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就业观特征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5
/ 3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就业观特征分析

许永强

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广东  湛江 524088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就业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本文通过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就业观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了 “慢就业”“懒就业”、“逃避就业”、“体制倾向”、“个体因素”等就业观特征,对产生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就业观特征的原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以促进毕业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就业观;特征分析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深入推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面临着新的挑战。传统的就业观念和思维方式已不再适应当前的就业环境,新时代对于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高校大学生就业观是指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于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基本认识和看法。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外竞争的加剧以及新冠疫情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大学生就业观也出现了新的特征。面对新时代对大学生就业的新要求,为保障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提高高校的就业工作质量,高校需要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观的培育。本文将从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就业观出现的新的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以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观的发展和提升。

一、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就业观的特征

(一)“慢就业”“懒就业”现象日益凸显

随着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和家庭生活水平的提升,部分高校毕业生群体就业紧迫程度逐渐降低,出现了“慢就业”、“懒就业”等现象。“慢就业”一般是指毕业生不急于在离校前落实毕业去向的现象;“懒就业”是指毕业生在离校前对于毕业去向没有明确目标,缺乏就业的意愿,不积极落实毕业去向的现象。[1]出现“慢就业”“懒就业”现象原因主要包括:一是就业期望过高。一些毕业生对工作条件、薪资待遇和职业发展有较高的期望,把就业条件限制的恨死,导致不愿意迅速接受就业机会;二是不满足于现状。毕业生觉得后面会有更适合的工作,担心就业后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因此选择等待更合适的工作机会;三是学历高不成低不就。学历门槛低的工作又放不下身段,但学历要求高的工作自身学历水平又达不到;四是家庭经济条件好。大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不需要大学生尽快工作赚钱养家糊口,这就导致毕业生不愿意过早就业,走进职场。

(二)“逃避就业”现象愈发显著

“逃避就业”现象是指一些毕业生或就业者对正常就业过程的逃避和回避行为,这种现象在近年来愈发显著。产生“逃避就业”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偏好非正规就业。一些毕业生追求灵活工作时间和自主性,更倾向于从事非正规就业,如自由职业、兼职、创业等;二是技能和素质不匹配。有些毕业生在职业技能和素质方面与实际工作需求不匹配,或者他们缺乏对就业市场的了解,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应对找工作的挑战;三是就业焦虑和压力。毕业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不确定的就业前景,这可能引发就业焦虑和压力,一些毕业生可能因害怕面对失败、找不到理想工作或者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而选择逃避就业;四是新冠疫情的影响,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社会经济不景气、就业岗位缺乏,因为疫情防控导致的就业招聘滞后,应届毕业生大批积压,使得毕业生陷入不得不考虑继续升学逃避就业压力的困境[2]

(三)“体制倾向”热度居高不下

“体制倾向”是指毕业生倾向于体制内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的稳定工作。近几年,大学生考公考编热度持续升温,这首先是受了官本位思想“学而优则仕”的熏陶,体制内工作稳定性高,且因其而登上权势岗位的种种利益诱惑,使得大量大学生趋之若鹜;其次,体制内工作还具有较高的保障性、社会认同和地位及丰厚的职业待遇而受到毕业生的追捧;另外,政策的倾斜也是“体制倾斜”的原因之一,在新冠疫情期间,体制内工作相对企业工作的稳定性愈发凸显,国家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在公务员等相关单位招考条件向应届毕业生倾斜,有的毕业生甚至为了保持考公考编要求的应届生条件而选择不就业,毕业后在家待业复习考试。

(四)“个体因素”占据主导地位

当前,大学生就业更多追求工作轻松、工作地点及环境优良、薪酬待遇好、个人发展潜力大等个体因素,对国家需求和时代使命等社会因素的响应远远不够,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与国家对他们的就业期待存在较大差距。主要原因有:首先,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就业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大学生更加注重自身的发展和个人利益。在求职过程中,他们更倾向于选择能够满足自己需求的职位,而不会过多考虑是否符合国家的需求。其次,教育体制的变化也可能导致大学生就业选择与国家期待存在差距。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大,他们更加注重能否找到一份工作,而不是是否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此外,个人发展和薪酬待遇往往更加直接和可见,而国家需要和时代召唤等社会因素相对抽象和模糊。大学生通常更容易关注到自己在工作中能够得到的利益和回报,而很难意识到自己的工作如何与社会需求相匹配

[1-2]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就业观的培养策略

(一)正确看待就业形势

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对大学生就业最突出的影响就是大大加剧了就业竞争。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2023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已接近1100万人。但与大学生相匹配的岗位的增长速度却远远不及毕业生的增长速度。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更是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造成了严重影响,加上经济转型升级造成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多因素的叠加影响,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虽然产业升级给经济增长带来了下行的阵痛,但我国经济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且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高质量就业岗位,国家重大战略对大学生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高校要引导学生全面且正确看待就业形式,树立并践行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面对挑战,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观培育要坚决果断的选择主动出击,抢占先机,鼓励学生积极就业、高质量就业。

