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元素融入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0
/ 2

思政元素融入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实践研究

彭媛媛

渭南技师学院  714000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思政元素融入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实践研究。通过分析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必要性和价值,以及实践中的具体操作与效果,旨在为高校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思政元素;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实践

引言: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思政教育的深入推进,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各类专业课程中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机械制图作为工科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也应当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本文旨在探究思政元素如何有机地融入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实践中,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思政元素融入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机械制图作为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聚焦于技术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然而,现代社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能力,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通过将思政元素融入机械制图课程,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工程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促使其意识到自己在未来工作中所承担的责任,并培养正确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观念。

(二)促进跨学科综合素养的发展

机械制图不仅仅是一门狭窄的技术课程,还涉及到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如工程伦理、环境保护等。融入思政元素可以引导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机械制图的应用领域,使其具备更强的跨学科综合素养。通过了解和思考与机械制图相关的伦理、社会和环境问题,学生可以更好地在实际工程中权衡各种利弊,形成全面的决策意识,提高综合问题解决能力。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

融入思政元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在机械制图课程中引入实际的工程案例、行业发展趋势以及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促使其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挑战。

二、思政元素融入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课程内容设计与教学方法创新

1.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内容的设计与调整

在机械制图课程的内容设计中,融入思政元素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首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历史事件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机械制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强调其对工程技术进步的贡献以及对人类文明的推动。其次,在教学内容中穿插一些关于工程伦理、知识产权、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工程技术发展所涉及的伦理道德问题,并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例如,可以通过讨论工程设计中的伦理决策案例,让学生思考工程师在面对利益、安全等方面的权衡和选择,培养其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责任感。

此外,还可以通过设计与人文社科相关的课程项目或实践活动,如组织参观工程实践基地、专题讲座、社会实践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机械制图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通过这些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机械制图学科的兴趣和理解,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其成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的工程技术人才。

(二)案例分析与实践探索

1.结合时事热点,引导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讨论

在机械制图课程中,结合时事热点引导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讨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选取与机械制图相关的时事话题或热点事件,如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等,引导学生就其中涉及的科技发展、产业变革、社会影响等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多方面因素,包括技术、经济、政策、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因素,促进学生思考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培养其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通过结合时事热点进行思想政治讨论,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机械制图课程的兴趣,同时也能够拓展他们的思维广度和深度,培养他们关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意识,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利用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机械制图课程中,利用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选取涉及工程技术与人文社会的案例,如工程师的职业道德、科技创新的社会责任等,让学生从实际案例中感受工程技术与人文精神的融合,理解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在案例分析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工程技术在解决社会问题、改善人民生活方面的作用,强调科技创新与社会责任的统一。同时,还可以通过分析案例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其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三、思政元素融入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效果评价与展望

(一)教学效果评估与反馈机制建立

1.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

为了全面评价学生在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学习效果,需要建立一个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这个体系应该包括技术能力、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评价指标。在技术能力方面,可以考察学生的制图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职业道德方面,可以考察学生的工程伦理意识和职业操守。在社会责任感方面,可以考察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意愿。通过这样的评价体系,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2.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与反馈机制

在机械制图课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与反馈机制至关重要。教师应该及时给学生提供反馈,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和技能。同时,教师也应该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后,教师可以通过作业、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通过这样的互动与反馈机制,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二)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展望

1.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也需要不断完善。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引入最新的技术和理论。同时,教师也应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可以引入虚拟仿真技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可以通过开展实习、参加实践项目等方式,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工程项目,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企业专家来校进行讲座,介绍最新的技术和行业动态,拓展学生的视野。通过这样的合作,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四、结论

思政元素融入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是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课程内容设计与教学方法创新,以及案例分析与实践探索,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和专业能力提升。未来,需要教育界和企业界的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创新,为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提供更加有效的路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双双.“工程制图C2”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实践研究[J].大学,2023,(29):138-142.

[2]程敏.课程思政融入高职《机械制图》教学全过程的探索与实践[J].鄂州大学学报,2023,30(04):82-84.

[3]邓亮.融入思政元素的“机械原理(英)”在线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J].大学教育,2023,(05):89-92.

[4]奚卉,马晓丽,张效伟.机械类专业课思政元素融入实践——以“机械制图”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3,(07):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