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构护理员长期从业意愿与职业发展环境整合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8
/ 2

养老机构护理员长期从业意愿与职业发展环境整合探讨

宋玉娟

成都锦欣老年病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11

摘 要: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加速,养老机构的服务需求与质量要求也日益增加。护理员,作为养老机构的核心人力资源,其长期从业意愿与职业发展环境不仅关系到机构的运营效率,更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如何让护理员更愿意从事这一职业、提高其主观能动性,并从内心出发做到更优质的照护质量,已成为养老机构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养老机构;护理员;从业意愿;职业发展

全球范围内,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以日本为例,作为全球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已超过28%,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30%。在欧洲,德国、意大利和希腊等国的老年人口比例也都在迅速增长。这些国家面临的共同挑战是,随着老年人口的增长,养老服务需求急剧增加,而从事老年护理的人力资源相对匮乏。

一、国内外形势分析

在中国,老龄化问题同样严峻。据统计,到2022年,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2.8亿人,占总人口的19.8%,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社会。预计2035年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人,占比将超30%,成为重度老龄社会。国家卫健委老龄司公布,中国老龄化呈现出数量多、速度快、差异大、任务重的形势和特点,老龄化问题严峻,这导致养老机构面临的服务压力更为突出。

在人力资源方面,国内外都面临着护理员短缺的问题。以美国为例,据美国劳工统计局预测,到2028年,护理员和家政助理的就业缺口将达到58.1万。而在中国,尽管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养老服务的投入,但护理员的数量仍然严重不足。据民政部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养老机构的护理员缺口高达数百万。

因此,国内外形势分析显示,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养老服务需求急剧增加,而从事老年护理的人力资源相对匮乏,特别是护理员短缺问题严重。调查表明,薪酬待遇相对较低、社会对护理员的认知度不够、工作压力大以及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等问题都影响护理员的从业意愿。因此,如何提高护理员的待遇和社会认知度、减轻其工作压力并拓宽其职业发展前景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影响护理员长期从业意愿的因素分析

护理员是养老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工作人员的长期从业意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薪酬待遇

在很多国家和地区,护理员的薪酬待遇普遍偏低。以中国为例,202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60%的护理员月收入在3000-5000元之间,而这个收入在许多城市较难维持基本生活需求。低薪酬使得很多护理员在考虑长期从业时产生犹豫。

(二)工作压力

照顾老年人需要耐心、细心和专业知识,这使得护理员的工作压力很大。据美国的一项研究,近80%的护理员表示,工作人员经常感到情绪烦躁和身体疲劳。长时间的工作、高强度的照顾任务以及面对老年人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都使得这份工作充满挑战。

(三)社会认知

在很多地方,护理员职业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认知。有些人甚至将护理员与“保姆”混为一谈,忽视其专业性和技能要求。这种偏见和误解使得一些护理员感到职业价值被低估,从而影响其从业意愿。

(四)职业发展

缺乏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也是影响护理员长期从业意愿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在日本,很多护理员表示,工作人员看不到自己在机构内的晋升空间和发展前景,这使得工作人员对未来感到迷茫。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中国,尽管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养老服务的投入,但护理员的晋升通道仍然有限。

(五)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护理员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例如,在一些养老机构,由于设施陈旧、管理不善等原因,护理员的工作环境相对较差,这不仅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还可能影响到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据英国的一项研究,工作环境满意度低的护理员,其离职率是工作环境满意度高的护理员的2.5倍。

(六)培训与支持

缺乏足够的培训和支持也是影响护理员长期从业意愿的一个因素。以中国为例,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强对养老服务的培训力度,但很多护理员表示,工作人员接受的培训仍然不够系统和深入,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同时,一些养老机构也没有为护理员提供足够的支持和资源,使工作人员在面对困难时感到孤立无援。

因此,影响护理员长期从业意愿的这些因素,不仅关系到护理员的个人选择和职业发展,也直接影响到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和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提高护理员的待遇、减轻其工作压力、改善其工作环境、拓宽其职业发展前景并加强培训与支持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改善护理员从业意愿及职业发展环境应对策略

(一)建立激励机制

通过提供奖励和激励,可以鼓励护理员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例如,在某养老机构中,实施“优秀护理员”评选活动。每季度或每年阶段性评选出表现突出的护理员,并给予工作人员奖金、荣誉证书等奖励。这一举措使得护理员的满意度提高,并且工作积极性有显著提升。

(二)提供培训与发展机会

养老机构设计新入职护理员培训计划、准入流程,在职护理员机构内定期进行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专业理论、技能技巧等培训,积极参加省市护理员职称培训、考核,帮助护理员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增强职业认同感。建立护理员晋升机制,提供职业发展机会,让护理员职业环境制度化、专业化、规范化。

(三)优化工作环境

改善工作环境可以提高护理员的工作满意度和效率。环境改善包括护理员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工作环境的改善,对设施设备进行升级,失智失能老人照护的专业化改造。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科技将成为养老护理人才队伍中的重要推动力量。远程监测、红外线跌倒报警、紧急呼救、智能穿戴、智能信息采集、评估系统、精准照护模块等设备可以实时监测数据,为护理员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工作体验,提升养老机构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使得照护工作智能化、系统化、精准化,成为护理员的“好帮手”[1]

此外,护理员生活环境的改善不可小视,对宿舍增加空调、改善照明,打造“职工之家”等,增强护理员归属感,从而提高护理员长期从业意愿,降低流失率。

(四)增强团队凝聚力

建立一个积极、互助的团队氛围可以增强护理员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例如,定期组织党建学习,思想政治引领养老工作坚定信心,锐意进取。 工会团队建设活动增进员工之间的信任,使得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更愿意相互合作和支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五)关注护理员心理健康

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倦怠检出率为51.43%,且处于高度情感衰竭状态的养老护理员比例高达68%,不仅影响了护理员的工作热情,还导致个人成就感降低,李青云等调查发现,养老护理员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他们长期处于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环境中,增加了护理员的心理负荷,倦怠容易使养老护理员产生抑郁、失眠等心理问题[2]。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和辅导,可以帮助护理员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和挑战。机构内的心理咨询师,除了为长者提供心理干预外,同样为护理员提供定期的心理健康检查、咨询服务、开展集体或个体的心理疏导活动,帮助其解决工作中的困惑和压力,正确地面对自我认知,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将讲座式的培训授课方式改变为小组课题讨论,起到拓展工作思路作用的同时,鼓励分享护理员工作经验和情感支持,共同应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加强对护理员心理资本的培养和提高社会支持的力度,从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结论与展望

展望未来,养老机构在提高护理员长期从业意愿,增强主观能动性方面仍面临极大的挑战和机遇。综上所述,通过持续的专业发展、激励机制创新、规范化培训、完善晋升通道、改善环境、心理健康关怀等举措,不仅有效改善护理员的长期从业意愿,建立职业发展环境,还能激发护理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提高整个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3]。这将有助于实现养老机构的高质量发展目标,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参考文献】

[1]童力纺,宋延波,霍丹,等. 医养结合模式下养老护理员分层培训实践[J]. 现代医药卫生,2020,36(2):291-293.

[2]张秀英,李亚妹,董鹤,等,养老护理员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研究进展[J].职业与健康,2023-4(8):1131-1134.

[3]王春芳,周雨欣,封海霞,等. 徐州市养老机构护理服务发展现状及老年人服务需求调查[J]. 护理研究,2022,36(16):2973-2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