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养老保障:研究进展与评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9
/ 4

农村居民养老保障:研究进展与评述

王笑 陈莲莲

(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30045)

摘要:近几年,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凸显严重。以往,我们在研究老龄化及出台相应的养老政策时,多把目光投向城市,比起城市老龄化及养老保障问题,农村养老保障得不到应有的关注。本研究通过分析查找当前农村养老困难的原因,进而找出解决农村养老困境的可行性方案,提出实现农民养老保障的建议,为破解农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养老难题提供新思路,从而有效缓解农村老龄化带来的养老压力。

关键词:农村;农民;养老

1.引言

《2020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指出,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人数达到了26402万人,占总人口的18.70%。由于之前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导致我国目前的人口结构不甚合理,即使目前已经推行开放的生育政策,但依然难以阻挡未来我国人口的迅速老化。人口老龄化会给每个家庭的生存和国家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压力,目前东北严峻的养老情况就是一个警醒,而且严重的养老问题会使我国的社会与经济面临巨大的挑战。第一,劳动力人口减少,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导致目前年轻人未来需要承担极重的养老压力,两个劳动力可能要负责赡养四位老人甚至八位老人,这势必会对我国的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第二,养老服务事业支出增加。因为人口的迅速老化,自然要加大社会保障投入,例如医疗支出的增加、养老费用的增加、退休金的增加,这将使各级政府的财政面临巨大的压力。与城市相比,会发现农村的人口老龄化情况更为严峻。

与此同时,由于城市的虹吸效应,导致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流失,土地荒废无人耕种,致使农村老年居民被迫成为农村的主要劳动力,进行土地的耕作,阻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延缓了农村的现代化进程。随着这种不平衡发展的持续,将给农村发展带来越来越多的问题。我国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但老龄化问题已十分严峻,比西方发达国家过早遇到了这种情况,目前我国的经济社会情况还难以应对其带来的各种问题,所以要重视养老问题并做好绸缪。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养老问题日益凸显,而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更加突出。农村地区老年人口数量庞大,但是养老基础设施缺乏,养老服务供给不足,养老服务质量较差,养老保障体系不完善,这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将对国内外在农村居民养老领域的研究进展和评述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2.文献综述

2.1国外研究现状

人口老龄化问题最开始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而养老问题成为了国外学者最初将探究的重点。他们在养老模式的研究上已经产生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可以让我们借鉴。在国外有关家庭养老方面的研究有很多,Sussman(1982)认为老年人的需求是与家庭和其他组织密切相关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我们应该关注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而不是低估他们的组织关系。Walker(2000)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随着家庭规模逐渐变小,使得依靠子女养老的子女负担加重,导致家庭养老开始慢慢弱化。因此,为解决家庭养老弱化而带来的养老问题,他认为国家应该进行经济补贴,从而使国家有效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关于机构养老的探究有,Zakaria,Fareed(2012)研究了影响美国人选择机构养老的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大多数老年人愿意住在养老机构的基本都是没配偶或子女数量较少或无法自理的,其中男性人数会更多一些。Adascalitei,Dragos(2016)认为国家政策对机构养老选择的影响比较大,研究表明年龄和身体状况因素也在其中。由于年龄的逐渐增长和身体状况的下降,老年人对相关服务的需求会更强烈。关于社区养老的探究有,西方学者认为社区养老是最经济的公共消费,同时社区养老还可以整合社会各个方面有限的资源,优化配置。一般西方国家认为推行社区养老,就要为其配备完整的相关设施和方法,要提供全方位的养老服务,以解决各种各样的矛盾,特别是社区养老和家庭两者之间的矛盾。为了探究哪些因素会影响养老模式的选择,国外学者主要关注老年人的养老模式选择,并分析其居住区域的差异。Policy Integration Department(2014)对中国台湾、泰国、新加坡等地的老年人进行了研究,发现影响老年人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是个人条件和家庭条件,每个地区的影响因素完全不同,这反映了一种显著的区域性。Tam和Samson(2009)具体介绍了身体状况、性别等因素对中国养老模式选择的影响以及香港居民在养老模式选择上的差异,调查显示,60岁以上的,身体状况良好,有出国经验的女性独立性较强,基本不需要子女的赡养,而65岁以上身体状况欠佳的女性也希望自己独立生活,所以这也可以看出西方的某些观念也在影响着中国的养老观念。

