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情境化科探区创设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2

中班幼儿情境化科探区创设的策略研究

陈耿梅

上虞区章镇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随着情境化科探区域活动的开展,它更多的是需要幼儿自主性,也有一位教育家曾指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在情境化科探活动中,能有效的发展孩子的自主性、创造性。由此可见,幼儿情境化科探区域活动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通过对情境化科探区研究的实施活动,以情境为引领,以《指南》为指导,依据对中班科探区的现况分析,阐述了情境化科探区创设的理论背景,并提出了创设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情境化  科探区  环境 材料

中班是幼儿在园生活的最重要的一年,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我们班上在玩科探区域活动时小朋友只是在摆弄材料,没有真正的玩起来,对材料的探索也不够深入,而且还经常能听到小朋友不管大小的事情,都需要老师来帮助解决和指导,幼儿的自主性体现也不够好。

一、为什么要研究——存在的问题

1.问题呈现——使然

科探区活动开展一直以来都让老师们感觉比较头疼,总感觉对于区域活动一头雾水。下面我举例说明一下最主要的几个问题:

(1)没有材料愁,材料多了愁更愁

刚开始创建区角时,不知如何投放材料,每天心急如焚。幸而家长们都非常支持工作,积极搜集需要的各种材料。慢慢的区角创设起来了,但发现有很多材料没有用到,堆积在一起成了无用的废旧垃圾。用之无用,弃之可惜。所以如何充分利用处理这些剩余材料就成了一个问题。

(2)区角有了,越玩越没劲,孩子兴趣索然。

经过一段时间的区域活动后发现有的孩子们经常进入的科探区居然没有人去玩了。有的孩子无所事事,更多的是玩一些低结构材料。我询问经常在里面玩耍的唐珂芯怎么不去了,她回答说:“我都玩过了,不想玩了。”老师辛辛苦苦创设出来的区角如何让孩子们能长时间的利用,更好的促进他们的发展呢?

2.追究原因——引领

孩子缘何出现这样的“问题”行为?究其原因,我们发现问题在于:

(1)没有照顾到个体差异。

在投放材料时一定要注意其层次性,有层次性的投放材料。特别是对于科探区材料可分为高结构材料、低结构材料、生活类材料,让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幼儿,按照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材料进行创设。而对于其他区角要通过教师的不断观察,在投放材料上时让其挑战性不断的递进。

(2)忽视环境的因素。

《指南》指出:“创设与幼儿教育和发展相适应的和谐环境,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与条件。”而环境的创设又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有不仅肉眼看得见的墙面布置,隐性的心理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如何更好地利用好活动室的空间环境是非常值得我们探讨的。科学区需要教师创设宽松的探索空间,提供适宜的材料,让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对话中大胆提问、自发探究。

(3)忽略已有经验的重要性。

科探区的游戏材料老师在投放后对于是否讲解一直存在疑惑,讲解多了,孩子们的思维都固定了,不讲解的话小朋友对于材料的已有经验没有,对材料的探索不够深入,所以在玩得时候会越来越没劲。

二、怎么改变

1.创设宽松自由的情境化探索空间

《指南》提出创设安全、宽松的探究氛围是儿童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基本前提和条件。本学期我们在科学区投放了一些新的材料,孩子们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如:“乐”探万花筒,孩子们激起了探究的兴趣;“趣”探色卡纸,孩子们观察到了色卡纸的奇特;“偶”探手电筒,孩子们发现了光的神秘;这一系列的探究,便让孩子们发现了问题,“奇思妙想”里的问题,展现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孩子们不断地在区域里探真相,将自己发现的新问题,创新想法用自己的方法记录下来。孩子们对探究活动的兴趣也是越来越浓。

当孩子们发现电迷宫的时候,又激起了一些活动:如“静”探电迷宫,孩子们发现了小勾子碰到迷宫的线线就会发出“嘶嘶”的声音;“慧”心专研中,孩子们发现小勾子上的线线断开了,“嘶嘶”声就没有了,接上又有了;其乐无穷中,孩子们思考着:“怎样让迷宫不发出声音?”孩子们又采取了比赛活动:“看谁走得又快又稳!”用实践操作来证明自己的动手能力。

孩子们的探究是无止境的,他们除了在区域里玩,还会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午间活动时,孩子们在无意中进行了密探茶“珠”,还将茶珠带回区域,用容器来探索茶珠的量。在郊游的时候,孩子们途中遇“刺”,追寻根源,又一次发现了“苍耳”的秘密。

2.提供充足的、有结构的自助餐式的材料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儿童是在材料的操作、摆弄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因此可以说在科学探究区活动中,材料是幼儿探索活动的对象。

(1)材料的丰富性

从幼儿的生活着手,建立三级层面的生活材料资源库。发动教师、家长、孩子做生活的有心人,一起收集各种生活中的材料,大到水桶、纸箱、轮胎等,小到纽扣、石子、纸盒等;还有日常生活用品如杯子、刷子、报纸等;农村里的麦秆、稻草、种子等......源于孩子生活经验的材料总是特别容易受到他们的关注。

(2)材料的层次性

材料是支撑幼儿活动的基础。教师在选择材料时要考虑不同年龄段幼儿在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以及同一年龄段幼儿之间的能力差异,采用层次性策略,这样既能够关注到幼儿的个体差异,使大家在操作中均能得到发展,体验成功感,又能使教师的指导变得有目的、有计划、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3)材料的辅助性

幼儿在不断操作摆弄材料中会发现一些现象,也会产生许多问题。对于这些现象和问题,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给予解答,而是要通过不断增添辅助材料让幼儿自己探索设法寻找最终的答案。

3.引导幼儿开展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幼儿的经验是在亲自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幼儿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真枪实弹”地“搞科学”从而体验探究的乐趣,获得科学探究能力,并在后续的学习和生活活动中得到不断丰富。在科学探究区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只有建立在幼儿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上幼儿才能将科学探究一步步引向深入。

4.跟随幼儿兴趣及时生成新的探究内容

在科学探究区活动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学会观察,学会等待,寻找适合的时机适时介人。只有当幼儿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或有危险的时候,或者当孩子遇到困难玩不下去的时候,这时候介人很有必要。

幼儿在科探区中玩的乐此不疲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科学探究区探究的内容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幼儿的生活中蕴含着许多科学内容,教师应把科学教育的内容从关注幼儿的一日生活开始,关注幼儿的兴趣点和需要 了解幼儿急于想知道的答案或想解决的问题,将这些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让幼儿感受到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三、后续思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3—6岁幼儿学习的方式以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为主。幼儿是通过直接经验来认识事物的,他们需要通过对操作物的摆弄去了解周围事物。通过本学期的探究,通过本学期的探究,科学活动区中孩子们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中班孩子游戏能力与水平都有所发展,与同伴的合作性游戏也逐步发展起来。他们已不再满足于自己玩,而是开始喜欢找同伴一起玩;活动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3】幼儿园科学探究区的创设与指导     吴华芬

【4】《儿童智慧的起源》     皮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