(二)区分看待“慢就业”

“慢就业”现象不是我们国家独有的,很多西方发达国家也有相似的情况,很多大学生之所以“慢就业”,主要是为更好地就业而准备,或者是为了找一份更好的、更适合的工作,他们通常会在毕业后几个月内或者一年之内都会正常就业。在对这部分大学生进行就业观培育时,要指导并督促大学生争取在毕业前顺利就业,对于未就业的毕业生,要分类整理做好跟踪台账,要分析“慢就业”的原因,理解并支持他们的选择,积极向毕业生推荐工作单位。此外,对于缺少明确就业目标、就业意愿、不积极落实毕业去向的“懒就业”坚决不提倡,这种现象既不利于学生个人职业生涯的连贯发展,也是对国家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会给社会造成非常不良的影响。高校要积极指导并督促毕业生确定就业目标,制定好相应的职业规划。要指导大学生树立理性的就业观,首先要引导大学生正视自我。特别是要正视自身的能力水平,并充分了解就业外部环境的情况,制定与自身情况相匹配的职业目标;其次是要正视现实。大学生可以制定自己的就业条件,可以追求理想的就业,但是理想需要客观条件的支撑,如果不具备成熟的客观条件,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将就业目标进行分解,并分别去实现,而不是等条件完全成熟才行动;最后是要坚持理性思维。大学生就业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在就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很多突发情况,大学生要坚持理性思维,遇到相应问题时要科学地分析,避免偏执、盲从[1-2]

(三)合理看待“逃避就业”

“逃避就业”去提升学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就业竞争力、延缓就业压力。然而,学历提升后仍然可能面临就业压力。首先,升学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近年来报考研究生的人数逐年上升,考研上岸难度越来越大;其次,虽然学历提升可以增加竞争力,但同时也减少了获得工作经验的机会,加上就业市场依然不景气,岗位仍然有限,仍然存在激烈的竞争。再次,升学可能会增加经济压力。面对“逃避就业”现象,高校需要加强对毕业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提供多样化的就业选择和发展机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教育,提高毕业生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建立更加完善的就业服务机构和社会支持体系,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资源,以帮助毕业生更好地面对就业挑战,积极参与就业。同时,毕业生要结合自身情况充分分析升学的利弊,不要盲目跟风考研,合理做出选择。另外还要充分了解就业市场情况、多角度提升竞争力、积极寻求就业机会、考虑创业或自主就业。

(四)理性看待“体制倾向”

体制内工作在毕业生看来就是“铁饭碗”,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社会地位、较为丰厚的待遇、较为轻松的工作内容,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体制内招考竞争的激烈。首先,考试难度大。近年来公务员考试报名的人数越来越多,国考的平均报录比达到了70:1,考公上岸的难度极大;其次,公考政策变化。随着新冠疫情的全面放开,公务员逐渐向有基层工作经验的社会人士倾斜,应届生在公务员考试中渐渐失去了竞争力;最后,工作不轻松。近些年由于新冠疫情以及经济下行的影响,体制内人员的责任越来越重,而待遇不升反降。因此,高校面对“体制倾向”热时,要引导毕业生理性看待“体制倾向”,要认真分析自身的性格、兴趣、能力等特征,不要盲目考公考编,体制内工作可以作为就业的一种选择,但不能作为唯一选择。

(五)平衡看待“个体因素”

在新时代,大学生作为青年的主体,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谱写属于他们的辉煌篇章。主要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明确时代主题。新时代国家最鲜明的时代主题就是中国梦,大学生要牢固树立中国梦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是要把握时代机遇。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参与者,个人发展在时间上与国家发展高度一致,与国家发展、时代主题同步同频是当代大学生就业选择的机遇和挑战,也是就业选择的方向指引;三是要响应时代号召。新时代的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去实现乡村振兴、突破高精尖技术难题等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这些都需要新时代对大学生的参与,而他们也将必须参与,因为这是他们的使命要求,是他们就业选择时必须要着重考虑的因素

[1]

总结

在新时代,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业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大学生就业观也相应的出现了新的特征,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是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观培育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以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观特征为主题,分析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观特征产生的原因,设计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观培育策略,为引导大学生树立符合新时代的就业观提供理论基础,为高校大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提供一定指导,为高校就业工作提供解决思路。

参考文献

[1]李健.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观培育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22.

[2]秦静.“00后”大学生就业观及培育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23.

[3]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9.