2.2国内研究现状

相比与国外研究,我国学术界广泛关注养老模式的选择意愿研究。在探索之初,有很多与养老模式相关的分析,主要是根据探索的具体情况、各种困难、原因分析、相关对策分析,探索的主要内容包括运行机制和外部环境等。从研究方法上来看,目前在养老模式选择影响因素研究中使用最多的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Probit模型法。其中Logistic模型适用于因变量为两分变量的模型分析,是分析个体决策行为较理想的模型,在选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中被广泛应用。王媛(2011)在收集了全国20个省68个村1942户的问卷后,使用该模型分析了农村居民自身因素对养老模式选择的影响。朱桂丽(2016)将养老模式选择的研究视角放在藏族农牧民群体中时,同样运用了Logistic模型,此外,包括薛原(2021)、程晓钰(2022)、刘浩(2022)等人在利用调查问卷,对养老模式进行研究时,都使用了Logistic模型。另一主要研究方法是Probit模型法,在处理分类数据为主的离散数据时,采用Probit概率模型分析离散选择问题是理想的估计方法。贾金荣(2010)在基于微观调查数据研究西部地区农民养老模式时,采用了Probit模型法。郝金磊(2014)在对甘肃省的榆中县、会宁县等地区进行农民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调研中,也运用了Probit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李贝(2019)在调研了广州市11个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后,对养老模式选择意愿分析中同样使用了Probit模型法。从养老模式划分上来看,顾永红(2014)在对农村老年人群体进行研究时,都将养老模式划分为了三类:自我养老、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朱桂丽(2016)在分析藏族农牧民养老选择情况的研究中,也使用了同样的分类,在李贝(2019)对广州市区内老年人的研究中,同样使用了这个分类。但同样是对农村老年人群体的研究中,王彦方(2014)则将养老模式分成为了另外三类: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程晓钰(2022)在对上海远郊区人群的研究中,也出现了同样的类别划分,范书南(2019)对我国老年人养老模式进行了分类,与王彦方、程晓钰的分类一致。而邱玉洲(2017)提出了新的养老模式,即互助养老,在该学者的研究中,养老模式分为了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互助养老。从养老模式选择上来看,赖伟军(2008)认为,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尚未成熟,但老龄化问题却已十分严重,而不同的老年人,不同区域的老年人收入水平都有较大差距,区域性明显,这将影响养老模式的选择。方珂(2018)认为应在农村社区发展社区养老,通过社区来为农村居民提供养老服务,社区内的老人在互相帮扶、关照的同时,也可以提供精神上的慰藉。顾永红(2013)针对东中西部9省千户调查研究,同样发现了区域差异。养老模式选择趋势也发生了变化,往年的研究表明,农村老年群体中,居家养老占绝大多数,比如,郭永芳(2018)认为,在经济状况越来越好的情况下,老年人越来越希望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即使老年人可以在社会化养老中得到全面的生活照顾,但却难以填补精神空缺,而家庭养老正可以弥补这一方面,发挥其独特优势,所以家庭养老模式也很难被取代。但王雪、胡湛(2021)在对比城镇化和现代化对乡村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带来的影响时发现,随着乡村空巢老人现象的集中出现,原先养老选择中占据最主要地位的家庭养老逐渐减少。从影响因素上来看,部分学者使用安德森模型,从倾向因素、使能因素、需求因素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该模型在养老模式选择方面适用效果良好(陈娜,2021)。程令国(2013)结合农村养老保险推行现状,研究分析了新农保对农村居民养老模式的影响。郝金磊(2014)在养老模式选择影响因素中加入了子女是否参加新农保和社区养老政策宣传等因素,发现新加入的因素都对农村居民养老模式的选择具有显著影响。黄俊辉(2015)将慢性病状况加入了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影响显著,陈娜(2021)则引入了失能老人进行影响因素研究,宋凤轩(2021)利用新古典家庭决策模型进行研究,刘浩(2022)在构建了老年人健康指标后发现,该因素多养老模式选择存在显著影响。

