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长德育视角的小学少先队入队仪式浸润教育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2

基于生长德育视角的小学少先队入队仪式浸润教育策略

陈丽钊

南安市第三小学

【摘要】入队仪式是儿童由普通的儿童身份转变成为正式少先队员身份的象征,是儿童有“社会政治身份”的开端,也是增强儿童集体意识,培养责任意识和接班人意识的契机,对儿童个人和社会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立足班主任德育视角,针对以往的入队仪式存在“认知不足、仪式不足、巩固不足”等问题,探究能真正发挥教育效用,实现生长性的教育目的入队仪式,为少先队工作创造良好的开端。

关键词小学;德育;少先队;入队仪式

引言:

习总书记在关于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的重要论述中表示:要聚焦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聚焦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把握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工作主线,引领广大少年儿童努力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少先队是小学德育的重要载体,在大环境的关怀下,学校及班主任应如何引导,才能让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在儿童心中播种、生长、发芽呢?《关于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的指导意见》文件提出:要通过充分的队前教育、具体的入队标准、规范的入队程序和庄严的入队仪式,从源头培养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

一、审视现状:入队前后三不足

通过队前教育和庄严的入队仪式,唤起身份认同意识,让儿童在活动中传承少先队精神和文化。但是从现实效果来看,入队的效用不尽如人意。结合采访和调查分析,将发现的入队问题归结为三大类:

(一)认知不足——入队知识掌握少

由于时间的间隔,大环境发生了变化,现代儿童对于少先队历史有了一层“隔阂”,对于入队的意义认知不深,且没有开展让儿童主动去收集队知识的活动,儿童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接受知识面窄且浅。

(二)仪式不足——入队认同感知浅

入队前教育活动和校园德育活动勾连少,没有很好利用少先队员的榜样作用,缺少渐近性的情感共鸣,浸润不足。入队活动缺少序列性,在情感激发和知识学习上缺乏进阶性。仪式不足,儿童在入队过程中对少先队产生的认同感较浅。

(三)巩固不足——入队实践效果差

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也是检测入队仪式教育效果的重要体现形式。但是就现状而言,入队实践后的效果并不理想。在入队仪式后,没有趁热打铁,继续跟进相应的巩固活动,少先队员在入队仪式中被激发的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没有被有效延续下来,上学忘记带队徽、红领巾的现象比比皆是。

二、种子培育:循序渐进,种子成长部曲

生长德育视角下的入队仪式是抓住儿童意识发展的关键期种下少先队的“种子”,班主任应结合校园德育活动、一系列有序的活动和仪式,联动家校力量,共同培育种子生长,让种子在环境的浸润中逐渐吸收能量,唤醒生长愿望,将输入式的入队礼转化为主动的身份意识建立,产生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

(一)播种——生态循环,点染入队认知

儿童是生长德育的核心,儿童的自我成长要依靠通过外部活动体验提升自我内在驱动。《少先队改革方案》也中提到:“一切从少年儿童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出发,发挥少先队员小主人作用,生动活泼、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充分发挥少先队员自主教育,让少先队员提升自我促成长,让一年级儿童在心中种下“种子”,有自我内在驱动。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也是儿童集体意识的起点。儿童在刚进入小学时需要有一个引领性的榜样起示范作用。在他们身上,儿童能初步感受到集体的意义和少先队的形象。

比如开学典礼上,六年级的少先队员们一人牵着一个小朋友,并为小朋友在胸前带上一朵小红花,表示“欢迎入学,成为小学生”代表全体师生为新生送上祝贺。在浓郁的少先队文化氛围中,少先队员们对准备入队的儿童的第一份关心和爱护,在儿童心中留下对少先队员的初步认知,在心中种下入队之种。

(二)培土——整合资源,唤起入队认同

土壤是种子发芽的基础,一年级儿童入队的基础就是要唤起对入队的认同意识,将输入式的入队礼转化为主动的身份意识建立。班主任应关注日常活动,通过班队课“少先队知识小竞赛”,促进儿童主动了解队知识,互相学习队知识。

比如,在队课前,由四人小组为单位,分工收集少先队历史知识、礼仪知识。在队课上,通过小组的分享,评选出了最佳分享小组。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到课堂比赛,激发起儿童主动学习队知识的兴趣,互相分享和投票的过程也是再一次吸收少先队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跳出被动的知识输入,转而进入主动的知识吸收,并且用儿童的方式互相学习。

入队启动仪式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让儿童启发儿童,用儿童听得懂的语言,表演儿童看得懂的故事,潜移默化唤醒前期积淀的“种子能量”,点亮入队之种。

)发芽——能量聚焦,助力意识生长

聚合礼仪是受礼者从边缘到世俗生活必经阶段。通过仪式进程的时空变化,个体或群体原本的社会状态、社会身份及生命任务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最终使生命体处于一种新的状态中。在前面几个活动的铺垫下,儿童对于加入少先队是一件非常光荣自豪的事情有了共同认知,并且了解了入队仪式是一件非常重大且严肃的事情,对自己身份逐渐有了明晰的定位。在正式入队的仪式上,这一颗种子终于吸收满能量,在呼号后长出了嫩芽。

刚入学时的新生就是由六年级的少先队员牵着手戴上小红花,牵着手熟悉校园。在入队仪式上,仍然由他们牵手,另一只手拿着红领巾,等着为小朋友戴上,这是少先队员精神的传承。

入队是儿童重要节点,这意味着从普通孩子变成了有政治身份的少先队员。学校及班主任所开展活动的有效体现和延伸要做到环环相扣,让入队氛围持续,不断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让星星火炬永放光芒。

参考文献

[1]杨湾.少先队仪式的教育功能及其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18.

[2]段镇.少先队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90.

[3]许宏.童心课堂-基于儿童文化的小学品德生本课堂[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