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穿•用”三维介入,助推“减负增效”新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托•穿•用”三维介入,助推“减负增效”新课堂

张云云

浦江县南苑小学   浙江省金华市  322200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新编的《语文作业本》是以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我省教学实际编写的学生用书。合理利用作业本,学生可以检视自己的学习成果,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改进自己的学习。合理利用作业本,教师可以把脉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升课堂效率,改进自己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在双减的背景下,如何发挥《作业本》的导学助教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从而达到减负增效呢?笔者以六年级上册《月光曲》一课为例,研究作业本的有效使用。

课前:依托作业去备课

在学习一篇新课文之前,笔者会主要借助《语文作业本》进行备课,结合课堂作业本明确教学主线、教学重难点等,笔者会依托《语文作业本》这样进行备课:

一备:思考编者意图

课前,我会根据当天所学内容,打开课堂作业本,先看看这篇课文作业本中安排了哪些题目,并思考编者这样出题的目的是什么。下面,笔者带大家一起来看看《月光曲》一课《语文作业本》的编排,第一题考察的是字形,本课难写或易写错的字。下面空白的一行,笔者认为安排的很好,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性和选择性,难写的再巩固。第二题考察的是字音,结合具体语境写出词语。第三题考察的是词义,清秀、恬静、清幽三个词能根据词义填写到句子中。第四题考察的是对课文整体把握。第五题考察的是对课文重点段落的理解与掌握,是落实语文要素的关键。第六题考察的是运用模仿能力,展开联想和想象,听音乐写一段话。

纵观六题,我们会发现它的设计是循序渐进的,由易到难是有梯度的,跟我们的教学实施是可以很好地吻合的。

二备:提前做好预设

有了了解编者意图的基础,笔者第二步要做的就是自己把题目先做一遍,并且罗列出孩子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答案的各种可能性,提前做好预设,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到“心中有数”。

三备:明确教学方向

第三步笔者就开始根据《作业本》备课,本着“学生会的不讲、讲了不明白的不讲、重难点精讲”的原则,有的放矢地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向,具体见“课中”的实施过程。

课中:贯穿作业去上课

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学情,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不同类型的内容拆解、优化、整合于教学过程中,从而优化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笔者认为可以将不同类型的作业分成三维介入,分别是课前预学,课中导学,课后拓学。这样的介入既可以提升课堂效率,又能实实在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可谓是一举两得。笔者主要通过以下教学环节进行作业本的有效实施。

一、课前预学,明学习基点——基础巩固类

课前预学是学好语文关键的第一步,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为课堂教学奠基。六年级的学生自学能力有所提升,因此,对于字词学习等基础巩固类作业,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课前预学完成。比如第二、三题,完成后同桌交换改,“琴键”的“琴”,孩子们写的时候容易加点,适当强调;“清秀、恬静、清幽”三个词,让学生结合语境说说自己的理解,并举一反三造句。

在这三题的作业实施中,我们可以放手让孩子先写,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问题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这样,既对预习情况进行了检查,也让生字词教学更有目的性,更潜移默化。

二、课中导学,破学习难点——阅读理解类

《作业本》中,除“书写”“看拼音写词语”“选词填空”等题型外,其他题型大都以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为目标、以课后题为重要依据进行编制,我们称之为阅读理解类习题。教师教学时可以将这些题型融入课堂教学,突破学习难点。比如最常见的文脉梳理思维图。在课堂上加入此类练习内容,用练习“链接”课堂,可以帮助学生梳理课文脉络,加深阅读理解。

整体感知——第4题实施的教学片断

比如,第4题的教学实施中,思维导图就成了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有力抓手。教师先出示学习任务单。根据出示的学习任务,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完成作业本中的第四题。

第一课时中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第四题中的思维导图为孩子们整体感知课文提供了一个支架,帮助孩子们厘清课文脉络。因此,在教学时,有机融合第四题是有相辅相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重难点突破——第五题实施的教学片断

