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阶段护理在干预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情绪中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3
/ 2

分阶段护理在干预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情绪中的效果分析

张芳芳

咸阳市中心医院   陕西省咸阳市   712000

摘要:目的:观察对存在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的青少年实施分阶段护理干预的积极价值。方法:将我院2022年10月-2023年5月19例存在NSSI青少年视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分阶段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青少年情绪较稳定,NSSI次数较少、行为较轻;与干预前相比,NSSI改善情况良好(P<0.05)。结论:对存在NSSI的青少年实施分阶段护理干预,可积极改善其心理状态,控制情绪的同时减少NSSI次数较少、减轻NSSI行为。

关键词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分阶段护理;心理情绪

近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不断攀升,该群体患抑郁的风险比成年人高出2~4倍;而抑郁引发的不良后果,也成为青少年死亡的第三主因。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功能成熟但心理发展滞后的阶段,在处理负面情绪时相对脆弱,表现出冲动和愤怒。NSSI行为在这一群体中呈高发态势,约有29.7%的青少年存在NSSI行为,严重威胁着他们的身心健康[1]。研究表明,青少年发生NSSI行为的主要原因在于情绪调节困难,因此,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势在必行。分阶段护理成为一种有益的方法,具体包括对个体行为状态进行分阶段剖析和干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根据个体行为变化采取相应措施,以优化个体情绪来改变其行为方式。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研究现况:回顾性方式,取我院2022年10月-2023年5月19例存在NSSI青少年,其中男/女=10/9例,年龄12-18岁,均值经SPSS 20.0软件计算后以(15.23±1.03)岁显示。

1.2方法

对本研究中的19例NSSI青少年均开展分阶段护理。

评估青少年所处阶段:干预措施开展前的评估工作至关重要,需借助专业问卷和量表,将其状态分为前意向、意向以及准备、行动和维持阶段。后对各阶段开展针对性的干预策略。

具体干预措施:(1)评估及计划。①前意向阶段个体,无意向改变行为,对疾病也没有康复追求;就需讲解NSSI常识,激发个体健康意识、提高治疗信心。②意向阶段个体,已经出现改变NSSI的意识及行为,但缺乏明确计划。③准备阶段个体,已经打算在未来30天内采取正确行为,并制定了相关的行为计划,但缺乏医患合作。④行动阶段,个体已付诸行动,拒绝NSSI行为,但并未形成稳定性。因此就需减少外界刺激,确保其情绪稳定。⑤维持阶段,个体保持积极行为,拒绝NSSI行为已超过6个月,故而就需强化健康行为,避免行为倒退。(2)具体干预。①前意向阶段:将情绪不佳时选择NSSI的危害进行重点讲解,引导个体回忆NSSI造成的不良影响和伤害。对其正确行为予以肯定,还可发放小礼物进行鼓励,以此来刺激个体NSSI行为的改变。②意向阶段:对周围环境及个体进行再次评价,告知个体NSSI行为的危害,为其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不定期的开展护患及病友间的交流会。引导个体意识到 NSSI 行为的影响,引导其体验正确的缓解情绪的方式。安排责任护士进行面对面访谈,帮助个体权衡冲动继而强化行为意识。③准备阶段:安排心理咨询师和责任护士,教会个体缓解情绪的正确方式,同时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借助座谈会进行积极交流,分享成功案例,指导其学会自我反省;同时与家属加强沟通,为个体的康复提供保障。④行动阶段:与其加强沟通和交流,鼓励个体持续保持积极的行为和状态,密切关注个体的情绪波动,监督其针对不良情绪而选择正确的应对方式。对NSSI行为进行良好自我管理的个体予以鼓励和支持,坚定其行为改变信念。⑤维持阶段:告知其定期复查,对长期坚持的个体给予肯定,并在出院前做好健康宣教,叮嘱其定期复查、规律服药。

1.3观察指标

干预前后青少年情绪及NSSI改善情况。(1)情绪主要评价焦虑和抑郁,分别以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为主,SAS、SDS评分临界值50分、53分,分值低、情绪轻。(2)NSSI主要对比次数和行为。NSSI行为量表科室自行编制,共5个等级,无NSSI行为记录0分,轻度、中度分别记录1分、2 分,重度和极重度为3、4分。分值越高、NSSI行为越重。

1.4统计学内容

各数值录入SPSS20.0软件,()表述定性资料以t检验;统计学成立、P<0.05。

2、结果

干预后青少年情绪较稳定,NSSI次数较少、行为较轻;与干预前相比,NSSI改善情况良好(P<0.05)。见表1。

表1:干预前后青少年情绪及NSSI改善情况(

时间

SAS(分)

SDS(分)

NSSI次数(次)

NSSI行为(分)

干预前(n=19)

66.59±12.36

75.42±10.11

8.23±1.23

3.26±0.56

干预后(n=19)

25.25±2.45

30.35±1.25

1.33±0.25

1.03±0.22

t

14.300

19.285

23.962

16.155

P

P<0.05

P<0.05

P<0.05

P<0.05

3、讨论

存在NSSI的青少年人数的增加,引发了社会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更深层关注。面对这一现象,采取有效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了解护理措施的必要性之前,还需深入了解NSSI行为的背后动机。部分青少年面临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身份认同挣扎等问题,会采取自我伤害行为。而护理工作的开展,还需通过深入沟通和专业评估,揭示青少年出现NSSI行为的根本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计划并实施。

分阶段护理是近年来临床新兴的一种护理方案,各项措施的实施,有助于个体情绪的调节和内分泌的稳定,从而缓解他们紧张的交感神经反应,减少NSSI行为而提高其康复效率[2]。本研究数据可见,干预后青少年情绪较稳定,NSSI改善情况良好(P<0.05)。提示,分阶段护理工作中,对青少年心理、行为状态开展实时评估,全面评估其行为改变意愿,尊重客观心理而构建干预策略并实施,缓解其不良情绪,纠正NSSI行为。

综上,对存在NSSI行为的青少年进行护理工作至关重要,分阶段护理模式涉及心理支持、专业评估、家庭融入、社会支持等多方面,通过各项干预措施的实施,更系统地应对相关问题,为青少年的康复创造更有希望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李素萍,李琳波,刘梦玥,等.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护理需求现象学研究[J]. 护理研究,2023,37(10):1839-1843.

[2] 张瑞珂,王玉秀. 基于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理论的边缘型人格障碍住院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护理管理实践[J]. 护理学报,2022,29(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