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2

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江建伟

江苏省盐城市智创小学 

摘要: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逐渐提升,成为小学生学习以及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就体育学科本身的特性来说,是充满重复以及艰苦的,因此在小学体育的教学当中,教师也需要积极地思考运用良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正确的认识体育运动,乐于参与体育运动,在体育运动中认识自我,突破自我,塑造坚韧不拔的品格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

关键词:赏识教育;小学体育;应用;探究;

赏识教育正是建立在鼓励和赞扬基础上的一种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主要是通过正面教育的模式让学生产生自我认同,进而建立自信,不断的突破自身的局限,取得成绩的一种模式。目前,赏识教育作为一种专门的教学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较少,小学体育教师要结合当前的教育背景,在教育过程中积极地尝试,运用赏识教育,引导启发小学生对于体育的正确认知以及良好行为的养成,塑造核心素养。

一、赏识学生特点,启发学生认同自我

赏识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在于接纳学生,这包含接纳学生的行为,特点,其中包含好的,不好的各种行为特征。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较强,但是对于自我的认识又较为模糊,往往会从他人的评价中认识自我,而教师作为小学生心目中权威的代表,来自教师的认同和肯定又显得特别的重要。因此,教师对于学生身上特点的赏识,能够启发学生对于自我的认同。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给学生贴标签,用刻板印象去评价学生。同时赏识教育中所强调的正面管教,激励表扬的模式也是帮助学生肯定自我,发掘自身特点的重要驱动。

例如,在小学一年级的体育课程中,教师发现个别几个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不配合教师的要求,同时扰乱其他学生的正常学习与体育锻炼。在一些器械类的运动中,甚至是会刻意霸占器材,器械,严重影响体育课程的顺利进行,对于班级中其他的学生也带来不利的影响。体育教师在观察到这个状况之后,向其他科目的教师进行了解,发现这些学生在其他课程中的表现也是如此,是令教师头疼的调皮学生,一些教师甚至是一提起这些学生的名字就觉得头疼,给这些学生贴上了“调皮捣蛋”,“过动症”的标签。因此,体育教师针对这些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与分析,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说,这个阶段的学生基本上都极其渴望获得关注,尤其是当代的小学生,一般在家庭中获得的关注较多,因此,进入小学这个大集体之后,教师关注较少的时候就容易通过较为极端的形式来获得教师的关注。从赏识教育的角度来说,这些行为事实上也是学生渴望获得赏识的一种表现。但是教师的赏识落脚点并不是在学生的这些不恰当行为上。需要了解的是,赏识教育主要是通过赏识—激励—行为改变这个模式来促进学生的成长。而不恰当的赏识激励的也是学生不恰当的行为,因此,教师需要从教学目标,也就是希望学生形成的行为模式这个角度来倒推,挖掘赏识的角度,赏识的模式。针对这一部分学生来说,教师赏识的角度应当是让学生认识到教师的真诚与关怀,对于学生无条件的接纳,进而让学生认识自身的行为中所存在问题,能够接纳教师的建议进行改善。因此,教师可以从了解学生特点的角度来赏识学生,例如,在器械运动的课程中,可以安排这一类的学生管理发放器械器材,通过语言肯定学生活泼好动的个性,激励学生利用自身的特点来帮助教师,帮助其他的同学,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特点,接纳自身的特点,进而能够思考运用自身的特点来服务班集体,帮助他人,发展良好的品格。

