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变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6
/ 2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变化

李敏

高县第二实验小学校645154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新课标视域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通过对新课标背景、数学教学模式和现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探究性学习为主导的数学教学模式,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论证。研究发现,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模式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增强,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最后,文章总结了变化带来的意义和未来的展望。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学生主体性、探究性学习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小学数学课程也在不断演进。新课标的出台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方向和要求。传统的教师讲授模式逐渐被质疑,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新课标视域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以期为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1.新课标背景

1.1 新课标的理念和目标

新课标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理念。倡导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标强调学科之间的整合与拓展,追求知识的连贯性和实用性,致力于培养具有批判思维和创造力的终身学习者。

1.2 新课标对数学课程的要求

新课标对数学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它要求数学教学从知识的传授转变为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其次,新课标要求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注重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新课标还强调数学教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通过新课标的引领,数学课程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使其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这对于教师而言,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和挑战。因此,教师需要积极适应新课标,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2.数学教学模式的演变

2.1 传统的教师讲授模式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扮演着知识传授者和信息提供者的角色。教师主导课堂,通过直接讲解和演示来传授数学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和消化。这种模式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应试训练,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往往只是机械地记忆和运用公式,缺乏对数学背后原理的深入理解。

2.2 学生主体性的崛起

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重视。学生主体性强调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更多地充当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倡导学生合作、交流和分享,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2.3 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在新课标视域下,探究性学习成为了数学教学的核心。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体验来构建知识,从问题中发现规律和解决方法。教师提供引导和支持,鼓励学生思考、提问和独立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地掌握数学知识,并将其运用于实际情境中。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正经历着从传统的教师讲授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探究性学习为主导的转变。这种转变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促进了他们全面发展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然而,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如教师角色的转变、资源的不足等。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努力适应新课标要求的数学教学模式。

3.新课标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变化

3.1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在新课标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主体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合作活动和实践操作,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2 探究性学习的应用与实践

新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问题解决和实践活动来构建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并提供适当的情境和材料,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发现。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还能培养其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及时的反馈和评价,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知识建构。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了数学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探究性学习的应用与实践,小学数学教学呈现出更加活跃和多样化的特点。教室变成了一个互动和合作的学习场所,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探索数学的奥秘。这种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升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就。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

然而,要实现这种教学模式的有效运行,教师需要具备相应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教师需要具备深厚的数学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反思,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3.3 案例分析: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的变革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小学数学课堂正在迎来一场革命性的变革。老师开始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举例来说,在一堂面向五年级学生的数学课上,老师选择了“解方程”作为探究性学习的主题。

在课堂上,老师提出了一个具体问题:“如果小明比小红大6岁,两人年龄之和是18岁,那么小明和小红各几岁?”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们的思考,激发了学生对代数的兴趣。老师并没有立刻给出答案,而是鼓励学生们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并提供指导,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解决。

学生们开始思考如何用代数式表示这个问题,他们互相讨论,提出各自的解题思路。有的同学画出了图表,有的同学列出了方程式,还有的同学通过逻辑推理找到了解题思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学会了解方程的基本概念,还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最后,学生们通过讨论和验证,得出了小明和小红的年龄分别是12岁和6岁。这个过程不仅让学生们掌握了解方程的方法,还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这样的探究性学习,学生们在积极参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通过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变革,看到了教育的进步与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充满自信与乐趣。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思考和合作,激发出无限的创造力和求知欲。同时,教师也拓展了教学手段和方法,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伙伴。这种变革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还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持续的改进和实践,我们将能够为学生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并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未来人才。

参考文献:

[1]汪冬年.新课标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实践[J].理科爱好者,2023(05):209-211.

[2]赵三甜.新课标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究[J].学苑教育,2023(26):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