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运用“支架式”学习策略趣学秦朝文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浅谈运用“支架式”学习策略趣学秦朝文化

徐晓红

三明市三元区列西街道小蕉小学

摘要:“支架式”学习策略是目前最受欢迎的学习策略之一。它由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是指教师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提供必要的帮助,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从而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一种学习方法。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将这一教学策略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从而更好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呢?在我看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现有知识基础来设计学习任务,并把问题分解成多个小任务让学生自己完成。而教师只需要给学生搭建一个支架,让学生借助这个支架自己去探索、去研究、去学习,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支架式”学习;小学语文;秦朝文化

小学语文教学中,“支架式”学习策略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它的运用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当前的教学目标来设计具体的学习任务,然后根据任务分解成多个小任务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比如,在教学“秦兵马俑”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这样一个任务:“请你说一说秦兵马俑的特征和文化价值”。然后,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自己去发现问题、找出答案,然后借助资料与他人交流讨论,最后形成自己对秦兵马俑特征和文化价值的认识。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和交流表达能力。

一、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合理设置学习任务

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来设计学习任务。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不同,因此学习任务应该有所区别。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设计学习任务,以实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例如,在教学《秦兵马俑》一课时,我就先让学生自学课文,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然后我再提问:“同学们读完课文后,你们觉得秦兵马俑是什么样子的呢?它有什么特点呢?”接着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了解秦兵马俑的特点,最后再通过学生上台表演来巩固所学内容。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更好地理解秦兵马俑的特点。此外,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和表演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在小组合作中获得知识与技能。

二、搭建学生之间的沟通支架

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会因为对教材理解不透彻,而难以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沟通支架,让学生借助这个沟通支架对教材内容进行整体把握。例如,在学习秦朝文化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结合教材内容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在学生谈完自己的理解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秦朝人都在忙些什么?他们有没有把秦朝建设得更好?”通过这样的讨论,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从而加深他们的学习理解。

三、利用教材中的插图,为学生搭建认知支架

小学生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插图,这些插图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写作意图。教师可以在教学时,充分利用这些插图为学生搭建认知支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秦朝文化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一组秦兵马俑的图片,然后让学生自己对图片进行分析,探究秦朝文化。

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图片,了解了秦始皇兵马俑的基本情况,知道了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古代军事博物馆。同时,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任务:“如果你是秦始皇,你会让秦兵马俑中的哪一件文物参加到展览中去呢?”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还能够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完成任务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变“教”为“导”,变“教”为“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完成任务。例如,在教授时,我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自主预习课文。然后,我再把问题进行分解。接着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教师再从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与思考。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阅读与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独立思考中完成学习任务。这是一种“支架式”教学策略。

五、搭建学习支架,让学生自己“跳一跳”

学习语文,需要有一定的语文基础,但是也不能因为基础而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搭建学习支架,让学生自己“跳一跳”,从而突破自己的学习难点。如在教学《陈涉世家》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陈涉为什么会起义?他们又是怎么起义的?在阅读完课文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就能自己去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和他为什么会起义。因为教师已经给学生搭建了学习支架,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就不会感到迷茫,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学习课文内容。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也不会感到语文课堂教学枯燥无味了,更不会出现“上课都快睡着了”的现象。

六、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学以致用

在完成了学习任务之后,我还布置了实践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在学习《秦始皇兵马俑》这篇课文之后,我布置了一个实践作业,让学生收集关于秦始皇兵马俑的资料,然后整理成一篇文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这一实践作业,我还给每个学生发了一份关于秦始皇兵马俑的资料。在学习完这篇课文之后,我要求学生们搜集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资料,并且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这些资料。通过这样的实践作业,不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也让他们更好地掌握了秦朝文化。

结语: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给学生能够运用于生活的知识,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以达到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的目的。教师要创设一个自由、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能力,才能真正学到知识,获得发展。“支架式”学习策略是一种符合新课改理念、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教学方式,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善于把握“支架”,搭建好“支架”,在“支架”搭建好后再让学生去独立探索和解决问题。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支架式”学习策略可以应用于任何一门学科,它既可以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支架”搭建方法,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媛媛.师范院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建设策略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3):55-60.

[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中学语文教学,2002(8):58-60.

[3]高艳.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支架式教学模式探讨[J].当代教育科学,2012(19):62-63.

[4]郑清文.构成要素、互动机制与支持方式:一种高校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的分析框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9,37(4):46-53.

[5]陈丹.美国高校图书馆安静学习空间建设实践与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19,0(18):95-100.

[6]郑清文.高校图书馆学习型信息资源服务方式创新——基于一种学习支持服务分析框架的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0,29(3):3-10.

[7]曹友义.支架式教育理论及其语言学习策略培训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0(6):21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