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职业教育课堂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0
/ 2

任务驱动法在职业教育课堂中的应用

李洋

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

【摘要】根据课改的要求,中职院校引入了多种教学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任务驱动法是实用且效果理想的方法之一。本文重点论述了任务驱动法在影视专业职业课堂中的使用情况,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打造更加适合职业教育的课堂。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职业教育;综合素质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法常常要伴随情境创设法一起使用,让学生身处真实情境,才有更强烈的任务动机。

下面就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任务几个方面,浅谈一下任务驱动法在职业教育课堂中的应用。

一、课前准备

教师在使用任务驱动法授课之前,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在准确把握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结合课程重难点,设计出合理又有趣的任务。而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是擅长与技术,但是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所以,在课前,教师要熟悉教学内容,合理做出任务设计与情境设计,准备上上课所需的工具、场地等。同时,也要充分了解学情,熟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点,从而设计出符合学生学情的一堂课。

二、课堂实施

(一)创设情境

情境创设法与任务驱动法在教学里是常用在一起的两种教学法,情境的创设是任务推动的一个重要环境,也是引发兴趣的要点之一。通过情境创设,教师布置任务,将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从而顺利推进后面的环节。情境的创设有很多种,因为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一般来说,职业教学课堂情境创设多为除了常用的情境外,也可以融入企业工作情境。

情境的创设,要结合生活实际情况,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超出学生认知范围的情境,往往是空洞无力的,学生很难在短时间进入情境。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信息化设备,如多媒体影音系统、VR设备、虚拟仿真设备等等。这些设备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符合课程需要

不是所有好的情境都是合适的情境,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符合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能够助力课堂,而不是为了完成一个教学环节生硬的加入创设。不合适的情境创设,不但不能达到教学目的,反而会干扰教学。情境创设要从课堂本身出发,配合设计的任务,营造出更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在《低多边形》一课中,创设的情景是每个公司(小组)今天参加电视台制作低多边形公益广告的招标活动,而发布任务也是由电视台专家在工作场所通过在线视频发布,学生更高容易进入学习情境,也更有兴趣和动力。

  1. 符合学生情况

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都有所不同,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比如,要分析学生对画面还是声音更感兴趣、对模拟表演还是故意讲述更有兴趣、对生活情境还是工作情境更感兴趣等等。教师只有精准把握学生思想的脉搏,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创设出的情境才能更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从已知和浅显的内容里不断悟出未知的深邃内容 ,而进入新知识的境界。

(二)任务设计

设计任务时,我们通常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课程为本

所有任务的设计,都是要紧紧围绕教材要求和教学目标的。既能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又要涵盖该有的知识点和技能。如在《低多边形》一课中,任务设计为:制作低多边形风格的环保公益广告。这个任务从是企业真实案例演变而来,既满足学习的要求,又能实现跟企业的对接。

2.趣味为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中得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幅精力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设计任务的时候,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水平,将课程所规定的知识分成许多模块,巧妙地隐含在一个有趣味的任务之中,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积极性。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对此学科产生强力的求知欲,以饱满的情绪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从而形成一个学习的良性循环。

3.实用为要

所有任务的设计,都要有其实用性。职业学校的任务设计更需要注重人才培养目标。任务不但要满足本课的需要,还要能联系生活和企业工作实际,能够在学生以后的生活或工作中用到。如《低多边形》一课的任务,设计为环保公益广告,这本身就是企业真实案例,实用性非常强。也可以设计为别的任务,比如制作旅游宣传广告、制作电商场景广告等任务,也是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经常用到的。

4.可行为重

(三)自主探索、协作学习

这是学生根据任务,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以及完成课堂任务的环节。对于职业教育来说,这个过程就是一次模拟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通过交互平台、学习资源库等信息化支持,引导学生自觉地去探求知识,去获取知识,去运用知识。这个环节是课堂重点内容的学习和练习环节,是课程的核心,需要教师提前准备好各种学习资源,并且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引导,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三、课后任务

课后任务虽然不是在课堂中完成,但是这一环节也是不可或缺的。好的课后任务不但可以让学生巩固知识和技能,与课堂知识产生联动,更能让学生获得综合素质的提升。课后任务不应局限于课堂技能的练习,而是要让学生有更多方面的提升。具体可以有以下几个常用的任务设计方向:

1.以节日为引

用不同的节日作为课后任务的设计点,例如在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设计感恩教育的任务;在春节、端午节、重阳节设计传统文化教育;在劳动节、国庆节进行爱国教育;在世界地球日、世界水日设计环保和生态教育等等。在《低多边形》一课中,课后任务设计为“我为环保做贡献”,在课程结束的世界地球日,既4月22日,将自己课堂所做的环保公益广告修改完善后发布在微信、微博等公众平台宣传环保,不但回顾了整堂课的学习,还提升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课后任务设计时常用的设计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因为涵盖了三个不同的层面,所以很多的任务都可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联,也是教育是良好契机。

3.以时事为引

以时事的主的课后任务相对较难,需要老师选择临近课程时间得时事来作为任务设计点。例如中国空间站、共和国勋章等。时事为主的任务无法提前设计,只能是合适的课程遇到合适的时事而延伸出合适的课后任务。设计还是以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托,避免生搬硬套。

从职业学校学生的角度来说,任务驱动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它从浅显的实例入手,带动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软件的操作,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克服了学生对理论学习的抵触情绪,培养独立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每一个“任务”完成后,学生就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对下一次任务的期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伴随着一个跟着一个的成就感,减少学生们以往传统教学的“系统性”而导致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法带来的茫然。总之,任务驱动法是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法之一,但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绝不仅限于任务驱动法。多种教学法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才能打造出色的职业教育课堂。

参考文献:

[1]郑金洲编著教学方法应用指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