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绿化工程中苗木栽植技术及其运用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6
/ 2

造林绿化工程中苗木栽植技术及其运用探究

林磊、陈陆、李赛男、唐恬静

镇江恒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212000

摘要:近年来,在我国的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城市区域也更加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景观绿化项目也逐渐成了一个热门话题。为使城市区域的生态环境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我国相关部门对城市区域的植树造林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苗木栽植是营林生产中的一项关键环节,苗木的栽植质量和成活率与栽植工艺有很大的关系。要确保造林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提高造林的成功率,必须对其施工工艺及使用状况进行详细地论述。本篇文章对造林绿化工程中苗木栽植技术及其运用进行分析,介绍了苗木栽植前的准备工作以及苗木栽植技术的运用,从而保障造林绿化工程的顺利开展,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造林绿化;苗木移栽;运用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加剧,各国包括我国在内都加大了植树造林的力度,以改善城市和农村的生态环境。在园林绿化工程中,苗木作为最基层的种植单元,其施工质量对于整个项目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苗木种植方法进行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以及在实际生产中的运用和改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推广价值。在实际生产中,对苗木种植方法的研究可以涉及从苗木选材、培育、运输到栽培等各个环节。同时,可以探索绿色环保的苗木种植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1]

一、苗木栽植前的准备工作

(一)科学选择育苗地

造林前的前期工作非常关键,必须对育苗的地点进行科学的选择。在对育苗地进行选址时,必须充分重视其土壤的肥力与排水能力,保证幼苗获得充足的营养,防止积水,是幼苗健康成长的关键。另外,日照对幼苗的成长也有很大的作用,所以一定要给幼苗提供足够的日照。此外,还必须有一个通风系统,使植物能够更好地完成对土壤中营养物质的吸收,促进幼苗的生长。

若选用盆栽中育苗,应选用透气性较好的盆土。透水性好的盆土能起到很好的排水作用,防止土壤中多余的水分残留而引起根系的腐烂。此外,土壤还要保持较好的持水性,以确保幼苗在旱季得到充足的供水。选用适宜的土壤,既能加速幼苗的生长发育,又能减轻后期的养护费用,保证幼苗的健康生长[2]

(二)苗木选择

为了保证苗木的健康生长,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幼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健全的幼苗一般都拥有一个比较完善的根系体系,并且在生长过程中没有明显的病害,这样才能使植物获得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另外,幼苗的叶子、茎也要表现出良好的状态,叶子要饱满翠绿,无枯黄或枯萎,主干挺直,无明显的伤疤或伤疤。

此外,在挑选幼苗的时候要注意不要选择太高或者太低的幼苗。植物高度过高,则表示植物长势太强,植物在定植后容易发生长势差或容易折枝;而太低的幼苗则因其生长条件所限,长势不够旺盛,从而阻碍其日后的生长发育。选用适当大小的幼苗,能使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能更好地适应生长过程中的各种环境条件,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

(三)苗木运输管理

在育苗期间要对幼苗的根部及叶子进行适当的保护,以免对幼苗产生不利影响。根系作为作物最重要的营养物质来源,因此需要轻柔地处理和包裹,确保其在输送时不被挤出或拉伸,从而不会对植物的正常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另外,为了保证植物的正常光合作用,叶子必须不被挤压,折叠或者撕裂。苗木在运送过程中,应尽可能地防止苗木长期处于高低温状态,以免因气温的改变而引起植物的损伤。温度升高会引起植物的水分损失和收缩,低温会引起低温胁迫,从而阻碍植物的正常生长。所以,在育苗期间,要注意适时、适当地实施,以最大限度地防止幼苗受到这种恶劣天气的伤害。在运送完毕后,应立即将苗木移栽至预定地点,以免苗木在运送过程中长期遭受挤压及损伤。适时移栽能使植物更早地适应新的环境,缩短移栽后的移栽休眠期,使苗木快速地回到正常的生长状态[3]

二、苗木栽植技术的运用

(一)对准备栽植的苗木进行预栽植处理

在进行预栽植处理过程中,通过对苗木根部的修整,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土壤环境,及时清除病虫害损伤部位,降低病虫害对植物的伤害;通过调节冠层结构,改善冠层内的光合速率,改善大气循环,增强其对外界的适应性,从而更好地促进植物的健康成长;治理有害生物可以降低有害生物的传染危险,防止其他作物受到伤害。对准备栽植的苗木进行精心的预植,使之能给植物更好的生长条件,使其更好地生长。因此,加强对根系修剪、树冠形态调控及病虫害防治等环节的重视,对改善造林后幼苗的成活率及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造林之前,要做好前期的前期工作,认真地做好造林工作,才能保证造林的顺利进行[4]

