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岗课赛证”融通课程的建设路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2

现代学徒制“岗课赛证”融通课程的建设路径探析

韩朵朵 高洁 齐会娟 温洪念 刘 洋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的教育模式,旨在以技能培养为主。在这种模式下,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设立规范化的企业课程标准和考核方案等。将“岗课赛证”融入到现代学徒制中具有很大的教学改革意义,岗课赛证包括了岗位技能训练、整合课程和作业、职业技能大赛以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并掌握各种技能,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现代学徒制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不同行业的需求。这意味着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等。通过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并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为了实现现代学徒制的目标,学校和企业需要紧密合作。教师和师傅共同传授知识和技能,将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使其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同时,学校和企业还需要设立规范化的企业课程标准和考核方案,以确保学生所学的内容符合行业需求,并能够得到有效评估和认可。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岗课赛证”融通;中国特色

基金项目:2024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下通信类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SZ2024007);2024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京津冀协同视域下数据驱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Z2024131);2024年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数据驱动河北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路径方案研究”,(项目编号:235130335); 2023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JRS-2023-3142) 。

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推广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它为我国职业教育制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与传统的纸上谈兵的教育方式相比,现代学徒制注重实践与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实践能力,更符合当前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其次,现代学徒制的推行有助于提升职业教育的国际竞争力。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职业教育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推广可以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最后,现代学徒制的推行将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通过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能够更好地满足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推动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一、现代学徒制“岗课赛证”融通课程特点

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实施专业课程的"岗课赛证"融通改革,旨在将岗位能力要求、教学改革、技能竞赛和产业证书相结合,通过考证、竞赛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技能,涵盖了操作技能型、技术技能型和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与传统的课程相比,这种融通课程的教学目标更为全面。它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适应某个特定行业或产业,而是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此,现代学徒制"岗课赛证"融通课程通过整合课程内容,深化教学标准与岗位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融合来提升学生的整合能力。这种融通课程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通过将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相结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所学内容。此外,这种课程的综合性质也使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种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为了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现代学徒制"岗课赛证"融通课程还注重教学过程的质量和效果。通过与岗位标准的深度融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学的课程与实际工作的关联,并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整合能力。

二、现代学徒制“岗课赛证”融通课程建设路径探究

(一)坚持课程价值与育人本质相匹配

课程是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工具,它不仅是落实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也是特色现代学徒制“岗课赛证”融通课程建设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坚守育人的本质,不仅关注短期的教学成绩和社会影响,更要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课程的价值取向至关重要,我们要避免功利化倾向,不仅重视竞赛和证书,还要注重多元价值和育人本质的整合。课程应该尽量与岗位工作相匹配,课程设置要与不同岗位类别相匹配,课程标准要与岗位所需能力相匹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技术技能形成,使他们能够胜任未来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能力。同时,课程也应该提供有助于学生个性解放和成长的经验和环境。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不仅仅是关注他们的专业能力,更应该关注他们的人格发展和生活素养。因此,我们需要在课程中创造一个积极向上、鼓励创新和激发学生潜力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真正成为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方式。通过实现职业院校五育融合和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课程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和个人的需求。五育指的是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和德育。我们要在课程设置中充分考虑这五个方面的内容,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只有通过这样的教育目标,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于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也更好地满足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需求。

(二)搭建常态化课程运行机制

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是关注焦点,也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关键。在这方面,岗位群技能成为确定人才培养规格的基准,决定了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设置。为了实现人才培养质量与岗位能力需求的共同提高,搭建课程常态化运行机制变得至关重要。这需要通过深度调研行业企业,以确定人才培养的标准体系。这个体系应包括人才定位、标准与供给需求,同时将行业发展的新技术、工艺和标准融入课程内容,从而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标准体系。为了确保课程常态化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进行顶层设计。这包括搭建课程常态化运行机制,将市场调研、课程改革、教材更新等常态化工作纳入制度设计的一部分。这将有助于打破课程“静态化”的困境,使教育内容能够及时跟上行业发展的变化。

(三)构建“多元一体、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

现代学徒制在课程设计上注重独立性与类型化特色,通过特色课程“岗课赛证”来实现。该制度打通各个课程之间的障碍,实现课程链与能力链的有机融合。这样的课程体系被构建成“多元一体、能力递进”的形式,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以岗位需求和行业标准为导向,学校更加强调学生的就业基本能力。通过课程改革和推进“课堂革命”的方式,学校适应了生源多样化的特点,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技能掌握能力。为了更好地掌握和应用专业核心技能,学校以专业技能大赛为特色,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并提升他们在实践中的能力。学校还通过颁发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执业资格证书,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适应性能力。这一切都是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需求和市场需求。学校引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以岗位能力需求为主要课程内容来源。同时,课程教学改革也作为教师教学改革的主要抓手,推动教学质量的发展。学校充分利用技能竞赛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自己的技能。此外,学校以证书考级作为引导教师教学的重要导向,推动教学质量的发展。通过这样的方式,学校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也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四)搭建“共建、共享、共治”治理共同体

现代学徒制试点是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重要抓手,实现职业院校与企业协同发展。学徒制试点以专业为试点,以学徒制为载体,深度开展校企合作,使校企双主体成为“岗课赛证”融通课程的设计者、实施者。这种合作模式中,职业院校提供人才供给、员工培训、科技服务,而企业则为职业院校提供学徒师傅、实训资源、技术支持等。这种合作模式能够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在校企合作中,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成功还需要建立起“共建、共享、共治”的治理共同体,并搭建合作平台,确立责任义务和利益取舍,使校企双方能够共同参与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学徒制的“岗课赛证”融通课程的关键点包括课程改革、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存在的问题以及多维度分析和改进。通过解决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可以进一步发展现代学徒制,促进职业院校的高质量发展。首先,教学方法有待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操作的训练。这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其次,课程设置需要进一步优化。现有的课程设置较为单一,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一些学生可能对某些课程感兴趣,而对其他课程不感兴趣。因此,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灵活调整课程设置,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另外,教师培训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在现代学徒制中,教师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角色。然而,目前的教师培训多以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因此,需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军容.“产教融合、轮岗晋级”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6):34-37.

[2]刘云朋,邓小飞.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研究[J].焦作大学学报,2022(4):72-75.

[3]曹元军,李曙生,卢意.高职产业学院“岗课赛证”融通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2(07):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