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流水养殖金鳟的生态习性与病害防治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5
/ 2

保山市流水养殖金鳟的生态习性与病害防治探究

陈璟

云南 保山市水产工作站  邮编678000

摘 要:为提高金鳟养殖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通过研究金鳟的生活、生长、摄食、繁殖等习性,分析养殖管理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为广大养殖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金鳟;生态;习性;病害;防治

保山市位于云南省西部,处于西南季风区,又受复杂地形地貌的影响,气候类型多样、立体气候明显,造就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保山自然条件也适宜多种农作物和养殖动物生长,保山渔业也因此呈现出自己的特色,如干热河谷地区的罗非鱼、常规鱼,以及境内的冷凉水环境的冷水鱼产业等。金鳟、虹鳟、鲟鱼是保山市主要养殖的冷水鱼品种。金鳟因其体色鲜艳、肉质鲜美、易于养殖广受养殖和消费者喜爱。但是,金鳟的养殖同样面临一些问题。由于金鳟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养殖过程受温度、水质等条件影响大。此外,金鳟的抗病能力较差,容易感染疾病,这也增加了养殖的风险和成本。通过研究金鳟的生态习性,提出常规疾病防治措施、饲料配方、水质管理、疾病防治等方面的技术建议,为养殖户提高养殖效益提供参考。

1.金鳟的生态习性

1.1生活习性

金鳟属鲑形目鲑科太平洋鲑属动物,由虹鳟的变种而来,是冷水性鱼类,既能在池塘中养殖,也能在水库、湖泊和河川中放养。目前,我市金鳟以流水养殖为主,主要分布在隆阳区、龙陵县、腾冲市。

1.2摄食习性

金鳟是肉食性鱼类,水库、湖泊、河川等水体中养殖的金鳟能够摄食水生昆虫、陆生落水昆虫、小型鱼类、虾类等。养殖金鳟目前以投喂专用饲料为主。

1.3 生长习性

金鳟的生长速度受到环境、食物供应和遗传因素的影响。在较冷的水域中,它们的生长速度会相对较慢,但体型通常更大。金鳟最适生长水温是12~18℃,超过或低于18℃生长越来越慢,超过22℃死亡率逐渐增高。

1.4繁殖习性

在水温12℃以上时,金鳟2年即可性成熟。金鳟的性腺发育、成熟、受精、胚胎发育及稚鱼孵化的受水温影响大。金鳟的繁殖季节通常在当年的11月至次年2月。

2.保山市金鳟养殖现状

根据统计资料,2022年,保山市水产养殖面积15.89万亩;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9.07万亩;水产品养殖产量2.82万吨,其中以鲟鱼、虹鳟、金鳟为代表的冷水鱼养殖产量占1.5%以上。由于这些鱼类以流水养殖为主,商品鱼具有生态、健康的特性,且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备受消费者青睐。然而,保山市的金鳟养殖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一是养殖以流水养殖为主,受水源条件影响大,产量、规模在一定条件上受到限制。二是养殖技术和设备有差距,养殖过程中存在病害频发、死亡率高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养殖效益,也给金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隐患。三是市场开拓不足,保山市的金鳟养殖规仍以初级产品形式销售,缺乏深加工和品牌建设。这使得产品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投入不多。

3.金鳟养殖病害发生的原因

3.1 水质影响

水环境是影响养殖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影响水质的因素有两个,一是雨水、洪水等自然影响,二是养殖投入品产生的废物。如果水质不好,如水中含有过多的泥沙、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物质,或者水温、pH 值等参数不合适,都会影响金鳟的生长和健康,导致病害的发生。

3.2 病原体感染

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是金鳟养殖病害发生的直接原因。病原体可以通过水体、鱼体、食物以及其他水生生物等途径传播,导致的疾病对鱼危害很大,有的甚至造成严重减产。

3.3体质问题

鱼的体质好、活力足能够提高防病能力,在养殖过程中,由于饲料质量不好,或者投喂不当,或者疾病预防不足等问题,都会导致鱼的体质下降,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不足,导致病害经常性发生。

3.4养殖管理不当

金鳟的养殖管理是一个科学技术和经验积累的过程,有的养殖户养殖依赖个人经验过多,造成管理不当也是金鳟养殖病害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养殖密度过高,不及时清理残饵和粪便,不定期换水,不定期消毒杀虫,鱼发生病害不隔离治疗等。

4.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4.1水霉病防治

水霉病是金鳟养殖中常见的真菌性疾病,感染后鱼体出现灰白色棉絮状菌丝,影响鱼的正常游动和摄食。防治水霉病首先要及时捞出病鱼隔离治疗,采用食盐和小苏打1:1泼洒水体治疗。其次,使用适量硫酸铜或高锰酸钾等消毒剂定期对水体消毒,以防止水霉病菌的滋生。

4.2细菌性疾病防治

细菌性疾病的是金鳟养殖的常见疾病和主要危害疾病,常见的细菌性疾病包括烂鳃病、细菌性肠炎、赤皮病等。这些疾病的发生往往与水质恶化、鱼体抵抗力下降有关。因此,首先要保持水质的清洁和适宜的养殖密度。其次,要确保饲料质量,避免使用变质饲料。最后,定期投喂适量药饵预防,如大黄末、大黄五倍子散等,以预防细菌性肠炎的发生。

4.3寄生虫病防治

寄生虫病是金鳟养殖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包括原生动物寄生虫和蠕虫寄生虫等,常见的如小瓜虫病、车轮虫病、锚头蚤等。防治寄生虫病首先要定期检查鱼的生长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并治疗。其次,使用适量杀虫剂,如敌百虫等对养殖水体进行定期杀虫处理。此外,保持养殖环境卫生,及时清理残饵和粪便等废弃物,以减少寄生虫的滋生。

4.4病毒性疾病防治

病毒性疾病主要有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VHS)和传染性胰脏坏死病(IPN)等,病毒性疾病没有特效药,以预防为主。一是要引进正规产商的苗种,要确保检疫合格。二是加强养殖管理,保持水质清洁,科学合理投喂,控制养殖密度,定期对养殖场地、设备和工具进行消毒,投喂增强体力的药饵等。

4.5营养不良防治

营养不良是金鳟生态养殖中常常被忽视的问题。长时间的营养不良会导致金鳟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因此,保证金鳟的营养需求是病害防治的重要环节。首先,要根据金鳟的不同生长阶段和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饲料,确保营养均衡。其次,在食物中添加维生素药物增强抵抗力,如维生素C钠粉等。最后,要分级挑选饲养,避免个体差异大的鱼在同一池中饲养。

5.小结

   研究金鳟习性及了解其主要病害防治技术是确保金鳟健康生长的关键。养殖户应了解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采取综合防治技术,确保金鳟生长良好,提高养殖效益。同时,水产技术推广单位要加强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推动保山金鳟生态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丽, 李明华, 刘勇. (2019). 浅水金鳟幼苗病害防治研究进展[J]. 水产科学, 37(5), 1-6.

[2]张宏伟, 赵卫东, 王莉, et al. (2020). 浅水金鳟病害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 湖泊杂志, 34(1), 130-135.

[3]赵丽敏, 王新伟, 陈文芳, et al. (2021). 浅水金鳟病害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J]. 水产学报, 42(4), 649-657.

[4]杨秀琴, 杨林海, 孙雪梅, et al. (2022). 浅水金鳟病害防治技术及其应用前景探讨[J]. 湖泊杂志, 43(2), 107-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