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的相关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4
/ 1

急诊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的相关研究进展

王媛媛 李花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 吉林延吉133000

摘要:在整个医疗护理服务链中,急诊属于第一个环节,是危重症患者通往医院的首要关口。因急诊护理流程具备一定复杂性,故对患者生命安全存在一定影响。压力性损伤(pressure injury,PI)是临床护理的重要评价性指标,但它在急诊中的受重视程度并不高。导致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措施不能预期执行的因素有很多,如交接与转运、沟通不顺利、医疗器械使用等因素,这间接增加了患者PI的风险。基于此,本研究中笔者概述了PI流行病学、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旨在为急诊PI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压力性损伤;急诊;研究进展

通俗意义上的急诊指的是紧急情况下的治疗,它分为抢救与紧急救治,其作用为保障患者在突发疾病或意外伤害时及时接受救治。压力性损伤(pressure injury,PI)指的是患者皮下组织或皮肤因长期受到压力导致的骨隆突处的局限性损伤。其中,压力包括压力联合剪切力和(或)摩擦力。

一、急诊患者PI发生的风险因素

1.1患者自身因素

造成患者PI发生的主要因素与疾病危重、老龄化程度、病情的多变性存在一定关系。我国老龄化趋势较为明显,患者入院年龄逐渐上升。老年人的身体特征为抗外界打击能力差、身体免疫力差、机体功能下降严重,这些特征加剧了PI的发生。部分急诊患者情况较为严重,如大小便失禁、意识障碍、卧床不起、肢体活动受限,这些特征也同样能加剧PI的发生[1]

1.2组织机构因素

组织机构因素分为(1)人力资源因素。入院进行急诊治疗的患者呈增加趋势,急诊面临着拥挤、床位与人力有限等实际问题。人力资源不足是导致患者不良时间增加的直接因素。(2)急诊停留、等待时间增加。急诊等待时间增加会导致PI发生的概率上升。据有关数据显示,患者在急诊停留时间超过1d(24h),其发生PI的风险是在急诊停留<0.4d(6h)患者的1.8倍,这种风险增加的趋势可能会保持7天左右。(3)忽略了对于PI的预防。将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调节至正常状态是首要目的,而部分医院为将PI的预防放在重要位置上。部分急救人员并不认为PI的预防属于自身本职工作,也没有根据相关规定指定PI的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开展预防工作,这导致PI的预防、执行出现了问题,与医护人员不能主动对PI发生的结果与迹象进行观察有直接关系[2]。(4)急诊流程复杂。

入院后的急诊患者应接受科学的病情评估、处理,经检查后实施抢救措施。在整个急诊流程中,需大量医护人员进行紧密配合。若是在转运中出现信息丢失等不良情况会导致PI的预防措施无法有效执行。(5)运输工具对活动的限制。通常情况下,患者均被放置于担架、平车上。这些运输工具使患者难以翻身或进行肢体活动,受此因素影响,患者可能会在120min之内发生PI。与此同时,患者在接受各项检查时,也会长时间躺在检查平台上,这已经超过患者自身组织细胞的耐受水平。

二、PI的早期预防

2.1皮肤检查

PI的预防措施实施的越早,越有助于减少患者发生意外情况。部分医院采用皮肤检查的方式预防PI的发生。接受急诊治疗的大多数患者病情不稳定,故发生PI的风险也会随之改变。患者皮肤的改变,如无压红、发白等情况可直接判断出当下的PI风险情况。

2.2压力再分布

压力再分布方式有两种,分别通过泡沫床垫、体位转换的方式。王玉萍[3]对患者卧床体位进行有效优化,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其垫枕、肢体放置、侧卧角度,每180min更换一次体位,这不仅使患者的舒适度有所上升,同时能改善PI的发生率。鲁红波[4]对急诊患者使用病床或担架上应用压力再分配泡沫床垫的方式,使PI的发生率大幅度下降,同时帮助患者节省了住院费用。

总结:急诊工作的特征为工作流程复杂、涉及范围广泛、接待的患者病情急重、周转时间短,种种因素导致其PI发生率较高。病房与急诊的特点略有不同,PI的预防与评估工作比较注重时效性。医务人员应尽量使用简单、节省时间的方式对PI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评估,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尽早实施PI预防措施,重点关注受压部位的减压情况。随着医疗系统的不断发展与更新,未来需要对急诊PI的研究也会不断深入,分析更多与急诊PI有关的高危风险因素,探究科学化、标准化的预防措施与处理方案,尽量在不增加人力成本的前提下提高PI的预防效果。

参考文献:

[1] 叶和青,陈荣珠,李惠萍. 心血管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危险因素Meta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21,48(7):1320-1324.

[2] 何凌霄,袁震飞,刘欢,等. 急诊患者压力性损伤现状及预防的研究进展[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21,38(10):65-68.

[3] 王玉萍. ICU危重症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和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1,27(5):775-779.

[4] 鲁红波. 预防老年卧床患者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的研究进展[J]. 现代医药卫生,2022,38(7):1188-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