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护理干预联合阻力呼吸训练对肺癌术后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8
/ 2

呼吸道护理干预联合阻力呼吸训练对肺癌术后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探讨

罗云红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目的:探讨呼吸道护理干预联合阻力呼吸训练对肺癌术后患者肺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我院105例接受肺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呼吸道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阻力呼吸训练,两组均持续干预4周。比较两组患者胸膈肌运动幅度、排痰效果(痰液排出量、痰液黏稠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患侧、健侧胸膈肌运动幅度均大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排痰量多于对照组,痰液黏稠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道护理干预联合阻力呼吸训练可有效改善肺癌术后患者的肺功能,减轻呼吸困难程度,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肺癌;肺癌根治术;呼吸道护理;阻力呼吸训练

虽然肺癌手术能有效遏制疾病的发展,但手术过程对患者的肺部组织造成的损伤不容忽视,这就使得如何加快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恢复成为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研究显示,实施精确的呼吸道管理措施能显著提升患者术后的呼吸能力及整体生活品质,对于他们的快速康复至关重要。呼吸道护理干预作为一种常见的术后恢复手段,通过规范化的管理帮助患者逐步恢复正常呼吸功能。然而,有些患者即便接受了呼吸道护理,肺功能的恢复速度仍旧较慢,这时就需要结合其他方法来加速恢复进程。阻力呼吸训练,通过使用专门的训练设备来增强患者的呼吸力量和耐力,促使患者进行深呼吸,从而有助于改善呼吸功能。基于此背景,本论文将深入探讨呼吸道护理干预与阻力呼吸训练结合应用于肺癌术后患者康复中的效果和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105例接受肺癌根治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2)。纳入标准:肺癌符合《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19版)》[1]中诊断标准,且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接受肺癌根治术治疗,且进程顺利;于本院建卡,定期至本院复诊;患者依从性良好,可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调查。排除标准:于外院接受手术治疗,后转运至本院;先天肺功能不全;既往存在肺部创伤史或肺移植手术;复发性肺癌。对照组男27例,女26例;年龄42~78(53.47±3.62)岁;临床分期为Ⅰa期29例,Ⅰb期24例;手术方式为肺叶部分切除27例,双肺叶切除20例,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6例。观察组男29例,女23例;年龄41~77(53.85±3.70)岁;临床分期为Ⅰa期22例,Ⅰb期30例;手术方式为肺叶部分切除25例,双肺叶切除17例,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10例。

1.2研究方法

两组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于术后严密监控生命体征指标,清洁气道。对照组术后接受呼吸道护理干预措施。(1)呼吸道护理:根据患者的需要,调整其卧位,推荐采取半卧位或将床头抬高,以便于呼吸。对于那些无法自主排除痰液的患者,应提供专业的吸痰服务,并确保在密闭式环境中进行,以保障操作的安全性。(2)呼吸机及排痰干预:调节呼吸机湿化器、近端气道温度为31~36℃,气体湿度为60%~70%,设置压力为25~31 cmH2O(1 cmH2O=98.06 Pa)。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阻力呼吸。(1)阻力呼吸:患者采取舒适的坐姿,通过轻咬连接在呼吸训练器上的吸气软管进行腹式呼吸训练,随后屏气3至5秒,直到感觉腹部轻微膨胀,然后缓慢通过口腔呼气,同时缓慢收紧腹部。根据个人耐受能力,患者逐步延长训练时间,最终达到每日三次、每次15分钟的训练目标。(2)咳嗽咳痰训练:深吸气并短暂屏息,同时紧闭声门,直至感觉痰液积聚于喉咙处。随后迅速打开声门,并通过有力的咳嗽动作将痰液排出体外。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全部计量资料均经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结果

2.1胸膈肌运动幅度

干预前,两组患者患侧、健侧胸膈肌运动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患侧、健侧胸膈肌运动幅度均大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胸膈肌运动幅度比较(±s,cm)

组别例数

患侧

健侧

干预前

干预4周

干预前

干预4周

对照组

53

2.60±0.91

3.52±1.01a

3.59±1.07

4.31±1.10

观察组

52

2.57±0.88

4.20±1.12ab

3.62±1.12

4.97±1.14ah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干预4周后比较,bP<0.05。

2.2术后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组别

例数

肺部感染

肺不张

肺炎

发生率/%

对照组

53

3

2

5

18.87

观察组

52

1

0

2

5.77

3讨论

在肺癌患者的术后护理实践中,呼吸道管理与护理干预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这些措施主要旨在保障患者呼吸道的畅通性,同时采取多维度的干预措施以促进患者的肺功能恢复,从而有助于加速肺癌患者术后的康复过程。尽管呼吸道护理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呼吸状态,但对于部分患者而言,仅依靠传统的呼吸道护理干预,其排痰效果可能并不理想,不能完全满足患者康复的需求[2]。因此,结合其他干预措施,如阻力呼吸训练,变得尤为关键。通过使用阻抗呼吸器加强气肌训练,可以最大化患者肺部气体的充盈,有效缓解呼吸困难的症状,从而显著提升患者的肺功能,缩短其术后恢复期[3]

本研究揭示了呼吸道护理干预结合阻力呼吸训练对于提升肺癌术后患者排痰能力、降低痰液黏度以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的积极效果。这一成效主要得益于振动式排痰机在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它能有效促进患者的自主排痰反应,使得支气管分泌物松散并顺利排出。同时,通过呼吸道和口腔的全面护理,以及振动排痰等措施的多角度干预,显著提高了排痰效率,降低了肺部感染的风险。阻力呼吸训练的引入,进一步增强了患者的呼吸肌力和耐力,改善了肺部通气功能,有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及时排出,有效预防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此外,系统的呼吸训练还能提升气道内压力和胸廓的顺应性,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为肺癌术后患者的快速康复提供了科学的支持。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19版)[J].中华肿瘤杂志,2020,42(4):257-287.

[2]胡倩倩,牛慧,冯静静,等.健康教育和阻力呼吸器训练对肺癌放疗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1,28(12):1508-1511.

[3]陆华,张雯澜,任素琴.预见性气道护理在肝移植术后机械通气患儿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32):4458-4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