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的木棉,——试论舒婷诗歌对传统爱情的颠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3

火红的木棉 ——试论舒婷诗歌对传统爱情的颠覆

赵影

前郭县八郎镇穆家乡穆家学校 吉林松原 138000

爱是一个亘古常新的话题,在文学创作中亦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古往今来每个人都渴望生命的光芒、动人的爱情。因此每一个挖掘爱情题材的诗人都要匠心独运,另辟蹊径,对爱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才能有富于个性又耐人寻味的作品产生。舒婷通过一系列诗歌作品表达了她独特的爱情观:即爱情是一种心灵的呼唤,是超脱了现实物质的抛弃了功利的目的存在;爱情的本质是精神世界的相融相谐,既要平等又要独立;爱情是一种超越伦理、超越生死的精神依恋。即使在人间无法实现,即使一生都没有在一起,也不会改变初衷。本文试从一下几个方面分析舒婷诗歌对传统爱情的颠覆:

关键字舒婷诗歌;爱情;传统;颠覆

一、舒婷诗歌对平等爱情的呼唤

(一)封建社会伦理道德下不平等的爱情

由于男女体魄上的差异,使得物质上女性对男性有一定的依附性,这影响到其它生活领域,于是就出现阳刚、阴柔的差别性认识。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男女的各种不平等逐渐显现,笼罩在男权阴影下的男尊女卑畸形爱情观亦是如此。男尊女卑的例子比比皆是,如一妻多妾制、以及孔圣人直言不讳的告诉人们“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在漫长岁月里对妇女众多的轻视污蔑中,“红颜祸水”算是最有高度的,也是最有强度。分明是男人自己沉溺于犬马声色、荒于政事而失去天下,却硬是要嫁祸给那些天生丽质的女性身上。于是,女性又平白地承担了一份不该有的道义谴责。

(二)舒婷诗歌对不平等爱情的否定

随着封建社会的长期统治,根深蒂固,女性独立的人格逐渐被极大的扭曲,形成了对男性的依附心理。她们没有所谓的生活准则、理想,更无法拥有爱情。她们全部的生活几乎八个字可以概括:足不出户、相夫教子。一切指望都只能放在丈夫这个“一家之主”身上夫唱妻随成为女人的生活准则,夫荣妻贵成女人的生活理想。几乎所有的女人都默默忍受、盲目屈从,但舒婷却在诗歌率先做出了反抗: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引自《致橡树》

《致橡树》这首诗可视作新时期女性人格的骄傲宣言。诗歌中主人公化作一株木棉,以橡树为倾慕对象,用内心独白这种独特的方式,倾诉了自己热烈、诚挚和坚贞的爱情,表达了对爱情的崇高理想和信念。整首诗感情色彩强烈,又具理性思考,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内涵,耐人咀嚼,令人回味。

全诗强烈否定了男尊女卑的爱情观,用一系列自然景物来进行象征类比,“凌霄花”象征趋炎附势的攀附,“鸟儿”象征对忘记自尊的谄媚,“险峰”象征甘愿奉献的牺牲,这几种爱情均是以单方面的压抑、萎缩、牺牲为前提的爱。舒婷通过对前几种爱情模式的否定来树立自己的爱情观:新时代女性必须做一株炽热刚毅的木棉!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 引自《致橡树》

诗中,女性首先以一个独立的人的身份出现,要先意识到真正的爱情从来都不应该是一个人的进身之阶,更不是以牺牲自己为代价的卑微的乞求,而是建立在双方保持独立人格的基础上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扶持,不仅仅是心灵想通,亦是人格的交相辉映;不仅仅是命运的分担,亦是人生的共享。因为:“两个人只有在生存中心进行相互交融时才可能产生爱,因此任何一方都能从这一生存中心体验到自己和自己的存在,唯有这一‘中心体验’才是人的真实所在,唯有这,才使人充满了活力;唯有这,才使爱有了基础。这样产生的爱也才能成为不断鞭策、鼓舞双方共同努力、共同成长和共同前进,而不是埋葬感情的坟墓。双方关系的深度以及双方各自表现出来的蓬勃朝气和力量,这才是爱情存在的唯一证明,亦是爱情存在的必然结果。”[1]

