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代诗歌群文阅读教学的路径探索——以苏轼诗歌教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群文阅读教学的路径探索——以苏轼诗歌教学为例

李柳蓉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江口中学  

摘要本文深入探究高中语文古代诗歌群文阅读教学路径选择意义,以苏轼诗歌教学环节为例。本文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推行群文阅读法所遭遇的困境苏轼诗歌教学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辨识和分析为应对上述挑战提出系列策略,主要有运用信息技术强化教学效果,系统化推广群文阅读法提升苏轼诗歌教学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高中语文群文阅读苏轼诗歌

就语文教育而言,古代诗歌不但是文学遗产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且还是促进学生文化素养与审美情趣提高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近年来,群文阅读教学日益受到关注,其对于古代诗歌的教学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群文阅读教学路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诗歌的内涵,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鉴赏水平,进而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苏轼的诗歌因其深刻的思想与高超的艺术风格而被公认为开展高中语文教学较为理想的文本但如何把苏轼诗歌群文切实纳入现行教学体系之中,使学生在读中获得情感和智性两方面的提高,则是教学改革急需解决的课题。本研究将对苏轼诗歌群文在高中阶段的阅读运用路径进行探究,目的在于为继承与发扬我国古代文化教育提供一种全新的角度与方法。

一、高中语文古代诗歌群文阅读教学路径挑战

(一)群文阅读法在古代诗歌教学中的系统性实施难题

群文阅读法需要学生能进行跨文本阅读、对比、分析各种文本间的关联与区别。古代诗歌群文阅读的实施所遇到的困境是建构一个系统的阅读指导与评价体系。学生要想在教师指导下不只读懂、听懂一首诗,而且要能发掘出多首诗之间内在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学设计要系统、连贯。群文阅读面临的又一难题是文本选择与教学深度之间的权衡。苏轼选诗需兼顾课文的代表性与难度,以保证学生在读时能够感受诗歌之美而不因为太难而沮丧。不同的学生阅读能力与文学素养也良莠不齐,如何通过调整教学策略来适应不同学生对阅读能力的要求,确保教学效果公平也是一个重大难题。再者群文阅读法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考虑到课程时间分配是否合理。

(二)整合苏轼诗歌群文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配合挑战

将苏轼诗歌群文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融合在一起的第一个挑战就是要保证技术应用不只停留在形式层面,而要成为能真正推动学生深层理解诗歌的利器。尽管现代教育技术多样化和互动性提高了教学手段丰富性,但是如果没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很容易让学生分心,很难专注于体验诗歌中所蕴含的深意。古典诗歌中的韵律美,意境美,需要在慢节奏中品读才能体会到,技术传播的快速性和碎片化则可能与其背道而驰,从而影响到学生对于诗歌节奏及意境的认知。诗歌教学中技术融合也要注意文化差异的传递。苏轼诗歌浸润于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之中,而现代技术平台国际化、标准化的特点可能弱化了文化特色的表达。如何既保留诗的文化独特性又使学生获得现代技术环境下的良好学习体验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课题。

二、提升高中语文古代诗歌群文阅读教学路径策略

(一)系统性推广群文阅读法在古代诗歌教学策略

将群文阅读法普及到苏轼诗歌教学需要教师对诗歌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并建构跨文本阅读路径。例如,教师可以构建一个以苏轼的“赤壁诗”为核心的教学单元,将《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等文学作品串联在一起,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苏轼在赤壁大战中所采用的各种表现技巧和情感态度。教师在此过程中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的分析,对比不同作品的形象以及修辞手法等,使其能够在众多文本间找到关联,从而形成更加完整的认识。教师也可以通过教学过程设计出别出心裁的课堂活动。我们可以尝试“模拟苏轼”的角色,让学生以苏轼的视角,对“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一主题进行深入的自我阐释。这种角色扮演既可以使学生对苏轼内心世界有更深的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同理心与创造力。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时需要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除测试和试卷外,学生创作的诗歌朗读视频,诗歌创作以及文学地图的绘制等各种形式均可对其学习成效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群文阅读潜力。

(二)整合信息技术以提升古代诗歌群文阅读教学效果

整合信息技术,给古代诗歌群文阅读教学带来新视角、新方法。开展苏轼诗歌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演示向学生直观地展示苏轼画像、时代背景、地理信息,让抽象历史人物及诗歌背景具象化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可绘制苏轼东坡住地的三维地图等,使学生能在图中追寻苏轼的踪迹,了解苏轼诗作的地理情感等。教师也可借助网络资源组织学生在线讨论,同学们可透过特设论坛或是社交媒体小组深入讨论苏轼某首诗歌,并分享各自的认识与感受,让同学们在思想碰撞下加深对于诗歌的认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研讨《念奴娇·赤壁怀古》时,不仅探究诗句背后的历史故事,还可以让学生比较不同译本,了解翻译对诗歌意境的影响。运用信息技术也有助于教师个性化教学,借助数据分析工具教师可以

把握学生学习情况并向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如果学生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月亮意象产生兴趣,教师可以推荐一些深入的资料和相关的诗歌,以帮助学生扩大他们的研究视野。

通过本次研究不仅阐明古代诗歌群文教学对语文教育的重要意义,而且对当前教学难题给出具体解决策略。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苏轼诗歌教学中,不仅能够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而且能够强化学生学习动机。系统性地推行群文阅读法,使教学内容进一步充实,教学互动性、趣味性增强。希望这些策略能促使学生深刻地了解古代诗歌,激发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给高中语文教育带来新鲜的生机。

参考文献

[1]张强. 群文阅读中以读促写的有效教学[J]. 中学语文, 2023, (33): 83-84.

[2]张德娟. 统整模式下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研究[J]. 语文教学通讯·D(学术刊), 2023, (11): 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