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美术课情境教学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2
/ 2

中小学美术课情境教学的策略研究

孔德泓

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第一中学  453100

摘要:相较于主要科目教学,美术教学则注重学生审美能力与思维能力的提升,也是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途径,其在素质教育形势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一些中小学的美术教学无法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重要价值,教师在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下,无法真正启迪学生的心灵,导致其教学课堂的禁锢。 如何让学生在教学课堂上身临其境,促进课堂质量的提升,这也引发了众多美术教学工作者深思,并开拓了全新的教学路径,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文章基于中小学美术学科的视角,分析了情境教学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情境教学

传统以成绩为本的学科教育模式在素质教育环境下已经逐步被取代,而美术作为一门美育学科,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及正确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而就当下美术学科的教育情况来看,情况不容乐观,美术教育应具备的美育价值未能在课堂上体现,再加上教育工作者投入的精力不足,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降,不利于良好学科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素质教育在经过长达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现已具备完善的教育体系,同时美术学科的价值也逐渐被更多的学生及家长所肯定,但一些教学工作者仍然无法避免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导致其教学课堂阻碍重重。无法顺利完成既定教学计划,无法给予教学课堂质量的重要保障。而情境教学法在美术课堂的广泛开展,让诸多美术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充分认识到情境教学模式的重要价值。

一、中小学美术课开展情境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新课标的有效落实,各科教师充分认识自身肩负的神圣使命,不仅要丰富学生的课堂知识,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五育教育,促进其个性化成长。美术作为一门艺术类课程,也是培养学生美育的重要学科。为了强化教学效果,各级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纷纷进入了多元化的教育措施,以实现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效果[1]。实际上,我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现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促进了学生美术学科素养的提升,但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诸多美术教师的教学工作仍然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具体可以概括为一些教师未能注重学生个体的兴趣,以其主观意愿为主导开展教学,这也导致了教学课堂缺乏针对性。而一些教师则将目光聚焦于如何快速实现教学目标,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整个课堂模式较为死板。而有些教师则缺乏对学生个体的过多关注,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诸多问题阻碍了美术教学的创新化发展,导致课堂教学效率始终无法尽如人意。而情境教学模式的构建则成为美术教学课堂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为学生构建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学习情境,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践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尽情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

二、中小学美术课情境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课堂上,教师往往习惯了“单刀直入”开门见山,这种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趣味性,无法吸引学生的眼球。而在素质教育形势下,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并纷纷设定课堂导入环节,通过对相应情境的设定,让学生全面了解课堂知识内容[2]。而在中小学的美术课堂上,教师也要充分意识到课堂导入环节的重要性,从而发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只有确保教学活动拥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才能让整个教学课堂精彩纷呈,并吸引更多学生的积极参与。而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合力打造高质量的教学课堂,并促进其综合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校园艺术节——独特的装扮》一课时,教师可以将整个课堂打造成艺术节的形式,在座的每个同学则是此次艺术节的“小小设计师”,对此次艺术节所有参与者的装扮进行设计,并由全班同学选择一种更具创意的设计方案。该情境的设定,引来了在座所有同学的积极响应,开阔脑洞,大胆想象。一些想象力丰富的学生从参与者的衣着入手,将整个盛会打造成“化装舞会”的形式,让每个参与者佩戴面具,并根据面具选定衣着风格,比如一些学生酷爱“加勒比风”,所以佩戴了一个眼罩和加勒比海盗所戴的帽子;而一些同学则喜好cosplay,将自己打造成“漫威”的风格。这种开放性的美术课堂,激活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活力与兴趣,将原本死气沉沉的教学课堂变得焕发生机、活力满满。

(二)从实际生活入手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我国的教育已经突破了课堂的禁锢,实现了“生活即教育”,这也充分反映了教育与日常生活的相关性。一旦教育脱离了生活这片土壤,便成了无根之树、无源之水,而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正所谓“艺术源于生活”,这也契合了当下的教育模式[3]。而美术极具人文性、艺术性的特点,其教学课堂要根植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从而使其感受到美术学科的育人价值。基于此,教师只有在美术课堂上构建了生活化的情境,才能使学生切身感受到美术学科艺术色彩与人文风情。而在设定生活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选择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高度相符的情境,并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观察作品中的主人公在做什么,并与作者产生共鸣,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的色彩、外观与构图艺术。

如在七年级上册《实用又美观的日用产品》一课中,教师将教学目标致力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并在课堂开始前设计实践类作业,要求每个同学从自己的家中带来一种或多个实用又美观的日用产品,这也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并赋予其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借助这双慧眼,去发现日常生活中一些实用又美观的日用产品。比如一些同学将自己家的碗、盘子带来向同学们展示,因为盘子上独特、色泽丰富的花纹设计,赋予了盘子美感。而一些同学则将自己家里的床单、被罩带来向同学们展示。因为学生个体的不同,其对于美的看法也有所不同,而学生在展示自己所带来的日用品后,阐述自己的看法,为什么认为它是美的,在发表观点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结论:综上所述,美术作为美育课程,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其发现美的智慧。而在美术课堂上,如何让学生充分意识到美术学科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吸引其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打造高质量的教学课堂,这一切都要得益于情境的创设,只有打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才能吸引更多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为提升教学质量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文章首先详细剖析了中小学美术课开展情境教学的必要性,最后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参考文献:

[1]袁芳.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美术情境教学实践探索——以高中美术选择性必修5《工艺》第三单元教学实践为例[J].安徽教育科研,2024,(06):48-50.

[2]陈小燕.基于情境教学活动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效果[J].教育,2024,(03):30-32.

[3]洪涛.基于情境教学提升文化理解素养——以苏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青铜艺术》的教学为例[J].青少年书法,2023,(19):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