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单纯肥胖症的干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学龄前儿童单纯肥胖症的干预效果分析

吴陈玲

福建省实验幼儿园   福建省,福州市 350001

[摘要]  目的  探索儿童单纯肥胖的群体干预方法,降低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发病率。方法  选择本园在园幼儿为对象,以年龄段为单位编3组。采用WHO身高标准体重值为肥胖判断标准,进行为期1年的群体干预,措施包括健康教育、增加运动、饮食调整和良好饮食行为培养,重点为强调平衡饮食、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减少静坐看电视使用电子屏幕时间,增加运动等。干预对象为肥胖儿童及家长、非肥胖儿童的家长、全园的教师和保育员。非肥胖儿童除每学期一次的体检外,不接受任何干预措施。结果  经过一年的干预,全园肥胖儿童的发生率从7.3%下降到6.1%,肥胖儿童的肥胖程度下降,重度肥胖人数从3人降到1,重度肥胖发生率下降 66.7%;

中度肥胖人数从 16 人降到 15 人,中度肥胖发生率下降16.25  %;轻度肥胖人数从 13人转为 11人,轻度肥胖发生率下降15.38 %,通过干预前后的对比,幼儿园的肥胖儿童发生率降低,肥胖儿童的肥胖程度减轻。

结论  在幼儿园以健康教育为主的肥胖儿童群体干预措施切实可行,能有效地降低学龄前儿童的肥胖发生率。

[关键词]肥胖症;卫生教育;儿童保健服务

单纯肥胖症是儿童期常见的营养性疾病,不仅损害儿童的心身健康,而且与成人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近年来单纯肥胖症在我国儿童中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城市儿童的一大键康问题。在幼儿园采取对肥胖儿童的个案重点管理与对其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家园配合矫治,能有效地降低在园儿童的肥胖发生率,减轻肥胖程度。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园442名(2020学年度)在园幼儿为研究对象。 按以年龄段为单位分为3 个组,3个组在园的活动场所、户外活动设置、膳食供应相同。

1.2  方法

1.2.1  体格测量  体格测量3个组受试者同时进行;测量内容为身高及体重,由保健医生采用标准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体格测量非肥胖儿童每年进行2次,肥胖儿童每月进行 1次,非肥胖儿童除体格测量外不接受任何干预措施。采用 WHO 身高标准体重值为肥胖判断标准,超过标准体重10%~19%为体重超标,超过20%~29%为轻度肥胖,超过30%~40%为中度肥胖,超过50%以上为重度肥胖。其中无病理性肥胖儿。

1.2.2  干预措施  (1)健康教育  采用向家长发致家长一封信、面对面交流等形式进行教育,交流及宣传内容包括肥胖判断标准、现状分析,发病原因、幼儿在家饮食睡眠运动情况,肥胖对健康的危害、治疗原则和预防、食物的热卡含量、食物的选择、饮食调整、运动锻炼方法等。(2)饮食控制。饮食控制原则:对肥胖儿的饮食安排要科学合理,应选择含蛋白质丰富、脂肪和热能低的食物,如少食猪肉,多食牛肉、羊肉、鱼、虾、豆制品等。可给予低脂肪、低热能的食物,如瘦肉、豆制品,因为这些食物在胃中停留的时间长,消耗慢。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鼓励孩子多吃一些体积大、热量小的蔬菜、水果。

幼儿园方面 在园进餐时,教师要熟悉肥胖儿日常饮食情况,大部分肥胖儿进餐速度较快,就要与保育员沟通,及时调整盛饭顺序,让肥胖儿先喝汤再进食饭菜,由教师提醒他们进餐要细嚼慢咽,改善进餐频率,分散对食物的注意力。

家庭方面 要求家长控制热能的摄入量,但也要满足孩子生长发育的基本需要和营养素的平衡。要求调整食谱,以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低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作为主要食物,控制高脂肪食品。也可在餐前先吃些水果,多吃素菜和水果。晚餐不过饱,禁止吃夜宵。

(3)运动治疗。幼儿园方面 针对肥胖儿吃得多、运动得少的行为习惯,在户外活动中,从时间、强度、方式上加以管理,保证肥胖儿在园运动时间,增加活动量。通过班级化、游戏化的管理,督促肥胖儿锻炼,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多运动少坐卧,在快乐的游戏中不断消耗热量,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

家庭方面 指导家长坚持带孩子到室外锻炼,根据情况可适当多进行跳绳、徒步等有氧运动。家长的参与可提高肥胖儿参加运动的兴趣。(4)心理指导。对肥胖儿控制体重的同时,更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不要让孩子因肥胖产生心理压力,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将枯燥的跑、跳运动纳入日常综合训练的游戏中。为此,教师坚持让肥胖儿与班上其他儿童一起参与活动,达到训练的目的。

2  结果与分析

表 1、表 2显示,肥胖群体干预后,大班组肥胖发生率从8.3%降到7.6%大班组重度肥胖好转率为 50 %;中班组肥胖发生率从 8.1 %降到6.7  %,重度肥胖好转率为100%,中度肥胖的好转率为 25  %,小班组肥胖发生率从 5.1 %降到3.6 %,轻度肥胖的好转率为 66.7 %。

1各年龄组幼儿肥胖干预前后效果对比

班级

肥胖人数

肥胖发生率(%)

重度肥胖人数

好转率(%)

中度肥胖人数

好转率(%)

轻度肥胖人数

好转率(%)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大班

13

12

8.3

7.6

2

1

50%

7

7

0

4

4

中班

12

10

8.0

6.7

1

0

100%

5

4

25%

6

6

小班

7

5

5.1

3.6

4

4

0

3

1

66.7%

2

班级

干预前

合计

干预后

合计

重度

中度

轻度

重度

中度

轻度

大班

2

7

4

13

1

7

4

12

中班

1

5

6

12

0

4

6

10

小班

0

4

3

7

0

4

1

5

合计

3

16

13

32

1

15

11

27

3  讨论

3.1  加强科学健康知识的宣传  单纯肥胖由遗传和环境因素所致,其中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运动量过少、静坐时间较长、饮食摄入过多等,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学龄前儿童引起肥胖的环境因素与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生活方式、家长喂养观念密切相关,许多家长把壮实和肥胖混为一谈,并没有认识到肥胖的危害。幼儿期过度肥胖能导致成年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等疾病患病的机率增加,另外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家长要认识幼儿期肥胖矫治的重要性。在人群中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喂养观念,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肥胖儿发病率的状况。

3.2  肥胖群体预防的因素及效果  学龄前儿童是肥胖的高发人群,在幼儿园实施肥胖管理十分必要,虽然这项工作做起来比较艰巨,我园儿童肥胖的发病率从管理前 7.3 %降至管理后 6.1 %,没有新增加的肥胖儿童。在管理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发现小班幼儿轻度肥胖幼儿转归率较高,而因而幼儿期肥胖应尽早干预。

在进行健康教育时我们给家长讲述学龄前儿童的正常生理需要量,比较3~6 岁儿童的每日进食量和生理所需,解除了家长担心子女营养不足的顾虑。大多数轻度肥胖儿童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子女体质量很正常,仍在鼓励其过度的进食。本群体干预方案进行管理的重点是让所有体质量超标和肥胖儿童及其家长明确儿童目前的体格发育状态,了解肥胖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危害,改变进餐顺序,适当地调整饮食结构,平衡清淡饮食,离园后至晚餐前除水果外不吃其他食物,我们采取的干预措施从健康入手,强调改变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幼儿群体肥胖干预关系到肥胖儿成年后的健康质量,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长久的坚持,希望在保健医生、教师、保育员以及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