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育领域生命安全教育缺失与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6
/ 2

高校体育教育领域生命安全教育缺失与构建

姚春华

吉林建筑大学  吉林  长春  130118

摘要:如今的高校体育教育者比以往更加关注学生个体生存发展中的社会适应性,更加关注学生生命安全成长的历程,更加注重学生生命安全质量的提升,其核心内容就是凸显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因此,遵循大学生生命成长规律,研究高校体育教育领域中生命安全教育已成为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体育教育生命安全缺失致因构建策略

前言

高校体育教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但其终极目标不止于此。“如果没有健康的人,也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发展。”因此,要把完善生命、提升生命价值作为高校体育教育的终极目标。高校体育教育是直面生命、提升生命质量的事业,它让高校体育教育者给学生生命以健康的源泉,给学生生命以真切的呵护,使体育教育的世界成为学生生命得以健康成长的源头活水。高校体育教育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个体生命依赖体育教育不断提高生命质量的过程。因此,在当代,关怀生命正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价值取向。

一、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确实致因分析

(一)、大学生个人经历的差异性

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国家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培养大学生,不仅要培养其知识储备及学习能力,更为基础的是培养健全的人格。如今的大学生出生于和平时期,没经过战乱的纷争年代,使得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当前的和平盛世会一成不变。从小在父母溺爱、长辈宠爱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个人经历过于单薄,缺乏承受重压的能力,当危险事件发生时,通常手足无措。父母在孩子年幼的时候都会过于给孩子营造一种和谐氛围,让孩子觉得外面的世界非常美好。殊不知,父母的溺爱,不仅让孩子没有接触到真实残酷的社会生活,而且严重弱化了孩子面对外界,承受重压之能力。这样的学生会认为生命是坚固,牢不可破的。因此,珍爱生命的话题便无从谈起。汶川地震区的孩子们认为生命是第一本位,因为他们的特殊经历让她们感受过失去亲人的痛苦,此后的生活中定会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不同的个人经历造就不同的人生,由于大学生个人经历的差异性,要求我们加强生命安全教育。不同的人生经历会导致对生命安全的认识程度不同。生活于安逸生活环境下的人通常没有很强的戒备心理,更别说当危险发生时保护自己;相反,若经常处于不稳定或者不安全的生活环境下,则会有较强的生命安全意识,以及保护自己的能力。

(二)、大学生心理不健全

我国现在正处于经济转型和教育变革时期,大学生作为一个半成熟的特殊群体,心理素质比较脆弱,极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再加上大学生认识问题、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在处理各种矛盾和冲突时,往往会因为遇到挫折和障碍而产生忧虑和烦恼,造成心理紧张和心理压抑,极易出现种种心理问题。当前大学生最突出的心理问题是抑郁、焦虑、强迫等现象。在人际关系、恋爱、学业等方面均有表现。不健全的心理,让大学生极易产生冲动,做出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的事件。复旦大学的投毒案中若不是室友嫉妒心太强,使得心理极度扭曲,也不会杀害情同手足的兄弟。马加爵若不是心理极度自卑,怕被室友看不起,也不至于走上杀人的这条路。许多伤害生命事件的发生都是起因于扭曲的心理。尽管高校现在设置心育委员,创设心理辅导机构,但此种现象仍难以避免。

(三)、家庭教育缺乏

由于大多数的家长文化层次较低,对事物的理解并不全面。因此,多家长根本就不懂何为生命安全教育,更别谈如何给孩子灌输生命安全意识。命安全教育作为中国新兴的一门教育其受到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再加上家长对生命安全教育的无知、意识淡漠导致大学生在家庭中并不能很好的接受生命安全教育的熏陶。这样的现状,使得本应是学生最直接教育环境的家庭教育并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其次,大学生所在高校普遍不在家乡本地,多是在外地,这样更加拉大了孩子和家长的距离,家庭教育的效果就更是甚微。

(四)、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缺失

学校是除了家庭之外的第二大教育主体,甚至说,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时间要比家庭教育长很多。尽管素质教育提倡多年,但成绩本位思想依然十分严重,许多大学更多的都是关注学生的成绩,学生身心是否健康、性格是否随和、人际关系是否能很好处理则不太重视,至于生命安全教育则更是不闻不问。首先是缺乏健全的生命安全教育保障机制及完善的生命安全教育执行方案;其次是高校的领导层未把生命安全教育提升到战略层次,生命安全教育意识医乏;再次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的执行力不强,常常流于形式;最后,生命安全教育没有从孩子小时候起培养,没有根深蒂固的观念,以至于大学时再教育显得事倍功半。高校中的生命安全教育除缺乏整体的保障机制外,还欠缺具体的执行方案。从教育内容上来说,当前高校的生命安全教育停留在表层,宿舍楼道张贴用电用火安全的公告栏、放假时辅导员给大家传达注意交通安全的信息、上下楼梯时不要拥挤,以防踩踏事故发生等,大部分都停留在口头传达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

实施和保障体系。另外,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过于简单、不健全:从教育手段上来说,仅仅是公告栏张贴、口头传达,缺乏多种让学生更乐于接受的教学手段;从教育频率上来说,当前生命安全的教育频率很低,而且没有规律。我们应从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频率等多方面入手,建立生命安全教育的执行方案,确保生命安全教育能在高校中顺利、有质量的推行。

二、高校生命安全教育构建措施

科学的教育是立体的,由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国家教育五个层面组成。其中自我教育指个人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教育行为;学校教育指对学生智商的提高为目的教育行为;家庭教育指提高对学生情商的教育行为;社会教育指对学生德商的提高为目的的教育行为;国家教育是通过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把握教育方向的教育。五个教育层面相互交融、重叠和互补,形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根据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原因,构建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五位一体”模式。

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及国家教育是相互支撑、相辅相成的,缺少其中任何一种教育,我们的教育系统便不够完全。只有“五管齐下”,才能360度的全方位加强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一是从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力,实行自我教育“四步法”着手加强大学生生命安全本我教育---自我教育;二是从增强家长生命安全教育意识、提高家长生命安全教育力、发挥榜样力量三方面全方位重视大学生生命安全基础教育---家庭教育;三是以健全高校生命安全教育保障机制、提升生命安全教育理念战略高度、加强高校基层教师执行力、制定不同的生命安全教育方案为抓手,增强大学生生命安全主导教育—学校教育;四是从建立生命安全教育的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舆论作用的角度出发营造大学生生命安全环境教育---社会教育;五是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生命安全教育学科建设及加大生命安全教育投入、完善生命安全教育配置四个维度入手,强化大学生生命安全宏观教育---国家教育。五个教育层面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对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进行了全方位分析。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是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中最基本的教育方式,奠定了大学生基本的生命安全价值观。五个教育层面相互交融、重叠和互补,形成了完整的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 丁妮.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体系建设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

[2] 孙鹏.中学生体育安全教育干预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

[3] 刘金凤.生命安全视阈下中小学体育课程领域目标构建与方案研究[D].长江大学,2012

基金项目:2021年度吉林建筑大学教育教学重点项目(XJZ202104)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