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大班幼儿爱护环境的生态意识——以《植树护绿》主题活动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3
/ 2

浅谈如何培养大班幼儿爱护环境的生态意识——以《植树护绿》主题活动为例

沈晓蕾

绍兴市上虞区爱弥儿幼教集团

摘 要: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然而工业化时代的到来,让地球环境不断陷入危机,进而影响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每个人都应为保护我们的共同家园而努力,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树立环境生态意识,从娃娃抓起。本文以《植树护绿》主题活动为例,讲述大班幼儿参与的一次具体环保活动,并以活动为启发浅谈培养大班幼儿爱护环境生态意识的几点策略和方法。

键词:大班幼儿;爱护环境;生态意识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5-6岁幼儿要有“爱护身边环境,注意节约资源”的基本社会行为规范。班级幼儿经常会讨论温室效应、泥石流、沙漠化等现象,对环境保护表现出一定的兴趣。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孩子们乱扔垃圾、浪费纸张现象。于是我们开展了“植树护树”的活动,帮助幼儿了解爱护树木、保护地球的意义,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并罗列了几条培养幼儿环保生态意识的有效策略,倡导更多此类活动的开展,让环境保护从娃娃做起。

二、案例呈现及分析

案例一:收集废纸——调查了解中树立节约用纸的意识

为了活动的顺利展开,教师与幼儿通过视频及图片的形式,了解“人类每年会浪费多少纸张”以及“浪费的纸张需要多少棵树来制作”。并且还带领幼儿了解“节约用纸的好处”及“植树护树会让环境变得更好”等情况,经过这一系列的操作后,幼儿初步了解“植树造林”的重要性。

幼儿熟悉后,教师就顺势与幼儿开展讨论了,请幼儿自主讨论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在幼儿的讨论声中,最终决定制作“废纸回收箱”,将这些“废纸回收箱”送去其他班级,用以回收其他班级不用的废纸。回收到废纸后,将这些废纸卖掉的钱,用以购买植树的树苗。

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孩子们将“废纸回收箱”拿回教室时,却没有回收到多少废纸。这下可愁坏了孩子们……

于是我决定介入其中,帮助孩子们达到预期的目标:“除了幼儿园,还可以从别的地方收集啊?你们的家里有没有废纸和废纸板?”我的话音刚落,孩子们纷纷附和,在回家后找寻家里的废纸张及废纸板,并在第二天带来教室。

分析:《纲要》的实施,就是要求教师把幼儿的兴趣放在首位,平时关注幼儿的兴趣所在,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由幼儿自主讨论,衍生出的问题,教师从旁指导,通过播放图片及形式的形式,让幼儿对“环保”有所印象,并因此自己制作“废纸回收箱”。一步步的进程及制作,皆由幼儿自主讨论理顺,教师只负责提供材料。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言语不多,却推动了幼儿的自主学习。

案例二:卖废品——行动中强化幼儿环保的理念

到了第二天,孩子们兴冲冲地拿着自己收集的废纸张及废纸板来到教室,向大家分享自己的战果。在分享结束后,孩子们却对卖废纸张及废纸板产生了分歧,有的认为可以送到废品回收站,有的认为可以送给环卫工人,还有的认为可以送给垃圾回收站。在孩子们的讨论声中,能看到由于其生活经验的缺乏,许多幼儿不曾了解“卖废纸及卖纸板”的生活经验。所以当朵朵说出看到自己的奶奶将废品卖给收废品的叔叔时,孩子们纷纷表示赞同,并因此决定将大家收集到的废纸和废纸板卖给收废品的叔叔。当孩子们确定好买卖方向后,我带领幼儿一起开始了详细的买卖计划。

在众多的讨论声中,最终决定请卖废品的叔叔到幼儿园里来收购我们的废旧材料,然后再去买树。

分析:

在活动中教师发现,幼儿对买卖物品的了解不深,加之教师在前期引导没有给到幼儿引导性的启发,这就导致幼儿在有限的生活经验里,讨论不出实质性的结果。由于幼儿的生活经验较少,教师在保证幼儿发散性思维的情况下,允许幼儿进行自主的讨论和猜想,融入到活动中。但是教师发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幼儿并不能真正理解“买卖”的意义。为了接下来的活动能顺利展开,教师和幼儿共同制定调查计划、买卖过程、步骤和方法等丰富幼儿的“买卖”经验,为买树做好前期铺垫。

案例三:买树种树——在美好结果的喜悦中升华

获得了卖废品的钱之后,大家热烈展开了对要种的树木的讨论。在幼儿的讨论声中,发现大家都对各种各样的果树非常感兴趣,都想等果树成熟的时候吃上甜甜的果实。对此我请幼儿去找了什么树能更好的保护环境?适应环境?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最终确定好想要种树的种类及种树的地点,在活动中,幼儿不仅增长了对树木的认知,自身的生活经验也有所积累。

分析:在幼儿的讨论中,很多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严表示想要种果树,对此,在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上,教师引导幼儿思考种树的种类、哪些树可以做到更好的保护环境等,并通过这些讨论拓展幼儿对树木的认知。无论是什么年龄段的幼儿,兴趣都会是最好的老师,从开始到最后都是幼儿深挖自己的生活经验,幼儿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和活跃状态,并且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将问题抛回给幼儿,推动幼儿的思考,幼儿就会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在这其中,幼儿不仅学到了用自己的想法收集资料,还增加了对自主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三、总结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由此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就要积极营造教育的氛围,要理解幼儿,理解他们的童趣、童真,关注他们的感受,为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感到接纳、关怀、支持的良好环境;同时,我们教师还要善于捕捉教育的契机,及时追随孩子的兴趣加以正确的引导。

《纲要》的实施,就是要求教师把幼儿的兴趣放在首位,平时关注幼儿的兴趣所在,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于是这节主题活动的起源,就是以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活动切入点,让幼儿从自主查找资料、回收废旧材料、买树的步骤等几个环节,将幼儿的兴趣带动起来,从而更顺利地开展活动。

整个活动主要以幼儿为主,充分地发挥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让幼儿做课堂的主人,让幼儿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作为教师,一定要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教育时机。不能错过日常活动中那些大好的教育时机,忽视偶然事件的随机教育。要善于捕捉和利用随机教育,那么教育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四、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