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幼儿园助力乡村振兴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2

引领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幼儿园助力乡村振兴策略研究

  宋雅迪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  0100070

摘 要:将非遗文化融入到幼儿园教育的生活中,作为儿童在幼儿园美术课程的重要资源,并邀请非遗传承人及著名皮艺大师及团队进校园讲解传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相结合,让孩子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其幼小心灵,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 美术课堂 非遗文化

非物质文化是我们人类一种特殊的遗产,其内容丰富,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同时也是世界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的每一个地方都几乎有着代表性的地方传统文化,它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此外,文化艺术又是乡村振兴的力量和发展的风向标,基于我们国家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社会背景下,同时在“非遗活化、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城乡互动〞 等社会转型过程中,联合各部门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与乡村文化结亲帮扶”活动,为乡村振兴提供传承文化基因,打造乡村文化建设,促进乡村振兴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特点是和我们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息息相关,是民族审美习惯与个性的体现,它以形象、技艺和声音为主要表现手段,同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传承的延续。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在幼儿园的美术课堂中,美术教师应将非遗文化元素融入课堂中,这不仅会丰富课程内容知识还能优化教学模式。让幼儿了解非遗文化,非遗从娃娃抓起,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幼儿的知识,同时还能从小增强幼儿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深处深深地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进而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很多是以美术的形式呈现,在幼儿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充分利用美术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并利用当地传统文化资源,与美术课堂教学相结合,从而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一、将非遗文化融入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儿童启蒙教育阶段是人格塑造和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接受和学习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传承的重要阶段,这个年龄段接受的教育对其一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非遗文化进入幼儿园活动,在幼儿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结合在一起,对幼儿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呼和浩特当地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历史悠久,例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蒙古族皮画、和林格尔县的民间剪纸艺术、蒙古族的刺绣、石雕、木雕等。在幼儿美术课堂中,美术教师要充分挖掘呼和浩特传统文化资源,筛选优秀且具有当地特色的非遗文化艺术品作为美术课堂的教学案例,让幼儿在了解和学习中进一步感受到我们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同时,在幼儿美术课堂渗透并开展非遗文化的学习,不仅能够丰富美术课堂的内容,还能从小提升他们树立良好的文化观念,从而进一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引导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具有爱祖国的情感,进而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近年来,在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中,对我国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美术教育就承担起了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美术是一种视觉文化艺术,又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因此,美术教师应将优秀的非遗文化融入到美术课堂教学中,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加以结合,转变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例如,教师在美术课堂中,美术教师以多媒体展示、师生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幼儿了解和学习当地民间手工艺品的制作,并引导鼓励幼儿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对非遗文化艺术进行欣赏。此外,将非遗文化元素融入到幼儿美术课堂,使学生认识到我们民间传统艺术魅力的同时,还可以了解相关文化内涵,通过实践活动,鼓励幼儿传承和发扬本土传统文化,尤其在美术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了解和关注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他们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能够去很好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德育与美育。

那么,将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文化融入到幼儿美术课堂,作为美术课程的重要资源,不仅能够丰富课程内容,还能让学生从中体验本土民俗风情,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美与力量。所以,将非遗文化融入于幼儿美术课堂的教学中,对幼儿文化素养的提高和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也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能力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前提。因此,在幼儿园美术课堂中合理地将非遗文化元素融入其中,才能更全面的了解中国文化。

二、非遗文化在幼儿美术课堂中的应用——以莫尼山非遗小镇蒙古族皮画为例

(一)培养幼儿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幼儿时期是建立情感和认知的关键时期,将非遗文化融入幼儿园的课堂中,对他们一生的健康成长都能够留下深深地记忆,在幼儿教育美术课堂中,依据我们当地比较有特色的非遗文化,将当地非遗文化与美术课堂相结合,这样既可以有助于增进儿童的文化认同感,又可以使儿童体会到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魅力,有助于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代新人。 呼和浩特有着丰富的蒙古族民间美术资源,例如蒙古族皮画艺术,皮艺是蒙古族人民发明的非常有艺术价值的工艺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产生与发展和蒙古族的历史背景、漫长的成长过程息息相关,皮画艺术是蒙古族所独特的传统手工艺之一,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和生活中进行创造并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造型艺术。蒙古族作为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它具有着神秘和传奇色彩的草原传统文化,蒙古族皮画艺术在其发展与创作过程中,主要以传统文化为主要题材,在题材内容中,大多描绘了草原人民的风俗习惯并记录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又表现出草原人民的民族风情和美丽的草原自然风光,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体现出了地域民族文化精神和艺术风格。蒙古族皮画是草原人民智慧的结晶,皮画上的浮雕图案立体生动,栩栩如生,制作工艺精细,艺术风格雄浑典雅,画面效果给我们欣赏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皮画艺术作为我国非遗文化之一,其在内蒙古地区幼儿美术课堂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美术课堂中,教师首先通过对皮画艺术的概念、历史文化背景、基本特点对学生进行详细地讲解,让学生在了解皮画艺术的相关知识基础上,更进一步了解蒙古族皮艺,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在丰富多彩的课堂实践中弘扬非遗文化