二、舒婷诗歌对传统节烈观的反叛

(一)封建社会传统节烈观

在中国古代,“神女峰”这样凄美的爱情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一段段故事讲述了一段段相濡以沫而又肝肠寸断的爱情,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一旦剥去由美、诗意和爱情织就的面纱,女性被贬低压抑的性质就暴露出来,无论人物本身还是故事都弥漫着浓烈的悲剧气息,都充满强烈的悲剧色彩。长期以来对中国女性的禁闭使得更多的爱情诗所表达的都是渴望与失望,离别和思念。词人李清照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道出丧夫后她内心孤寂和空虚。《红楼梦》宝黛之恋称上经典,讽刺的是,其弥留之际竟是宝钗拜堂之时,“香魂一缕随风敬,愁绪三更入梦遥”是黛玉的潦草结局,无奈可怜!《三国演义》中为了爱情孙尚香抛兄弃母,远赴荆州,最终还是被爱人否定,聪明如她也只能坚守贞洁熬过漫长的岁月再无它法。世人面对她们最先想到的是“从一而终”、“三从四德”等词语,面对那些恪守礼教的贞洁女子该叹还是该赞.....

(二)舒婷诗歌对传统节烈观的否定

如果说《致橡树》高扬了女性的尊严的旗帜,以崭新爱情观念理想、顽强的人格力量重塑了中国女性的形象。让几千年来匍匐在地的中国女性在这里第一次成为了一棵树,用站立的姿势与男性并肩,与男性成为一样挺拔的树,可以作为女性独立人格的骄傲宣言的话,那么,《神女峰》则是对女性从一而终的封建节烈观的强烈的反叛: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 ”

——引自《神女峰》

这是作者在长江上看到神女峰美景后,根据它的传说有感而发创作的。神女峰的命名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是古代女性坚贞忠诚的化身。作者赋予神女峰新的意义,对神女峰这流传千年的人间神话以及神女峰所代表的千百年来伫立在人们心中的“贞节牌坊”进行“煽动性的背叛”:

在凄美的爱情故事流传时,诗人却体会到当事人心中的凄苦和无奈。“心真的能变成石头吗”一句轻轻地忧伤的疑问,拨开了覆盖在神女峰传说表面的虚伪面纱,揭示了女性内心不为人所知的凄凉悲惨。“为眺望远天的杳鹤”而错过的“无数次春江月明”是无限惋惜哀叹。作者接着一句大胆的叛逆之言进一步对这种散发着男权气息的“妇道妇德”进行了彻底的否定: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引自《神女峰》

《神女峰》作为舒婷诗歌的代表作之一,运用女性独特的眼光,和慈悲怜悯情怀写下了复杂细致的情感,让我们看到了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无论在诗歌艺术上和主题挖掘上都达到了比较高的成就。整首诗充斥着浓郁的女性主义气氛。体现了对封建思想的解构,对传统女性节烈观念的唾弃,现代女性意识的充分张扬和释放。

三、舒婷强调爱情要重视自我感受

(一)勇敢表达爱情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女性把重心放在家庭、把爱情视为生活的全部、把丈夫视为风向标来,失去了自身的喜怒哀乐甚至生命价值。舒婷依然保留自己的骄傲,对爱情进行反思:她深入探讨女性的本体,从人的尊严和价值出发,毅然否定数千年来压迫女性的虚假陈腐的爱情观。在爱情诗创作还十分凋零的季节,舒婷用她温婉细腻而饱含着淡淡忧伤的笔调,深沉而冷静地吟唱着一曲曲动人的爱之歌,真诚表现出人对尊严的渴望,对爱的世界的理想。除此之外,她提倡女性要勇敢表达内心对情感的渴望与感受。更诗歌中她大胆的喊出“渴望爱情”、“感受爱情”——这也是所有女性的心声。

“我真想摔开车门,/ 向你奔去,/‘我忍不住,我真忍不住!’”