一些对学生而言有挑战性的题目中,在教学实施中,教师可以模拟伙伴你一言我一语的互学场景,设计具有对话情境的学习支架,笔者称之为“协同型支架”。这类支架形象地还原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协作学习的过程,在合作中集思广益,互学习中借鉴方法,从而突破难点,习得知识。第五题的实施教学片段主要是学习第九自然段的内容,结合作业本主要进行以下两个方面的教学内容:

1.展开想象的翅膀

这一部分教学主要是完成作业本第五题的第2小题。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读第九自然段的内容,同时思考并完成《作业本》第五题的第二小题,初步感知想象,用 “——”画出皮鞋匠听《月光曲》时联想到的画面。

看似简单的一道画线题,画线简单想象画面却并不容易。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孩子们充分读,在读中想在读中说在读中悟,正所谓“读书百遍,而义自现”。这一题的有效落实,也为第三小题的完成作好了铺垫。

2.感受旋律的变化

《作业本》是教材的辅助与补充,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脚手架。为了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作业本》设计了不同类型的学习支架。不同的支架有不同的特点和价值,教师要分类应用,因势而导,发挥好这些学习支架的助学功能,然后由扶到放,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学时,让孩子们先自己做,完成思维导图。在讲解时,孩子们在充分读的基础上,想想画面,结合音乐的旋律进行想象更贴近学生实际。

三、课后拓学,延学习趣点——实践发展类

最后一题的落实正是语言表达运用能力的实践。有了第9自然段的学习,拓展延伸播放《在希望的田野上》,让学生完成第六题的小练笔作业。

小练笔是整节课的一个提升。笔者将《语文作业本》中的题目都贯穿在教学中,借助《作业本》将整个教学过程串成一条线,教和学的过程相辅相成,减轻学生负担。当我们以《作业本》为载体,将学生的思维细化,精准化,层次化,那么,我们的教学环节推进也必然是层次分明,循序渐进的,整节课的教学流程也将是有序展开,高效且高质量的。

课后:巧用作业去巩固

《作业本》中的题目设计则完全贯穿了这一理念,它设计了与单元语文要素高度契合的关键题目,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等思维方法感知语言现象与文学形象,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因此,教师要活用作业本,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渐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一、词语再巩固

为了对本课的生字词做进一步巩固,课文学习结束,笔者还会在当堂进行本课词语的听写,就在《语文作业本》中完成。听写的词语是语文书词语表后面要求写的词语。

听写完后,同桌马上交换进行批改。听写错误的,每个词语用蓝色笔订正三遍。错的多的字,教师再讲解。

二、三色笔批改

等孩子做完所有题目,动作快的同学当场面批,以便于再次发现问题,可进一步进行分析。批改时,注重“三色笔”的使用,老师批改用红色,学生书写用黑色,订正用蓝色,让作业的订正更有实效。“三色笔”的使用也有助于孩子在复习时,对于自己掌握不好的地方一目了然,便于巩固旧知,复习有重点。

实施后:作业改评之我见

纵观《月光曲》这一课的《作业本》实施过程,笔者觉得还是比较有效的,站在学生的立场,以生为本,充分体现“30+10”的课堂模式,甚至大于“10”。关于改评,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改进:

一、作业采用等级+N的方式,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N可以是一个笑脸,可以是一句鼓励的话语。在学生做得不完善、甚至错误的情况下,绝对不轻易划“x”或写否定的批语,而是画一个“O”或“?”代替,给学生留出思维的空间,引发学生的新思考,点燃孩子们创造的火花。根据学生作业的质量,打上相应的等级,对于部分学生还要写上激励性的话语,只要学生进步了,提高发展了,教师就给予鼓励和赞赏,激励学生扬起自信,走向新的成功。
   二、作业采取展示+激励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为了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我们每星期举行一次班级作业交流会,交流会上各组评选出优秀的同学,找出他们作业中可以值得大家学习的的地方,然后评选出班内的优秀者参加学校的评比、展览。当然,对于有进步的孩子要给予进步奖励,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教师要利用好《语文作业本》这一诊断性评价工具,从“课前:依托‘作业’去备课、课中:贯穿‘作业’去上课、课后:巧用‘作业’去巩固”,使其成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力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