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阅读链接,助力阅读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2

巧用阅读链接,助力阅读教学

张伟胜

浙江省温岭市箬横镇中心小学

【摘要】 “阅读链接”是统编版教材中高年级新增的一个教学板块,在阅读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着独特的教学价值。本文从切入链接教学需适时,用好链接,助长思辨能力,检验实践能力,提升习作能力,探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更好地开发并利用好“阅读链接”,物尽其用,实现最大的阅读效用。

【关键词】 小语课堂;阅读链接;阅读教学

“阅读链接”是统编版教材从中年级开始安排在课文后面的一个阅读拓展材料板块。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很重要的阅读资源,也是阅读教学助学系统中很重要的一环。如何凸显它本身的价值,让其得到最大,最优化,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探讨在阅读教学中应更好地开发利用好“阅读链接”,实现其最大的效用。

一、切入链接教学需适时

)课前链接,激发兴趣

初读课文,老师导入新课如果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凝聚学生的注意力,那么这节课也就成功了一半。因此,我们老师对此都非常重视,想尽各种办法让初读也精彩。而有些“阅读链接”就与本课内容紧密相联。在导入时,适时地选择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效地把孩子带进新课中。教学《普罗米修斯》之前,出示课后“阅读链接”——中国神话故事《燧人钻木取火》。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说说你从哪感受到神话的神奇?学生自然地从文中发现:燧明国没有白天黑夜,没有春夏秋冬,就在火树下生活感受到神奇;古人就利用钻木取火的方法告别了原始野蛮的生活;我们的祖先就是最早生火的方法是一位圣人发现的。师自然引入新课:是啊,这就是神话故事的魅力,传说我们中国最早的火是圣人无意发现,利用钻木取火的方法过上了文明生活。那么,古希腊神话中,火又是怎么来的?故事又有什么神奇之处呢?就让我们走进14课《普罗米修斯》。

)课中链接,深化理解

阅读教学中,教学的重点、难点往往是学生学习的瓶颈,在学生理解为难之处适时地引入“阅读链接”,就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思维,走进文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高阶思维,助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如教学《桂花雨》时,文中一处含义难以理解,抒发感情最真挚的句子: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老师就应该恰时地引入“阅读链接”——选自琦君的《留予他年说梦痕》。引导孩子去感受体会琦君对童年、故乡、亲人师友真挚的情感,自然地就能理解这句话所表达了含义,那是作者在《桂花雨》借桂花寄托的情感,抒发自己对家乡一种深深的眷恋与怀念。

又如教学《好的故事》一文,都说鲁迅的文章难懂,对这篇年代久远,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表达鲁迅斗争激情和执着追求精神的文章,学生理解起来的确难度太大。而结合课后的“阅读链接”中的两则材料,就能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就能理解“好的故事”就是作者的美好愿望,虽然现实是黑暗的,但仍将强烈地追求美好的事物。

)课后链接,拓展阅读

文后“阅读链接”的呈现,更多是文本内容的延伸与拓展,老师如果在课后适时地引入“阅读链接”,就能让孩子从课内走向课外,给孩子打开一片更广阔的阅读天地。 如《祖父的园子》一课的教学,当学完课文之后,再链接阅读材料——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除了完成课后要求:说说你对课文有什么新的体会之外, 学生自然对《呼兰河传》,对作家萧红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就激发了学生阅读《呼兰河传》及萧红作品的兴趣。

又如教学《蟋蟀的住宅》一文,课后出示的是选自苏联比安基的《森林报.夏》的两则日记。为什么不出示法布尔的《昆虫记》片段,这不是孩子们更熟悉吗?显然,编者的意图就是借《森林报.夏》这2篇“阅读链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拓展阅读的宽度,让孩子们明白,描写昆虫世界的优秀文学作品不仅仅是《昆虫记》,还有很多很多的作品,我们要广博地阅读,从不同的作家,不同的作品中汲取营养。

二、用好链接教学促成长

)活用链接,助长思辨能力

“阅读链接”的内容安排都是编者精挑细选,深思熟虑后确定的教学板块。只要我们老师合理运用,它对课堂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尤其是思辨能力就有极大的助长。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的教学,课后呈现的“阅读链接”是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冯亦同的《和平宣言》。并明确了学习要求:结合相关资料,体会其与《圆明园的毁灭》表达情感的相似之处。学生就在比较阅读中,进行思想的碰撞,结合资料感受情感的相似。不仅落实了语文要素,也理解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对家园遭受外敌入侵的痛惜和对侵略者的愤怒,爱国情感跃然纸上。实际上,这些“阅读链接”的出示,就是通过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比较阅读,在思考、感悟、交流中得到收获,提高自己的思辨力,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

)借助链接,检验实践能力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老师的职责就是利用这例子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习得语文技能。同样实践告诉我们,光学习课文内容,传授语文技能只是雾里看花,空中楼阁。要想真正的让学生掌握,就应该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将策略转化为能力,而有些“阅读链接”就很好地提供了实践的路径。如教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好之后》,课堂上,老师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学生也都已理解三个有关科学小故事,并能从三个具体实例中理解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中心观点。但语文要素是否真实落地,还需要实践证明。课后的“阅读链接”《詹天佑》就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平台。引导学生思考:从哪些具体事例中体会到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学生就能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与技能开展自我学习,同时在思考的过程中,技能得到运用与落实。

)利用链接,提升习作能力

阅读教学,何为高效?真正的落脚点在于语用教学,即“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而这教学的重点恰恰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如何突破,如何实现,“阅读链接”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教学素材。如教学《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一文,教学的难点即课后的小练笔:用几句话写出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阅读链接”的材料选自汪曾祺的《自报家门》,精读课文之后,学生们再自主阅读链接片段,就能从2篇文章感受到不同的表达形式,不同的写作方法。“阅读链接”的加入就能开阔了学生习作的视野,值得去他们学习与模仿。这不仅落实了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目标,更是为学生播下了写作的种子,会有意识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此方法,提高自己的习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周瑛 《巧用链接,助力阅读》  嘉兴小语  2019.5.23

[3]贺蕾  《浅谈课后“资料袋”和“阅读链接”的有效利用》  《小学语文教师》 2017.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