非遗文化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其内容丰富、生动。它以绚丽多姿的形式推动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在美术课堂中,将非遗文化融入幼儿教育,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兴趣爱好及年龄特点,使非遗文化渗透到幼儿教育中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应及时完善调整与优化教学方法,使丰富多样的非遗文化很好地融入到幼儿园教育中,为儿童的成长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教师还应在传统幼儿园教育教学中不断改变教学方法,为幼儿教学增加趣味性。因此,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让学生了解和学习当地民间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了解相关文化内涵,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儿童传承和发扬本土传统文化。例如,带领儿童参观非遗研学基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其中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民间文化传承保护基地的莫尼山非遗小镇,每年都会有学生来参观研习。莫尼山非遗小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攸攸板镇段家窑村,小镇作为非遗传承基地,每年通过农民丰收节、传统节日庆祝等活动,使人们通过实践活动能够进一步了解我国非遗文化。此外,莫尼山非遗小镇作为内蒙古首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教学基地和蒙古族皮艺传承基地,尤其是小镇中的“格日勒皮艺”,从它的功能、精堪的制作工艺、表现题材内容以及造型材质上都显示出蒙古族的审美价值和所具有的地方特色,折射出了蒙古族人民的审美内涵。幼儿通过参观非遗研学旅行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更真实丰富的实物资料、非遗生态环境和更专业的活动场地,使他们从小对非遗有更直观、全面、深刻、全面的认识。其中,在教育部等11个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因此,在参观非遗研学实践活动中,对儿童动手能力的提高和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灵活的形式开展活动,围绕非遗文化进行课程设计,例如,在课堂中针对某一个非遗项目进行专题性研学活动,也可以使非遗大师走进幼儿园进行讲解和演示。全方面的调动幼儿眼、心、手、耳的能力,让他们更加深刻的体验、了解、感受、学习这些文化财富。非遗大师进校园,将我国传统文化融入到校园中,使学校成为非遗保护的一方沃土。

三、非遗文化进校园助力乡村振兴价值和意义

中华民族优秀的非遗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在幼儿的启蒙教育阶段开展非遗文化的教育活动,可以很好地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非遗传承和传统文化传承要全方位、全学段、全过程融入从幼儿园到大学直至继续教育,并要“以幼儿园、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因此,让传统文化走进幼儿园,实现与幼儿园教育的有效融合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那么,在幼儿美术课堂中,要充分挖掘地方非遗文化资源并加以引入,不仅可以树立儿童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还能使儿童受到感染与熏陶,进而培养学生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树立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让学生学会传承与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将非遗文化融入到幼儿美术课堂的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将非遗文化与幼儿美术课堂相结合,并将非遗文化贯穿于美术课堂中,从欣赏、实践、拓展三个方面开展教学,对开展传承文化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作为幼儿园的美术教师,不仅指导学生掌握美术文化知识,更应当在美术课堂中融入我国丰富的非遗文化内容,并以此来作为提升学生文化积淀,从而进一步使儿童能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深刻的认识,使儿童从小了解更多具有民族特征的色彩语言,加强儿童对传统文化的全面认识,争当小小传承人,让非遗文化更早地滋润童心,根植于内心。

此外,将非遗进校园有着独特的社会意义和精神价值,并成为乡村振兴的源动力,在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将非遗文化进校园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方式助力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为文化语境下的乡村发展提供了优化产业结构,寻求文化认同,加速乡村转型发展、产业升级的新引擎。将非遗文化融入到校园课堂中,与振兴乡村相结合,不断丰富艺术内涵,拓展艺术的外延,让人们意识到艺术可以对人、对社会起到特别实际的作用,使更多的人参与到非遗文化振兴乡村的实践中。

参考文献:

[1]陈勤建 .中国民俗[M].北京.北京民间工艺出版社

[2]庞丽娟 .文化传承与幼儿教育[M].浙江教育出版社

宋雅迪,女,硕士研究生,从事美术理论研究 工作单位:呼和浩特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