲发育典型,并且迅速向海洋扩展。

探究二:三角洲的形成原因

①入海口附近河段的输沙量大,为流水沉积提供物质保障。

②入海口附近河段底部坡度小及海水顶托作用强,利于降低河流速度,促进河流泥沙沉积。

③沿海波浪和潮流的侵蚀、搬运作用弱,与河流泥沙沉积对抗作用弱,有利于三角洲的发育。

小试牛刀:刚果河入海口没有三角洲原因(奥维展示刚果河流域)

一,刚果河入海的泥沙量较少。(在刚果河流域中,大多数地区全年高温多雨,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较高,流域输送到河流的泥沙量较少;该流域中的刚果盆地所占流域面积比重大,刚果盆地大部分地区地势相对平坦,水土流失较轻微,而且境内多数河段落差小、水流速度较慢,利于河流泥沙就地沉积,从而,可输送到下游入海口的泥沙量很少)

二,入海口附近,地势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泥沙不易沉积。

三,沿岸洋流流动,携沙能力强。

四:地壳下沉,三角洲未出露。

综上所述,刚果河入海口未能形成典型的三角洲。

过渡:我们刚刚分析了三角洲的形成原因,那它是一成不变的吗?他是怎样变化的,以黄河三角洲为例探讨一下吧。

1描述海岸线位置变化特征

海岸线向沿海方向推进

2海岸线位置变化的原因(三角洲面积变化)(自然+人文)

自然原因:河流改道或大海泥沙减少,海平面上升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海岸线的变化。

人为原因:拦河坝的建造、滩涂围垦、大量开采海滩沙等因素也在引发海岸线的变化

3海岸线推进速度有什么特征?

先快后慢

升华:且看明朝大将潘季驯束水攻沙工程之浩瀚,却你难见成效,而如今黄土也绽放盎然绿意。同学们这绝美青山图,更待你们的擎画,愿同学们皆能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不负山河不负国。

探究四:黄河三角洲未来将如何演变

材料一:恒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由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冲积而成,大部分位于孟加拉国,小部分位于印度。这里人口稠密、农业发达,是南亚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材料二:

1)分析恒河三角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的原因。

2)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你认为恒河三角洲的面积将会扩大还是缩小?说明理由。

3)简述恒河三角洲农业发达的自然原因。

4)结合自然环境特征,推测该房屋采用“吊脚式”建筑的原因。

1)由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两条大河冲积而成,泥沙数量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河流流量大,带来泥沙多;地势低平,流速缓慢,泥沙易沉积;孟加拉湾海潮势力强,海水对河水顶托能力强。

2)扩大:全球变暖,河流上游(青藏高原)冰川融化,河流流量增大,带来泥沙增多;全球变暖,蒸发量加大,降水增多,河流流量增大,带来泥沙增多;全球变暖,农业热量条件增加,人们为了扩大耕地面积毁林开荒,水土流失加剧,带来泥沙增多。

缩小:全球变暖,蒸发加大,降水减少,河流流量减小,带来泥沙减少;全球变暖,植被生长旺盛,水土流失减弱,带来泥沙减少;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淹没部分三角洲。

3)位于三角洲,地形平坦;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河流冲积,土壤肥沃。

4)恒河三角洲,河网密布;雨季降水多且强度大;气温高,冰川融水量大,河流水位上升快;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受孟加拉湾风暴潮影响,海水易倒灌,导致河水泛滥,“吊脚式”建筑可以避免水患。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黄河三角洲地貌的发育为线索,深入挖掘河流地貌的动态发育,在授课时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更直观感受其变化,以问题探究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地理实践力。但因时间有限,无法展讨论世界上其他大江大河地貌的发育过程。

参考文献:【1】【2】均来自于高考政策与命题解读(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