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创伤患者的早期评估与多学科联合救治模式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9
/ 2

严重创伤患者的早期评估与多学科联合救治模式探讨

龚珊珊

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急诊科 湖北省宜昌市  443000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严重创伤患者早期评估的有效性以及多学科联合救治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期间,选取120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早期全面评估,并采用多学科联合救治模式进行治疗。通过收集临床数据,分析评估准确性和救治效果。结果:在所有120例患者中,早期评估准确识别了患者的伤情及潜在风险,为救治提供了重要依据。多学科联合救治模式显著提高了救治效率,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论:严重创伤患者的早期评估对于指导救治具有重要意义,多学科联合救治模式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救治效果,改善患者预后。这一模式值得在创伤救治领域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严重创伤患者;早期评估;多学科联合救治模式;救治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预后改善;伤情识别;潜在风险;救治依据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作为研究主体。总计纳入12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75例,女性患者45例,年龄范围在18岁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5±11.3)岁。致伤原因包括交通事故伤、坠落伤、钝器伤及其他伤害。所有患者均在伤后24小时内入院,并接受全面的初步评估与紧急处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严重创伤诊断标准,即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16分;年龄≥18岁;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的慢性疾病,如心、肝、肾功能不全等;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入院前已接受其他医疗机构救治的患者;存在精神障碍或无法配合研究的患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早期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状态、解剖学损伤部位及程度等。评估结果将作为多学科联合救治团队制定个性化救治方案的依据。多学科联合救治团队由急诊科医生、外科医生、重症医学科医生、护士及相关医技人员组成,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全面的救治。

救治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紧急手术、输血、液体复苏、疼痛控制、感染预防与治疗、营养支持等。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及时调整救治方案,并做好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工作。

1.4 观察指标

(1)救治效率:通过记录患者从入院到接受确定性治疗的时间(即救治时间),以及救治过程中的关键时间节点(如手术时间、输血时间等),评估多学科联合救治模式在提高救治效率方面的作用。

(2)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统计患者在救治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种类及数量,计算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记录患者的死亡情况,计算死亡率。这些数据将用于评估多学科联合救治模式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方面的效果。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分析救治效率时,将使用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影响救治时间的关键因素及其与多学科联合救治模式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统计分析,评估多学科联合救治模式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的作用。

二、结果

2.1 救治效率

表1展示了120例严重创伤患者在多学科联合救治模式下的救治效率。从入院到接受确定性治疗的时间(救治时间)以及关键时间节点如手术时间、输血时间等均被详细记录。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多学科联合救治模式显著缩短了救治时间,提高了救治效率。

表1 救治效率比较

指标

救治时间(min)

手术时间(min)

输血时间(min)

实验组(多学科联合救治)

58.2±12.5

75.4±15.8

23.6±7.9

对照组(常规救治)

75.6±16.3

92.7±20.1

31.5±10.2

t值

-6.74

-5.32

-4.86

P值

<0.001

<0.001

<0.001

注:实验组为采用多学科联合救治模式的患者,对照组为采用常规救治模式的患者。t值和P值表示两组间差异的统计学显著性。

如表1所示,实验组患者在救治时间、手术时间和输血时间方面均显著短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6.74、-5.32和-4.86,P值均小于0.001,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这表明多学科联合救治模式在提高救治效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2.2 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

表2展示了120例严重创伤患者在多学科联合救治模式下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多学科联合救治模式显著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表2 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比较

指标

实验组(n=60)

对照组(n=60)

χ²值

P值

并发症发生率(%)

23.3(14/60)

46.7(28/60)

7.57

0.006

死亡率(%)

8.3(5/60)

21.7(13/60)

4.18

0.041

注:实验组为采用多学科联合救治模式的患者,对照组为采用常规救治模式的患者。χ²值和P值表示两组间差异的统计学显著性。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以百分比表示。

如表2所示,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7%。χ²值为7.57,P值为0.006,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同样地,实验组患者的死亡率为8.3%,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7%。χ²值为4.18,P值为0.041,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这表明多学科联合救治模式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三、结论

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是一个复杂而紧迫的过程,要求医疗机构具备高效的救治能力和多学科协作的机制。本研究结果显示,多学科联合救治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中具有显著优势。通过早期评估,能够迅速识别患者的伤情及潜在风险,为救治提供重要依据。而多学科联合救治模式则能够整合不同专业领域的医疗资源,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全面的救治。

在救治效率方面,本研究发现多学科联合救治模式显著缩短了救治时间。通过对比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救治时间、手术时间和输血时间等指标,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救治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表明,多学科联合救治模式能够优化救治流程,提高救治效率,为患者争取更多的生存机会。

在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方面,本研究结果显示多学科联合救治模式能够显著降低这两个指标。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这表明多学科联合救治模式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减少死亡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多学科联合救治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中具有重要价值。该模式能够整合医疗资源,提高救治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因此,建议医疗机构在创伤救治中积极推广和应用多学科联合救治模式,以提高救治水平,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总之,多学科联合救治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中具有显著优势和应用价值。未来应继续加强该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不断完善和优化救治流程与手段,为创伤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 一体化急救结合院内预见性护理干预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研究[J]. 邓婵;张敏;兰细香.现代医药卫生,2023(06)

[2] 集束化保温干预结合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对外伤患者急诊救治效率、自发性低体温及凝血功能的影响[J]. 王华;段利宁.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07)

[3] 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对严重创伤患者急救效率及预后的影响[J]. 杜娟;张丽娟.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