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家访之路,唤醒教育真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行走家访之路,唤醒教育真谛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德国)雅思贝尔斯

张小琴 成都市双流区九江小学

家访,是班主任工作的延伸;家访,是师爱温情的行走;家访,是搭建心灵的桥梁。一次家访不仅能拉进老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更增加了老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情感。我们行走在传递着爱的道路上,用行动诠释一个人民教师的大爱。

“大男孩”背后的故事

小飞同学,男,一个个子的大男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大好,书写歪歪扭扭,在他的本子上大部分的字都是不完整的;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很多时候都钻到桌椅下。还有一个特点非常好动,不管什么时候,哪怕是课间,一上课,准时满头大汗。但我发现小飞的思维很独特,特别是作文,心思很细腻。

从发现小飞和其他同学不一样时,我就开始关注他,决定趁家访这个时机,悄悄走进他的内心。与小飞妈妈约的时间是星期六下午,小飞听说我要来他家坐坐,便早早到路口接我,看着他不好意思的笑,我也悄然觉得这个男生长大了,不好意思了。他家是两层楼的自建房,虽有些年月的房子,但在主人的打扫下,显得整洁。后来听小飞妈妈说,小飞听说我要家里坐坐,打扫了一中午,还特意到市场上购买来了水果。看着湿润的头发的小飞,此时觉得他和我平时认识的不一样。和小飞妈妈的交谈中,了解到小飞妈妈忙于工作,加上工作比较累,回到家时,就顾及不到家里的琐事了,对于小飞也很少沟通。家里由爷爷和婆婆料理。至于爸爸整个交谈中都没有提及,因为爸爸就坐在沙发上看手机,从头到尾都没有加入。我曾试图把爸爸融入到本次家访中,爸爸每次都是“嗯、哦、好”,这样的词作为应答。小飞妈妈还提到:对于孩子,只要孩子健康就好,至于学习,能学到什么样就什么样,做父母并没有做过多要求。对于小飞妈妈这种放任孩子成长,我给她讲了小飞很多优点,希望她能重新认识孩子,重拾教育之心。

经过一番苦口婆心的引导,小飞妈妈虽说表面点头,但还是感觉她对孩子没有信心。

历经一个多小时的家访,我没有感受家里的一丝温暖,爸爸对孩子的不理不问,妈妈对孩子没有信心。试问,在这样的家庭成长的孩子,他有爱,会爱吗?

特别的你

小邹个子小小的,是个内向的小男生,但在老师的心中是个听话、学习认真的学生。不知何时起,这个孩子不愿进入教室上课了。刚开始,他对妈妈说,班上有同学欺负他。他妈妈反应后,我立即在班级中调查起来。经过多方调查,并没有小邹同学所说的有同学欺负他,我便立即把这种情况反馈给小邹妈妈。第二天,从不进教室演变成了不进学校,学校破例又让小邹妈妈把他送到教室门口。看到小邹时,小邹埋着头,一声不吭地蹲在地上,我蹲下身子,把手搭在他的肩上,对他说:“小邹,今天怎么啦?怎么不进教室?......”不管我怎么问他,他都闷声不回答,站在旁边的妈妈见状,一把把他拉起来,一巴掌打在孩子的脸上,并气狠狠地说:“你到底想干什么?不想读书就回老家,我不想管你了。”说完,气冲冲地走了。只留下我和小邹在原地,我只好带着哭泣的小邹回办公室安抚情绪。在办公室里,跟小邹促膝畅谈了许久,小邹都是默不出声。我只得让他在我旁边,用时间来平复他的情绪。以后的日子里,小邹同学有时在教室里的课桌上趴着,有时没有在教室里。没有在教室里时,我和搭班老师都会到学校里到处找他。他在学校里的情况我们也反应给小邹的妈妈,小邹妈妈偶尔也会到学校里来一起找,与孩子沟通。时间一长,小邹妈妈也失去了耐心,索性给我们说:“张老师,你不要管他,出了事我们不会找你们的。”虽家长这样说,但作为老师又怎么不去管他的。这一次,我和搭班老师商量,我们要到小邹同学的家里去看看,了解他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这样更能走进孩子的内心。

