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重难点确定与难点突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3
/ 2

初中数学教学重难点确定与难点突破

程少东

   新疆阿克苏市第十五中学 843000

摘要:随着课程的进一步深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问题越来越复杂性。文章针对如何确定初中数学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方法进行梳理,并给出突破重难点的有效路径,为初中数学教师准确把握重难点,有效地完成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难点

引言

初中数学是一门基础且重要的学科,学好数学可提高学生整体的逻辑运算和思维能力,促进高中阶段学习活动的开展。然而,当前的教学活动所用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背离了教学的初衷,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针对这一情况,广大教师应革新优化,积极引入新鲜的教学元素,改善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初中数学教学的意义分析

1.1有助于实现学科育人目标

主要变化体现在课程方案、课程标准两个部分,从新的角度对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等问题进行了阐述,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内容,针对初中生需要在数学学习中形成的价值观、道德品格以及关键能力进行了分析。在的引导下,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实践由过去的“育分”向“育人”转变,基层任课教师的教育观念也朝着新方向发展,积极着手推进各类新型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实践,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实现了进一步发展。

1.2有助于构建数学教育体系

对宏观教育体系的构建实践也提出了新要求:“改变过于注重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促进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整体理解与把握。”基于上述要求,强调教师要做好初中数学跨学科教育实践,通过对不同学科教育内容的有机整合,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这一环节的教学实践还要求教师构建更加系统、全面的教育体系,配合各环节教学,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实现知识迁移。在的引导下,教师授课要从整体性与科学性两方面着手,做好整体教学设计,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2初中数学教学重难点确定

教学重点是在教师确定重点“章”,“节”后,分析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所确定的。通常可以从以下四点去考虑能否确定为教学重点:对于教学内容而言是否为核心?对于日后学习其它知识是否能打下基础?对于平时的学习是否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否有益?包括提高学生的能力、思维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若满足其中一点,就能成为讲授这节课的重点内容。概括地讲,教科书中的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及其推导及其重要运用、各类技能的培养和培训、问题的要点和方法等,均可视为重点。例如,二次函数的图像和特性,是学生在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后,所学到的知识。如何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去研究,这是老师们必须要认真考虑的问题。老师可以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中的配方法,来指导学生将二次函数的顶点式转换成普通形式,并将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相结合,得到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所以,在这节课中,通过配方法把普通方程转换成顶点方程,成为了教学内容的核心。那么,它便成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路径

3.1层层递进进行提问,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提问是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有效途径,有效的提问一定要让学生在原有基础水平上通过努力“够得到”。此外,提问需要贯穿教学过程,一个问题是肯定不够的,教师要结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流露出疑惑的地方设计问题进行提问,从而起到引导学生思考、启迪学生思维的目的。另外,设计问题要层层递进,环环紧扣,通过设计问题将教学变成有机整体,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3.2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合理开展分层教学

和其他学科知识相比,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对思维能力具有更高的要求。由于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有所差异,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合理开展分层教学,从而克服传统教学的不足。具体包括如下内容。第一,教学目标分层。在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时,都要以教学目标为参照,教学目标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走向和质量。以七年级下册“全等三角形”的教学为例。分层设计教学目标时,可将班级学生划分为基础组、普通组以及强化组,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特殊三角形、相交线、垂线、平行线以及全等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和性质,学习证明全等三角形的多种方法,锻炼实践应用能力。目标难度从基础到提高覆盖了各个能力阶段的学生,基础组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基础概念、性质开始学习,而学习能力突出、学有余力的学生则需要实现更大程度的提高。第二,教学内容分层。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存在差异性,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可能很快就能掌握一个数学概念,但有的学生基础差,需要反复学习才能形成深刻理解。为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也要优先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吃得到”“吃得饱”“吃得好”。教师可以根据学习难度将教学内容分成“强化知识”“拓展知识”和“基础知识”三部分,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让学生都能学有所获,从而提升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勾股定理”这部分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从“勾股定理的概念”“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定理的应用”三个方面设计教学内容。基础组的学生以掌握概念为主,普通组的学生要掌握逆定理的内涵以及使用方法,强化组的学生则需要学会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深刻理解勾股定理推导的过程,熟练使用勾股定理计算简单问题,扎实基础;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要开始尝试解答复合型应用题;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尝试完成教师设计的课外练习题目,达到强化训练的效果。内容分层可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生依据自身的层次水平选择对应难度的学习任务,从基础练习逐渐向强化训练迈进,锻炼数学思维,逐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水平。

结束语

总之,教师要明确,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优势,让学生自发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从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实现数学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彭誉慧.体验式学习:让数学学习真正发生[J].江苏教育研究,2019(35):49-51.

[2]秦莉.基于初中数学文本阅读促进自主学习的策略[J].中国教师,2018(6):76-79.

[3]王家仪.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优化策略[J].文理导航(中旬),2023(10):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