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构建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8
/ 2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构建研究

陈美玲

身份证号:32098219840816002X

摘要:水利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主体是水利生产经营单位,主要包括水利工程施工企业、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水利工程勘测设计单位、水利工程项目法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农村水电站、水文测验和水利后勤保障等单位。水利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是水利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转折,也是水利工程安全生产改革发展的科学举措和必经之路,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自2011年起至今经历了蜕变,逐渐成为水利行业不可或缺的机制体系,为水利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构建

1水利工程管理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在水利工程中,安全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水利工程也越来越多样化,其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加强对水利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分工和职责范围,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规程和操作规范,并严格执行。其次,要注重人员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此外,还应该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评估活动,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最后,要加强与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形成全方位的风险防范机制,保障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和发展。总之,只有通过全面深入地进行安全管理工作的同时,才能有效地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性能和稳定性,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1]

2水利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中的不足

2.1管理机制不规范,应急预案编制不健全

水利工程建设通常包括深基坑、水下作业等危险系数较大的工程,部分施工单位存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和落实不规范的问题。首先,在专项施工方案中,缺少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并缺乏相应的专家论证,不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其次,项目编制方案不完善,审批流程不规范,相关部门审批时注重于对工程完成后能否安全运行进行评价,缺少对建设期安全管理工作的审查,导致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很多安全生产问题。最后,应急预案管理是预防突发事件的主要依据,部分施工单位存在应急预案管理不到位、应急预案编制不全的现象。例如,缺失应急预案评审、效果评估等方面的内容,使得应急预案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

2.2安全生产意识不足,造成工程安全隐患

水利工程管理及施工人员均存在安全生产意识不足的问题,没有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单纯地认为安全生产工作只要不发生重大事故就可以全凭经验开展,为提高工程进度可以忽略安全管理工作,无法正确认识进度、效益和安全的关系。部分施工单位存在“痕迹管理”现象,为了企业形象建立了安全文化,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台账,甚至部分企业“制造”出不切实际的教育培训、安全排查等资料,仅仅为了应付检查工作,而忽视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此外,由于水利工程施工期长、工序复杂,部分施工单位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控制建设材料和人力的投入,随意改变施工工艺和施工工期,严重威胁整个工程的质量安全。

2.3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水平落后

水利工程施工是一个复杂的工作,涉及的施工技术较为复杂,因此对于施工管理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具有较高要求。但是,一些水利工程施工单位在施工中,人员条件达不到水利工程施工标准。例如,缺乏专业技术人员,部分工作人员未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安全管理人员缺乏质量安全意识且管理水平落后,导致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不能有效落实,严重威胁水利工程的施工安全[2]

3水利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构建思路

3.1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

在构建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的过程中,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步骤,其目的在于识别潜在的风险,评估这些风险的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具体来说,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需要基于详尽的数据分析。例如,通过分析过去一年内的事故记录,发现其中40%的事故与高处作业相关,这一数据直接指向高处作业为一个高风险区域。接下来,使用定量风险评估方法,如故障树分析(faulttreeanalysis,FTA)或事件树分析(eventtreeanalysis,ETA),可以进一步分析事故的原因和可能的后果。例如,对高处作业的风险评估可能揭示出设备故障、操作错误和安全措施不足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因素。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则是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针对高处作业的风险,可能包括提高安全设备的质量标准,如要求所有安全带必须符合特定的强度和耐用性标准。此外,增强员工培训也是一个关键措施,例如,确保所有从事高处作业的员工每半年接受一次专业的安全培训,并通过实际操作测试来验证培训效果。这些措施可以显著降低事故发生率,如实施这些措施后,某工程项目在接下来的一年里高处作业相关的事故率下降了30%。同时,实施定期的风险评估和监控也是至关重要的。例如。每个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以确保所有的风险控制措施能得到有效执行,并根据最新的操作环境和技术变化调整风险评估。这样的定期评估可以帮助及时发现新的风险点,如某季度检查可能发现由于新引入的设备导致新的安全隐患。

3.2加强安全生产意识

首先,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让职工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地进行工作操作。定期组织培训课程,帮助职工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增强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对职工的安全生产能力进行评估并给予奖励或惩罚,以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其次,要重视现场监管和督导工作。在施工现场,需要设立专门的人员负责监督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同时,也需要注意到一些潜在的问题,如设备损坏、环境污染等方面,提前预防和处理这些问题,避免发生事故。第三,要加强领导层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领导者应当始终保持高度责任心,时刻关注项目进展情况,严格把关各项工作的落实进度,保证项目顺利推进。同时,也要重视员工的意见反馈,积极回应员工的需求和意见,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3]

3.3应急管理与事故处理

在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构建研究中,应急管理与事故处理是核心环节,关键在于有效地制定应急预案并执行事故响应与处理程序。应急预案的制定需基于对水利工程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各种事故的细致评估。例如,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发现,在过去五年的水利工程中,设备故障和施工错误分别占事故总数的30%和25%。基于这些数据,应急预案需要包括针对这些常见问题的特定响应措施,如备用设备的准备和紧急修复团队的组织。应急预案还应包括详细的疏散路线、紧急联系人员、现场急救措施,以及与当地紧急服务部门的协调机制。为确保预案的有效性,定期演练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每半年进行一次全员参与的疏散演习,以及应急设备的使用培训。在事故响应方面,制定一个清晰、高效的处理程序至关重要。一旦发生事故,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包括立即通知项目负责人、启动紧急响应小组,并与外部救援机构协调。事故现场的第一步是确保所有人员的安全,随后进行事故原因的调查和记录。例如,发生了设备故障事故,需要详细记录故障设备的型号、使用情况和可能的故障原因。事故处理不仅包括对事故现场的直接响应,还涉及事后的分析和报告。通过收集和分析事故数据,可以识别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并采取改进措施。比如,分析显示,由于操作不当所导致的事故在过去一年中增加了15%,这可能表明需要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

3.4积极创造整合优化

企业普遍存在职业健康安全、安标等各类安全管理模式交叉、重叠现象,为逐步实现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运行的减负增效,坚持标准先行,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为主线,整合共性,分册特性要求,积极开展安全管理体系的整合优化,构建服务于生产运营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体系。

3.5大力引进智慧化支撑

大力推进安全与信息化融合,在企业现有信息化基础上,大力推进安全场景建设,加快安全管理体系在现有信息系统领域应用,结合企业信息系统实际,以“信息系统”为主线,悟透各阶段流程内容,强化安全生产各项要求,切实有力将安全管理融进生产管理全过程,全寿命周期,促进安全管理与业务深度融合,实现本质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改造,建设企业项目管理大数据平台,构建企业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等管理“一张图”[4]

4结语:水利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经过多年的推动实施已成为水利行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抓手,作为体系建设也不能一蹴而就,后续企业单位将直接面对现有矛盾和问题点,将标准化建设和水利安全生产工作有机结合,实现水利行业安全管理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方向努力前进。

参考文献:

[1]张珍.基于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体系构建与评价分析[J].大众标准化,2023(13):63-64,67.

[2]余临颍.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2(18):242-244.

[3]汪海涛,崔立柱.浅析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J].治淮,2022(9):87-88.

[4]马小千.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相关问题及应用策略[J].智能城市,2020,6(22):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