这天,我提前跟小邹妈妈约好放学后,送小邹同学回家,并到他家坐坐。一放学,我们直奔小邹同学的家。一路上想和他聊聊家常,可他仍是一言不发。没过多久,我们就到了小邹家的小区。小邹妈妈早已在楼下单元门口迎接我们。一走进家门,干净整洁的家让人感觉十分的温馨。为了打开话匣子,我说:“小邹、小邹妈妈我们来做了游戏怎么样?”小邹妈妈微笑着点头,小邹仍是低着头,轻轻的点头。“小邹妈妈、小邹,你们彼此说说对方五个优点。”我说道。沉默了片刻,我于是说到:“小邹妈妈,你先来,说说你儿子的优点是什么?”小邹妈妈迟疑了一下,说:“善良、体贴、孝顺、爱劳动、正直......”说完,我笑着说:“哇,小邹在妈妈心中这么优秀。小邹,该你啦!”半天,小邹都没有吭声,我们都在默默地等待着。这时,搭班郑老师说:“小邹,说说呗,没有关系的。”又等了一会儿,小邹才小声的说:“工作认真、温柔、漂亮、厨艺好......”声音小的犹如蚊子般,让人要使劲听,才能听的到。“哇,不错,我们小邹也是个细心的孩子,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看吧,我们每个人在彼此心里都是有优点的.....”从后面的交谈中,小邹告诉我们:小邹妈妈平时比较忙,很多时候回到家时,孩子已经睡着了,都是小邹的婆婆照顾小邹的饮食起居。小邹的爸爸在重庆上班,大概要一个月才回来。小邹的婆婆脾气比较暴躁,动不动就吼孩子,长此以往,孩子内心产生了抗拒的心理。最近,小邹同学迷上了游戏,把他的平板给收起来了,可能心里有些抵触......长达一个多小时的交谈,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小邹同学有温馨的家,在这个家里没有感受到家的温暖。我又给小邹的妈妈支了一些招,让她平时抽时间多陪陪孩子,比如:周末带他出去参加户外活动;平时换班接孩子放学;平时多与孩子沟通,与孩子聊聊在学校里的情况等等。

这次家访后,还在的变化并不是很大,依然是心情不好就不进教室,或给小邹妈妈反应与沟通,或与小邹各种沟通,都是没有作用。我发现是否我太心急了,反而适得其反。从此,我开始不那么着急,希望他能快速找到学校学习的乐趣,感受班级的温馨。我找来他在班级中比较好的朋友,让他们下课了多和小邹一起玩耍,一起分享快乐。在课后多关注小邹,没事和他聊聊学习。我还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担任班级中“课后三件事”管理员,他也欣然同意。

感悟中成长

父母应该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们习惯的养成都与他们的家庭教育有关。在我们班上有一部分的孩子,父母都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尽到父母管理的职责,很多时候都将管孩子的责任给了爷爷和奶奶,而隔代教育带来得负面影响便是放任和叛逆。教育不一定是在学校里的教室里进行的,最重要的教育往往在家里,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家访后,我真正感受到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他们跟孩子的交流或多或少,但不变的是对孩子的关爱。走进孩子的家庭,及时发现孩子出现问题背后的原因,和家长联手化解孩子内心的各种缺失。走进孩子们的家庭后,发现了孩子们身上许多共性的问题。这些问题我会利用合适的时机,通过微班课进行全班讨论交流。

家访让我走进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孩子,在读着他们故事的同时,也慢慢读懂了学生本身,我也在不断地思考、调整、改善着自己的工作。在家访的路上,我收获着比课堂更广阔的生活带给我们的教育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