2.3研究述评

通过以上国内外学者对养老模式相关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可以看出学术界十分关注养老问题。许多学者根据本国的国情和实际情况进行农村居民养老模式的选取意愿研究,以确定影响农村居民养老模式选取意愿的影响因素,得出了他们各自的观点,为解决养老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可以看出,探索满足农村居民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对于农村适合的养老模式,影响农村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分歧,没有达成一致。本文以河南省郑州市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研究影响当地农村居民选择养老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希望通过实证分析能够找到影响当地农村居民选择的关键因素,并对现行的养老模式提出意见和建议。

3.农村居民养老当前存在的问题

3.1老年人口数量庞大

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可知,截止到2020年11月1日,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人数达到了26402万人,占总人口的18.70%。这一数据反映出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严重性,而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也将带来养老问题,这将影响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进一步阻碍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3.2养老基础设施缺乏

农村地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养老院、护理院数量较少,且分布不均。据统计,我国养老院床位数量较少,每千名老年人口只有3.6张养老床位,而农村地区养老床位更是凤毛麟角。同时,农村地区医疗资源也相对匮乏,医疗设备和技术水平低下,这进一步制约了养老服务的发展。

3.3养老服务供给不足

由于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缺乏,养老服务供给不足。一些地区的农村养老服务中心、护理院等养老机构设施陈旧、管理混乱,服务品质参差不齐,无法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而且,农村地区普遍缺乏专业的养老服务人员,这也限制了养老服务的发展。

4.养老服务质量较差

由于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供给不足,养老服务质量也不尽如人意。一些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较低,老年人的权益受到侵害,甚至发生了一些严重事件,这也加剧了老年人的不信任感和抵触情绪。

4.农村居民养老的现有模式

4.1家庭养老模式

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是指老年人在家庭中得到照顾和照料。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养老模式也在逐渐演变。一些家庭通过雇佣护工、购买医疗保险等方式来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同时也会面临一些问题,如护工素质参差不齐,医疗保险的覆盖面有限等。

4.2社区养老模式

社区养老模式是指在社区内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包括日间照料、家政服务、医疗保健等。社区养老模式相对于家庭养老模式更加全面,能够满足老年人更加多样化的需求。但是,由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数量和规模有限,社区养老模式在一些地区的普及率较低。

4.3机构养老模式

机构养老模式是指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或护理院进行养老。机构养老提供的服务更加全面,包括日常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娱乐活动等,能够提供更为专业的养老服务。但是,老年人对入住养老院存在抵触情绪,而且机构养老的费用较高,一些老年人难以承受。

5.农村居民养老政策

5.1政策背景

2018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的意见》,提出了推动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加大对农村居民养老服务的扶持力度,支持农村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旨在加强对老年人的保障,提高养老服务质量,落实养老服务的普惠性和可持续性。

5.2政策内容

(1)支持社区养老服务发展。鼓励社区开展老年人日间照料、居家养老等服务,并提供相应的财政补贴和政策扶持。

(2)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支持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和改造,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和设备,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3)加大对农村居家养老的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提高养老服务覆盖面和质量。

(4)推动机构养老服务的发展。支持发展符合老年人需求的养老机构,提高养老服务质量,降低养老服务费用,为老年人提供更为优质的养老服务。

5.4政策效果

随着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农村居民养老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在政策的推动下,各地区相继成立了大量的养老服务机构,社区养老服务的普及率也在不断提高。政府对养老服务的补贴和扶持力度加大,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对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管和管理,提高了养老服务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地区的养老服务机构数量还不足,服务质量不高,服务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同时,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供给仍然不足,一些老年人仍然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养老服务。

6.未来趋势

6.1智能化养老服务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养老服务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智能化养老服务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手段,为老年人提供更为个性化、便捷、高效的养老服务。例如智能健康监测系统、智能居家安全监控系统等,可以有效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性。

6.2社区养老服务网络的完善

未来,社区养老服务网络的完善将是重点。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数量和规模将会增加,服务质量和服务范围也会进一步提高。同时,政府将加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监管和管理,确保服务质量和服务安全。