(二)苗木栽植时期的选择

选择适宜的苗木栽植时期是确保苗木顺利生长的关键。以春秋两季为适宜育苗期,春天的气候变暖,为苗木的生长发育和代谢、快速生根、健壮提供了充足的光照条件。而秋天温度适宜,可以让苗木在冬天来临前生根,为来年的成长打下良好的根基。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尽量避免在夏季或冬季这两个极端气候条件下进行苗木栽植。在夏季,气温较高,苗木水分蒸发过快,生长受限,甚至因缺水而枯死;而在冬天,气温较低,极易引起苗木受冻,甚至停止生长。所以,在造林初期,以春、秋两季为造林时间,可使造林地的适应能力与存活率达到最大,使造林后的幼苗得以健康、旺盛地生长。在育苗期间,应注意适时施肥、浇水及养护等技术,以保证苗木的健康成长。

(三)科学施肥

在育苗前,要全面地分析土壤中的营养成分,根据综合分析土壤的养分的结果,确定哪种养分的稀缺,从而进行合理的施肥,以增加苗木的存活率。在苗木移植成功以后,特别是在移植之前的1~2年,要经常进行肥料管理,保证营养供应足够,能够供应苗木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提高苗木的抗逆性,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在育苗期间,应注重育苗期间的协调与均衡,并对各营养元素及水的比例进行严格的调控。早春至叶片脱落期,施用有机肥,并在苗木生长的重要时期,合理增加氮、磷和钾等肥料。在八月份之后,要注意减少氮的用量,防止出现枝干过度生长,不能充分木质化,增强植物的抵抗力,确保苗木树枝可以顺利过冬[5]

(四)修剪苗木

由于苗种的生长习惯和要求各不相同,所以在实践中,苗木的修剪方式和数量的确是要因地制宜的。另外,对苗木的修剪还受到运输方式、种植环境、天气等多种因子的制约,是修剪时要综合考虑的。由于落叶树木的生长速率比较高,对于树叶提供的环保效益很小,所以在生产上更加重视经济效益。但在景观中,简单堆积植物会使人感到单调乏味,缺少新意。此外,某些景观的题材相似也会造成景观种类的单一,这不利于建筑的发展与创新,缺少创意和观念的园林景观是不能领导产业发展趋势的。所以,在对苗木修剪和园林设计时,要注意结合具体环境,对其进行适当的调节与创新,才能达到良好的观赏效果与良好的绿化效果。唯有在对其进行革新和变革的同时,才能使其重新焕发生机,为人们带来更丰富多彩的环境体验。

(五)后期养护

苗木栽植的成活率和栽植地区的土壤状况和栽植技术有很大的联系,在移栽的时候,不能忽视苗木,必须在当日就把苗木栽植完毕,而且要适当地灌水,在浇灌的时候要让苗木的根系和土壤保持紧密地结合,为苗木的成长打下一个好的基础。若遇旱季,不仅要给根系浇水,也要给主干部位补水,在夏天,要尽可能地把水安排在早晨或晚上,以利于苗木的吸收;如遇大雨后有积水,应立即进行排水处理。在对苗木进行养护时,要经常清除造林地内的杂草,防止苗木和杂草抢水。另外,在气候条件下,要对种植后的苗木进行适当的加固处理,防止其被强风吹落。此外,对新植树种,特别是对皮比较细的幼树,要尽量选择草绳缠绕,以免苗木脱水、晒伤等。另外,把树身包起来也能降低钻心虫的数量,避免冬天的时候被冻伤。此外病虫害控制也是苗木后期养护的重要手段,移栽之后,要经常检查苗木有没有出现病虫害,如果有,要及时进行预防和控制,例如:针对叶片虫害,可以针对其特征,在幼虫阶段采用相应的药剂进行喷雾[6]

结论:

总之,在造林绿化工程施工中,苗木栽植是一项非常复杂和系统的工作。科学地应用种植工艺,可以大幅度地提升造林的质量,确保育苗后迅速存活,加强种苗的抗逆性,防止各种病虫害的发生。目前随着人工造林工作不断地发展进步,因此想使造林绿化中的苗木移栽管理成效得到极大提高,必须从播种前的准备开始,强化对种植地的合理处理,对苗木进行科学的运送,并对其进行适当的修剪和维护,尽可能地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以及栽植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吴永秀.造林绿化工程中苗木栽植技术应用研究[J].新农业,2022,(05):18-19.

[2]窦国强.造林绿化工程中苗木栽植技术及运用[J].农家参谋,2021,(14):152-153.

[3]焦银平.造林绿化工程中苗木栽植技术及其运用[J].农家参谋,2021,(09):142-143.

[4]包建德.探讨造林绿化工程中苗木栽植技术及运用[J].农家参谋,2021,(07):153-154.

[5]李振忠.造林绿化工程中苗木栽植技术及其运用探究[J].种子科技,2020,38(18):94-95.

[6]薛飞.造林绿化工程中苗木栽植技术及其运用探究[J].种子科技,2020,38(11):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