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透析液流量对预防透析失衡综合症的临床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5
/ 2

低透析液流量对预防透析失衡综合症的临床效果研究

曾凡义1操轩2

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 435000。

 2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室)435000

摘要目的观察控制低透析流量状态对于预防透析过程中的失衡综合症临床效果。方法。于2023年6月~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透析治疗的80例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在透析过程中设置其透析液流量为500ml/min,血流量为250ml/min,而研究组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则设置透析液流量为300ml/min,血流量为150ml/min。均透析两个小时,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后24小时内的透析失衡综合症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按不同方法干预三个月后,研究组患者出现的中重度及总透析失衡综合症发生率分别为10.0%、27.5%,显著低于对照组20.0%、50.0%。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透析患者在预防透析失衡综合症的过程中,采用低透析液流量和低血流量相比于常规透析流量能够发挥良好作用。

关键词:透析失衡综合症;低透析液流量;肾功能衰竭

长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其透析过程中或者透析不久就会表现出神经系统或者全身系统的并发症,尤其是对于首次接受透析或者需要大面积透析的患者,透析失衡综合症的发生率高达3.4%~20%。出现透析失衡综合症之后,患者会表现为一系列的脑水肿以及神经功能障碍[1]。结合当前的医疗技术在改善和预防透析失衡综合症时大多采用缩短透析时间,或者采用低效透析的方式,但是这种方法会导致患者的透析频率增加,透析诱导时间延长,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而且透析失衡综合症并不能得到有效根治,因此最优的预防方法尚在不断探索和研究过程中。近几年有研究报道,在终末期肾衰竭患者透析治疗过程中采用长时间的低透析流量在维持透析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有重要价值[2],本研究将通过临床实践观察低透析液流量在预防慢性肾衰竭患者出现透析失衡综合症方面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2023年6月~2023年12月在我院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纳入患者均符合肾脏病学会对终末期肾脏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及患者尿素氮水平大于28.6m2mmol/L,肌酐水平大于707.2mmol/L。对入选的两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为29~72岁,平均年龄为53.8±4.5岁。研究组患者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为21~68岁,平均年龄为54.7±5.3岁。统计两组患者基本资料,P >0.05。

1.2方法

在透析过程中,对照组患者其透析液流量设定为500ml/min,血流量设定为250ml/min。持续透析时间设定为2个小时,研究组患者在透析过程中设定透析液流量为300ml/min血流量为150ml/min,透析时间设定为3个小时。

1.3指标观察

在透析过程中及透析24小时内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统计分析失衡综合症发生率,若患者表现为乏力,烦躁,头痛,倦怠,血压升高,视力模糊,睡眠障碍,恶心,呕吐则评估为轻度失衡综合症。若患者表现为心律失常,精神异常,惊厥,定向障碍或者有肌肉间歇性痉挛或伴有偶发性心律失常,则评估为中度失衡综合症。若患者表现为昏迷,死亡或者癫痫发作则诊断为重度失能综合症。

  1. 结果

观察组患者透析失衡综合症总发生率为11例27.5%,中度和重度综合症发生率为4例10.0%分别低于对照组患者透析失衡综合症发生率50.0%和20.0%,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失衡综合症发生率数据统计

组别

例数

轻度失衡综合症

中度失衡综合症

重度失衡综合症

总发生率

对照组

40

12

5

3

50.0

观察组

40

7

3

1

27.5

x2

4.197

5.362

P

<0.05

<0.05

3讨论

透析失衡综合症的发生主要是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对患者血浆中的尿素的快速清除而导致患者出现血脑屏障两侧透气压改变,引起患者出现了脑水肿,进而表现为透析失衡综合症。有研究表明,血浆中尿素氮清除速度的高低。会导致患者脑组织的水渗浓度梯度发生变化,而这种浓度差异就与患者的脑细胞间歇性水肿密切相关,一项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在透析之后,其脑和血尿素氮的平衡时间大约需要1至8个小时。由此可见,在透析治疗过程中,其透析失衡综合症在一段时间内是持续发生的。在患者出现透析失衡综合症之后表现为脑水肿,进而引起患者出现神经系统兴奋异常,但是不同患者在透析之后出现的临床症状有所差异,因此在一定时间内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透析失衡综合症。而大量研究也表明,脑水肿的持续时间大多在24小时之后会持续消失,因此透析失衡综合症大多在24小时内得到改善[3]

基于上述原理,为了有效地规避透析过程中出现失衡综合症的发生,通过改变透析方案,通过延长透析时间,降低透析液流量,以代替传统的短时透析模式,通过该种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单位时间内患者血浆中尿素氮的清除率。使患者在单位时间内的血脑屏障两侧渗透压梯度显著降低,进而规避患者脑水肿及一系列综合症的发生率,同时在透析过程中适当延长透析时间,即满足患者的透析剂量,又能够达到对透析是很综合症的预防效果。

本研究结果与上述理论具有一致性,研究组患者在采用低透析液流量和低血流量的情况下,透析失衡综合症总发生率以及中重度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均有显著降低。该方法将为我们在临床更好地预防透析失衡综合症提供指导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郑金花,韦泽丰,王自强. 血清BUN、S-100B蛋白、MBP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失衡综合症发生风险间的关系及预测价值 [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2, 43 (21): 2612-2617.

[2]李巧. 分阶段行为护理模式预防长期血液透析病人透析失衡综合症的效果 [J]. 全科护理, 2020, 18 (09): 1098-1100.

[3]颜丹霞,张小琴,段晓芬等. 不同透析方式对血液透析时头痛发生的影响 [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 16 (14): 27-29.

[4]杨璐. 透析液流量对行血透抢救高钾患者的抢救效果分析 [J].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18, (09): 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