——引自《雨别》

(二)爱情中要保持自我

在封建统治下旧的婚姻制度仍然困扰着女性,女性在爱情婚姻中几乎失去自我。如《诗经》中《氓》这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中,女主人公用自身的婚前婚后情景形成对比: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引自《诗经》

诗中女主人公婚前纯真热情,婚后辛苦劳作却要蒙受屈辱;而男主人公婚前老实诚恳,婚后凶暴蛮横,她悔恨多于哀伤。在历史缓慢而又庞大的洪流中,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早已形成,由于一切财产支配权和家务管理权都统一掌握在男性家长的手里,女性逐渐沦为了男性的附庸已经是社会的正常现象。因此,如果婚后生活中夫妻间的感情生活发生破裂,受戕害最深最苦的,往往是女子。诗中的女主人公们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让读者无不动容。

她们能有的似乎只有家庭那巴掌大的空间,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注定了她们不能自己的事业、不能发出更多自己的声音,甚至不能张嘴要求自己的感受和追求自己的幸福。舒婷在诗歌中做出大胆的呼唤:

女性要像木棉一样独立坚毅,新时代的女性不要做井底之蛙,甘心被困在男权的枯井之中守着巴掌大的天空,一辈子只在丈夫家庭之间循环,不见天日。她们有爱人有家庭,同时她们也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她们要像诗中的那朵木棉一样,带着热情浓烈的火红,与橡树并列,手牵手肩并肩,迎接风雨、承载阳光,自由自在的在天地间绽放!

(三)重视爱情美好感受

在古代封建社会,“礼”一直是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同时也是压抑女性的帮凶,孔子曾说过: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在封建社会爱情就是不合乎“礼”的,随着男权社会的根深蒂固,适合他们的礼法教条也随之完善,使得女性进一步被束缚,为男权服务,在舒婷诗歌中可以找到对压抑女性情感的传统礼教的反叛:

“离人如期归来还是/ 那个不爱刮胡子的丈夫/ 端把凳子让他修理保险丝/我去洗他带回的臭袜子”

——引自《离人》

离别的恋人,如此温柔缠绵,少女的情怀,如此的青涩别扭,盼归的爱人,如此的急切渴望……这些天然纯净、十分口语化又具有浓重浪漫特征的语言和朴实无华的人物在舒婷诗中不胜枚举。这是女性最本真的情感表达,诗歌中不论是少女还是妇人,她们都重视爱情奇妙的感觉、美好的感受,都敢于说出她们的思念,表达她们的爱情,美好的生活就应该是这样的:不做谁的附属,失魂落魄,敢说敢做、大大方方去感受生活!《会唱歌的鸢尾花》中诗人化作爱人胸前的一株鸢尾花,轻吟浅唱,多么甜蜜!终于女性可以大胆展示美好和表达渴望。

舒婷用一种站立的姿态让她的爱情诗歌异常醒目,让中国万千的女性受到鼓舞。她笔下的爱情不论是少女的羞怯还是恋人的火热无论是新婚的甜蜜还是分开的痛苦,女性再也不是旁观的男性主观的揣度,再也不是沉默不语的羔羊,再也不是让人随意勾画的调色板,而是真实的女性意识的袒露。不论女性选择做木棉还是会唱歌的鸢尾花,女性都不要依赖着男性而活,更不要甘心在壁上展览千年!舒婷用自己独特的歌喉将如神女峰一般座高大稳固的传统爱情观念打破,揭开了女性千年的束缚,竖起了一杆象征女性独立的旗帜——火红的木棉!

参考文献:

[1] 李晶晶.从舒婷到翟永明:新时期女性诗歌的变异[D].山东师范大学,2008.

[2] 冯辰辰.以《致橡树》《双桅船》《神女峰》为例浅议舒婷爱情诗[J].东京文学,2011(1).

[3] 赵子琴.简论舒婷爱情诗的艺术特色[J].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

姓名:赵影 女 (1991.05.-) 汉 籍贯:吉林省松原市 单位:(前郭县八郎镇穆家乡穆家学校 )

学历/职位:文学学士,教导处副主任 研究方向:教育教学、文学诗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