6.3家庭养老服务的发展

未来,家庭养老服务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随着家庭经济条件的不断提高,一些老年人愿意通过雇佣护工、购买家政服务等方式来解决养老问题。政府也将加大对家庭养老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家庭养老服务的发展。

6.4多元化养老服务供给

未来,养老服务供给将更加多元化。除了传统的养老院、护理院等机构养老服务外,社区养老服务、家庭养老服务等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政府和社会将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便利,让老年人能够获得更为优质、个性化的养老服务。

7.结论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居民养老问题日益凸显。本文综述了农村居民养老的现状、现有模式、政策以及未来趋势。未来,农村居民养老服务的发展将更加多元化、智能化、个性化,政府和社会将加强对养老服务的扶持和管理,为老年人提供更为优质、便捷、安全的养老服务。

[1]Anantharaman D,Lee Y J.Managerial risk taking incentives and corporate pensionpolicy[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4.

[2]Allen walker,Sharing Hong-term Care between the Family and the State-A Europeanperspective,Who Should Care for the Elderly.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2000,18-19.

[3]Hamoudi A,Thomas D.Endogenous residence and program incidence:South Africa's Old AgePension[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14.

[4]John B C,Williams L,Hermalin A,Chang M C.Differences in the Living Arrangements ofthe Elderly in Four Asian Countries:The Interplay of Constraints andPreferences[J].Population Studies Center Research Report,1991:91-10.

[5]Lam T,Chi I,Piterman L,Lauder I.Community Attitudes toward Living Arrangementsbetween the Elderly and their Adult Children in Hongkong[J].Journal of Cross-CulturalGerontology,1998,(13):215-228.

[6]Mohan N,Zhang T.An analysis of risk-taking behavior for public defined benefit pensionplans[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13.

[7]Okamoto A.Pension Reform in Japan[J].Economic Analysis and Policy,2010:402.

[8]孟艳春.中国养老模式与优化路径探析[J].河北学刊,2011,(01):129-132.

[9]查睿萌.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保障研究——以北京市为例.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3):5-9.

[10]熊波、林丛.农村居民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武汉市江夏区的实证研究[J].西北人口,2009,(03):101-105.

[11]张川川;陈斌开;.“社会养老”能否替代“家庭养老”?——来自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证据[J].经济研究,2014,v.49;No.565(11):102-115.

[12]吴春宝.影响农村养老模式选择的因素分析——以logistic回归为分析工具[J].调研世界,2011,(06):41-43.

[13]王媛.“新农保”参保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农户调查的Logit回归模型[J].农村经济,2011,(07):85-88.

[14]郝金磊,贾金荣.西部地区农民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一一基于有序Probit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11):107-112.

[15]胡扬名,何银花.农村居民养老方式的选择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湖南省慈利县农村地区为例[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4,(06):109-113.

[16]陈芳,方长春.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与出路:欠发达地区养老模式研究[J].人口与发展,2014,(O1):99-106.

[17]陈建兰.中国城市养老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2.

[18]陈赛权.中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2000,(03):30-36.

[19]崔萍.大连农村养老模式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0:1-54.

[20]丁方,翟晓祯,何林峰,史煌坤,田猛.我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J].中国市场,2014,(51):101-103.

[21]傅再军,商茹,李德波,段联峥.云南城市空巢老人严老模式选择意愿的实证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06):47-53.

[22]顾永红.农村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3):9-15.

[23]黄闯.农村老人自我养老保障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J].探索,2015,(2):125-129.

[24]黄俊辉,李放,赵光.农村社会养老服务需求评估一一基于江苏1051名农村老人的问卷调查[J].中国农村观察,2014,(04):29-41.

[25]刘小春,李蝉.中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居民养老模式选择行为实证分析一一基于江西省的调查数据[J].社会保障研究,2014,(2):24-31.

[26]李中秋.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多元化养老模式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1-72.

[27]王丹,杨俊孝,吕鑫,朱先凤.乌鲁木齐市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经济论坛,2015,(01):53-56.

[28]杨清哲.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问题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3.

[29]朱琼.“空心村”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5.

[30]张胆.农村军民养老模式选择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一一基于福建省福州等五地市的问卷调查[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9:1-51.

[31]张琪,张栋.北京市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及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07):1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