二、赏识学生个性,建立亲密师生关系

赏识学生的个性与赏识学生的特点有所不同。赏识学生的特点在于对学生的认同,启发学生对于自我的认知。而赏识学生的个性则在于发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尊重这种差异性,进而建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亲密连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观察发现学生之间存在着小团体的现象,而有一些学生被边缘化,不被这些小团体所接纳,在个性上显得较为孤僻。事实上,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建立自我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会对能够发掘其身上闪光点的人或者集体主动的靠近,期待被一个集体接纳,融合。因此,教师能够赏识学生的个性,发现存在在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与其他人不同之处,本身就代表对于一名学生的关注与肯定。因此,被班级中的一些小团体所孤立,或者不被这些团体所接纳,无法融入将会对于学生的心理发展,个性养成带来一定的问题,严重的时候甚至是会引起更为严重的校园霸凌事件。因此,教师需要通过赏识教育来打造亲密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建立对于教师的信任,打破原本的小团体,即便是孤僻的学生也能够有疏通的渠道,减少更为严重的事件发生概率。同时对于体育教学本身来说,更为融洽的师生关系也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一方面,教师对于学生的个性特点有足够的认识,因此能够预判学生在各项活动中的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以及目标的调整。例如,一些个性较为文静的学生在参加集体运动项目会需要更长的热身过程,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特点针对集体活动的顺序安排进行调整。而一些较为活泼的学生则能够很好的活跃气氛,因此在活动中的顺序可以放在开头以及结尾,让整体课堂的氛围更加融洽。另一方面,教师对于学生个性的赏识,能够让学生建立起对于教师的信任,在遇到问题或者困难的时候倾向于向教师倾诉,寻求正当的方式解决。这也是塑造良好班级氛围的一种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教师解决教学难点的一种途径。一般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遇到类似的问题,会运用一对一谈话的方式,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针对性的疏导与启发,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感,为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赏识学习过程,积极建立学生自信

赏识教育在于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激励与表扬。相对于赏识学生所获得的成绩,赏识学生努力的过程很显然具有更加积极的意义。同时这也是赏识教育的本质,通过赏识的方式引导认识的改变。教师对于学习过程的赏识也是在传达学习过程重要性的一种方式,这样也能够让学生摒弃急功近利学习模式,让学生在体育的学习中能够脚踏实地。这也是体育学科的特性,在体育运动中,任何成绩的获得或者进步都是建立在能力的发展以及反复的训练中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也需要通过赏识来强调体育训练过程的重要性,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

例如,在小学生的长跑训练中,对于学生的耐力有很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会更加关注学生在长跑中的具体表现。如某学生在体力不支的状况下仍然坚持跑完全程,教师对于其坚持努力的过程进行表扬。某学生在长跑的过程中主动帮助其他体力不支持的学生支持,导致自己的成绩落后,教师对其善于观察,乐于助人的行为进行赏识。事实上,教师的赏识代表关注。赏识过程也代表教师在教学中摒弃“唯分数论”,“唯成绩论”,转而用更加客观的眼光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对于体育教师来说,赏识教育就是让教师不再以学生的体能发展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是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表现为参考,了解学生在该课程中的学习体验,学习成果,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因此,在赏识教育的课堂中,也可以说是真正的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育。而对于学生来说,这一类的赏识教育能够让学生更加客观的看待体育运动成绩,不会进行盲目的比较,而是更加专注于过程,对于自身的认知更加明确,建立更加强大的自信。例如即便是学生在运动训练中取得不够理想的成绩,但是从教师的赏识中,依然保持自信,保持在下一阶段会更好的希望。这种对于自身的自信的建立过程,就是抗挫折能力的养成过程,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以及生活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

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较少,教师普遍对于赏识教育的认识较为片面。赏识教育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夸奖,表扬,而是要建立在认真观察,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完全接纳学生,从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模式等方面发现闪光点,从而让学生形成对于自身正确的认知,接纳自我,并且能够正式自身的局限,在教师的正面激励下勇于突破自我局限,不断取得进步的一种教学模式。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赏识教育,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观察学生,付出更多的爱心与耐心,发现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每一点小进步,用言语,行为等多样化的形式给予正面的激励,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积极向上的心态,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雪芳.小学体育赏识教育的渗透与运用[J].田径,2022,(12):75-76.

[2]孔爱香.小学体育教学中赏识教育理念的渗透[J].体育风尚,2022,(11):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